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產近7000噸化肥銷往全國,複合肥第一縣臨沭助力春耕

日產近7000噸化肥銷往全國,複合肥第一縣臨沭助力春耕

日產近7000噸化肥銷往全國,複合肥第一縣臨沭助力春耕

臨沂市臨沭縣是全國最大的複合肥生產基地,年產能達750萬噸,佔全國市場份額20%,其中控釋肥、水溶肥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今年2月10日至3月2日,該縣共有11家規模以上肥料企業復工復產,每天生產化肥約7000噸保障全國春耕用肥。

佔地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倉庫裡只剩幾噸備貨,包裝袋、包裝箱、液肥桶所剩數量僅有300多套。“還發不了貨,包裝桶正在來的路上,再等一兩天。”3月2日上午,坐落在臨沭現場東南部的中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磷公司),總經理王懷欣接連掛斷幾個下游經銷商的電話。

中磷公司成立於2004年,2011年從複合肥轉產生物肥,40多個產品中,有1/3是菌劑肥料。眼下正是早春土豆、生薑、大棚蔬菜種植期,中磷公司幾款防止土壤板結的菌劑熱銷。

若是在往年,農曆大年初七就會上演這樣的熱銷。疫情到來初期,王懷欣認為陽曆二月底也復不了工。到了2月9日早上,王懷欣關注到當地政府號召企業有序復工的信息。“好幾道程序,還得挨個動員工人上班。”他感覺,沒個把星期這事弄不好。在他意料之外,當天下午,中磷公司所有的復工備案手續全部辦結。那一整天,相關審批部門幾乎是挨個企業轉圈現場辦公,只要符合條件,當天就能復工。

2月10日,能聯繫上的當地20多名員工全部到廠上班。發售完年前的庫存,王懷欣接到員工報告:包裝材料快見底了。區別於複合肥只用一個大袋子就能打包,生物肥用量少、形態多,有的顆粒肥需要一兩斤的獨立包裝再集合成箱,有的液體肥得裝進容量不等的塑料桶後再套上紙箱。“幾乎每個品種都需要單獨的包裝材料。”春節前,中磷公司儲備了一批肥料原材,包裝袋、包裝箱在上游企業那裡易於生產和購買就沒進行儲備。復工復產後一批又一批的下游經銷商已經打款訂貨,足量的肥料能生產,可包裝耗材卻越用越少。“早春土豆的肥料基本發完了,眼下安丘、萊蕪的生薑,還有壽光的蔬菜,很多要用我們的菌劑,現在是等包裝到位才能發貨。”3月2日早上,王懷欣已經聯繫了貨車到青州一家塑料製品企業運包裝桶,預計當天晚上這批塑料桶就能運回公司救急。

日产近7000吨化肥销往全国,复合肥第一县临沭助力春耕

相比成長中的中磷公司可輕盈復工復產,國內佈局10個生產基地、員工數量達8000餘人的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史丹利集團)則要面對更多挑戰。

“大年初三集團召集管理層開了視頻會,商討復工復產,2月9號啟動,也是當天完成所有備案。”史丹利集團生產中心總經理張廣忠介紹,臨沭縣對復工復產企業實行“一企一專班”,全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解決了企業面臨的難題。

如同中磷公司面臨包裝耗材緊缺,史丹利集團遇到的則是生產原料供應不足。複合肥原料中的磷酸一銨,國內產區主要分佈在湖北荊門、宜昌、黃岡等地,上述地區磷肥企業在停產或開工不足狀態。為保障山東省化肥企業原料需求,山東省工信廳一方面聯繫湖北有關部門,協調解決這些複合肥上游企業復工和原料物資貨運;另一方面通過國家工信部對接雲南、貴州等磷肥企業,開闢了新的原料供應渠道。其中,史丹利集團受益採購到約9萬噸,滿足了3、4月份生產需求。

3月2日上午,在史丹利集團肥料物理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對研發中的產品進行綠蘿水培實驗,30天后,通過不同組別綠蘿生根發芽效果測試肥料微量元素最佳比例。生產中心大數據平臺上,實時數據監控國內多個基地的生產情況。“省內兩個生產基地已經達產90%以上;除了湖北、江西、新疆,省外的8個基地同步復工復產5個。”張廣忠介紹,目前正是小麥返青用肥高峰,再加上東北玉米和南方水稻備肥,史丹利集團共計7個復工復產生產基地,2月份產品銷量同比平均增長50%以上,個別基地增長200%以上。

據臨沭縣工信局統計,該縣11家規模以上覆工復產肥料企業,累計日產肥料近7000噸。“從下游經銷商反饋來看,春耕用肥能保障,價格也基本沒有波動。”張廣忠說,除了各級政府部門對復工復產扶持力度大,目前國家還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原材料和產品的公路運輸,每噸至少能節省10元運費,這讓企業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復工達產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通訊員 張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