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小说书单:让你在一本书中体味人生

1.

《步履不停》

小说书单:让你在一本书中体味人生

《步履不停》可以说是本回忆之书,讲述了身为自由画家的“我”当年带着新婚的妻子与妻子之子,一同回到乡下家里去祭拜亡兄的故事,交叠着写作之时父母均已逝去的点滴感触,那平淡琐碎的“寻常一日”慢慢地融化在了一个个无声的叹息之中。

或许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常说要珍惜,“珍惜当下的人和物,别等到逝去了再追悔莫及,再追也不赶趟了”,这话细想十分逗乐,如果当时那份情谊抵得过情绪,谁可能平白无故地不珍惜,而若是误解和执念在一刹那险胜,又怎能因为一句“珍惜”便随意化解?

那些由平淡乏味琐碎的小事所组成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每个人都只能向前,无法后退,所以生老病死便成了人之常情,人们对于亲近的人的改变大多冷漠,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能在刹那间惊觉父母变老的事实。然后那些内心深处的冰山开始坍塌,碎裂的冰块在阳光下融化成涓涓细流。

亲情是一种血脉的烙印,但最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爱。亲情,是一种承前启后的传承,从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即使先来的人要先走,后来的人也会紧随其后。

我想,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即使,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可我依然是格外笨拙却全心全意的爱着你。


2.

《海边理发店》

小说书单:让你在一本书中体味人生

这本短篇小说集有六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几篇与“重逢”有关的小说:《海边理发店》、《彼时来路》、《成人礼》、《来自远方的信》。它们虽然没有固定的主人公,情节的设置上也没有太多的相似性,但读者都能从它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丝类似的伤感。这种伤感并不是由分别和痛苦带来,而是由理解和原谅构成——做过错事的人最终原谅了自己,曾经互相无比仇视的冤家最终也彻底地理解了对方。

而标题所说的“重逢的悖论”,是指人们在与往事重逢之时陷入的一种矛盾的心境。这造成了叙事中一种波澜不惊的紧张感:明明只是日常的对话,却处处充斥着隐性的戏剧张力。

因为这是重逢,所以一切日常的语言都有了弦外之音。

《海边理发店》这个短篇带着这种幻觉的颜色,这是一篇描写及其优美的小说,虽然通篇都是一个老人在唠唠叨叨,但却完全没有拖沓之感,反而恰到好处,不紧不慢一点一点地描绘出一个理想中的小店——安逸的环境,一个人就能全部打理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以及美到让人不想回退到现实的大海与夕阳。它被安排在开篇第一个故事,读来自然是享受的,而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个故事,不真实的感觉也就更为强烈。就好像被气球带起的飞屋,带着日常生活的、被磨损、被消耗的时间的痕迹,却显得比任何一个崭新完美的屋子更加触不可及。

太宰治说,“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便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太宰治的“丧”与荻原浩的“释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猛烈的欢喜与悲痛的来袭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一个人的朝圣》

小说书单:让你在一本书中体味人生

小说的开头,已经是一个人生命的暮年。一切都已固化,淡漠的夫妻关系,乏味的生活,日复一日麻木在巨大的惯性中。是突如其来的一封信唤起了过往的记忆,他发现曾经的同事和朋友——奎妮——患了绝症。这不是主人公第一次面对死亡,也许正因如此,他终于决定要做点什么。


还未来得及想清楚,他已经上路。一直以来饱受压抑的情感,恰恰由于这一刻的无意识,使他做出了平生第二正确的事(第一正确的是他曾在舞会上走向莫琳,并使她成为了自己的妻子)。
已经走出很远,加油站一个姑娘的闲聊启发了他,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有一个目的或理由的。他决定步行穿越英格兰,去看望身患绝症的朋友。这决定有关信念,他相信,只要他走下去,奎妮就不会死。他要用最艰苦和最朴素的方式,对过去错失的一切作出补救。
从习惯性的回避他人,到抛却了后天一切繁复和无谓的束缚,哈罗德发现,在行走中自己愈加贴近生活的本质。日子可以如此简单,只是“不断地将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走,走下去。

有的时候,有些心底的渴望,我们只需要去做,不需要想太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主要的。你要记得我曾经提到过的一句话,“当一个人非常非常想要做一件事情时,那么上天就会开始在这个人看不到的地方帮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