03.04 大禹的儿子夏启,真的杀东夷首领伯益了吗?

李松


这些都是上古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后朝写的,那就跟讲故事一样,版本就会很多,所以目前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哪个版本是正确的,只好说有几种说法,历史教科书可能会取其中一个比较认可的说法来写。

先看伯益是个什么样的人:伯益相传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他的父亲是被称为上古四圣的皋陶。春秋战国的秦国人认为伯益是他们的祖先。有《史记·秦本纪》记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所以秦王室以赢为姓。

  

  

 历史上记载是主动让位,因为年代遥远,无法考证事实,很可能是美化后的结果吧。


伯虎8866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帝王,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帝下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启的母亲的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指的是台桑石,位于蚌埠涂山主峰南坡的朝禹路旁),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由此,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制社会,启也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相传启的父亲禹原本想按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死的早,所以禹决定传位给皋陶的儿子伯益。

史籍中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随即启即位。

对于启与伯益之间说法一直存有争议。

有说是伯益继位后囚禁了启,启造反杀了伯益;有说启不甘于臣下,起兵反之......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最初禹传位给伯益,后来启都上位,却是可信的。

启继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告知各部落,我成为新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史籍中记载的【夏启有钧台之享】。可是势力强大且同样觊觎领袖之位的部落不干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反对启,这下可把启给惹怒了。

启抬出他老爹禹当年与有扈氏的那场战争,称他要与有扈氏决一死战,不为土地财产,而是“以行其教,代天行罚”。

这可是两大强强对决啊,相传起初也没打胜,不过启善于总结:“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几年后有扈氏就臣服于他。

启打破禅让制之后,一个国家初见雏形,可是权利的争逐远远没有结束,他的儿子们为权利骨肉相残,引发了后来的【武观之乱】。

这也是打破禅让制之后的弊端之一,后代子孙争位内战。


君悦观历史


上古历史资料极其稀缺,关于夏启与伯益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大体上都以争夺帝位为主,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帝制的一个缩影,结果就是将对手在肉体上消灭。

尧舜以来的禅让在禹死后终结。伯益是禹原定的继承人,而启是禹的儿子,传位于贤能变成了父死子继。从此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夏启和伯益都是盯着那个王位的人,前者是终结了禅让的人,后者是禅让制原本的受益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当时的帝王并非后来的王朝帝王,尧舜禹时期是真正为老百姓干事情的,到了禹王末年,由于天灾人祸的增多,原来的理想社会已经不适应周边环境,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出现,明白的说就是德治天下已经行不通了,需要法制天下才行,所以历史应运而生了一位强势的君主-夏启,而禹指定的接班人伯益只能靠边站,可是伯益毕竟是禹谦让的接班人,拥护者还是众多的,这个时候禹的儿子一方面为了权力,另一方面本人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在两人的争斗中,夏启只有杀死伯益才能稳定局面。

试想一下,如果还是伯益执掌权威,迟早会被另一个人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夏启建立的夏朝,开始了中国朝代的纪元。

夏启杀死伯益,其实是一个新兴制度杀死了一个旧制度开端。





六千年


围绕题主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⑴大禹为舜的继承人,禹即位后仍按禅让制举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未接任即病死(早逝)。皋陶死后禹又举伯益为继承人。从《战国策·燕策一》到《史记·夏本纪》记载来看,禹没有改变禅让制,这一点要明确。⑵伯益,颛顼后裔,东夷族首领。舜时被任为虞,掌管火及山林鸟兽。后又助禹治水,发明了打井之法。禹选其为继承人。但禹死后,因“佐禹日浅,天下未洽”,诸侯不朝而未即位(《史记·夏本纪》),这就是说,伯益虽是禹选的继承人,但天下人及诸侯并未拥护他为王,所以未即位,这一点也要明确。

那么,夏启真的杀了东夷首领伯益吗?史书是这样记载的:“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史记》),其意思是,禹的儿子启是贤才,天下人要拥立他为王,这是问题的前提。但伯益和扈氏不服,就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结果被启打败、杀掉。从此确立王位传子制,这标志着夏朝的建立。这个建立者并不是他的父亲大禹传给的。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据《史记》上记载,大禹最开始选皋陶为帝位继承人,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大禹又选了伯益为帝位继承人,把国政授给他。

过了十年,大禹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时逝世,把天下传给了伯益。大禹的儿子夏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大禹逝世后,虽然把天子位传给伯益,但由于伯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诸侯都离开伯益而去朝拜夏启。所以,伯益服丧三年完毕后,很有自知之明,把帝位让给了夏启,自己躲避到了箕山之南,应该算是隐居了吧。


飘零列车T


我觉得有很大可能是的。因为本来禹是禅让给伯益的,但最后确实启继位了。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所以说非常有可能是启夺位的,而且启也是个非常有雄图伟略的人,自然不想屈居人下,并且前任首领还是自己的父亲。

还有种说法,就是说启最后得以继位,其实这一切都是禹的安排。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启是有很大可能杀了伯益的。

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前来讨论。


J历史


伯益虽处东夷,实为黄帝玄孙,佐禹治水有大功绩,禹崩佐启,凿井以利民用。《史记索隐》以为名大费,为皋陶之子。也就是秦人的祖先。

但也有史载禹让天下与益,启攻而取之。司马迁未采用,不得为信史。


钱君史话


I really don't know,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who knows the truth? It's just a wild guess!


爱相随1852844


首先,三代之前属于“氏族”社会,多称××氏,并无东夷。

东夷的概念是春秋时代产生的。三代有“夷”的概念。

“夷”或“东夷”都是后世阶级社会产生之后形成的意识形态,其实黄河流域华北大平原上,所谓的东夷都是古汉人后裔,春秋时代的东夷和诸夏,文化形态都是一样的,只是政治分化为华夏和东夷。


月色浸花冷


对不起,我真的没看见,也真的不认识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