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那麼退避三舍的溯源大家知道嗎?

在齊桓公去世晉文公崛起之前,宋襄公以抵制楚人北侵為號召,企圖充當中原的霸主。但無論從國力還是從業績來看,宋襄公都不能夠稱霸。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齊桓公死後,齊國出現爭奪君權的內亂,力量削弱,晉國發展了起來。晉文公重耳,因為他的父親立幼子為太子,曾被迫流亡國外十九年,後在秦王的援助下於公元前636年回國即位。他在賢臣的輔佐下,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整頓內政,發展農業、手工業,增強軍隊戰鬥力,國力大增。因平定周室內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美名。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是說春秋第二霸主晉文公還是客居楚國的流亡公子時,性情豪邁的楚成王在宴會上藉著酒勁問重耳:"假如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答道:"假如晉楚兩國交戰,我一定先退避三舍。如果您還不願寬恕我,我只好拿著弓箭與您周旋。"結果五年後,晉楚兩軍在城濮交戰,晉文公真的按照承諾命令晉軍退避三舍,反而漂亮地打贏了這場戰爭。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城濮之戰確立了晉文公的霸主地位。不久,晉文公會諸侯於踐土,周襄王正式冊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也就是霸主),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由此,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晉文公死後,西方的秦國和南方的楚國相繼強盛起來。秦國原是地處西隅的小國,因為在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護衛有功,獲得了王室的賞賜才逐漸強大起來,在秦穆公時期達到鼎盛。秦穆公於公元前659年即位,非常重視人才,在位期間獲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擊敗晉國,俘虜了晉惠公,又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但在後來的崤(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之戰中敗給晉軍,轉而向西發展。在周襄王時期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獲得大片土地。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於是稱霸西戎。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由此可見,許下退避三舍之諾,一則還了楚王的人情且符合西周軍禮的謙讓精神;二則能以報恩為由名正言順地撤退,而不至於引起楚軍懷疑;三則能讓急於追擊的楚軍剛好處於缺食狀態,增加晉軍的勝算。無論兩軍未來在哪裡交戰,只要是楚國輕敵,這個後發制人的套路都會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