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樑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安徽毫州(今毫縣)人。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舉人,官四川巴東知縣。書學李邕,潤澤而骨肉停勻,與梁同書、梁國治有三梁之目。又與孔繼涑稱南梁北孔。與同書稱南北梁。著評書帖、論畫筆記。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部分放大圖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 草書臨《自敘帖》手卷 水墨紙本

梁巘臨。
鈐印:梁巘之印、聞山父、松齋書課

此件《臨懷素草書詩卷》,充分反映了梁巘在書法上的造詣,雖是臨摹懷素的草書卷,卻有著鮮明的自身面目。在佈局上比之懷素原作的瀟灑奔騰,字形大小對比的強烈節奏和書寫時的旺盛激情,梁巘的臨本顯然更趨於理性。字裡行間更注重於每個字的點畫結構,而減少了牽絲連線的映帶牽連,顯得乾淨利落。在單個字的點畫之間更多了些粗細對比,結體更多楷書的方正嚴謹,體現出書家對於原作的再認識。如果說懷素的原作如同一首激情澎湃、旋律跌宕的交響樂,如天仙化人、不可方物。那麼這張梁巘的臨本則更像是一曲節奏鏗鏘、旋律明快的進行曲,點畫皆有規律可循,可圈可點。這或許和二人的性格身份都不無關係,一是雲遊四海的散淡書僧,一為身居廟堂的朝廷官吏,藝術是心靈的反映,明乎此,也就不難理解二人書風的差異所在了。梁巘此卷運筆瀟灑,結構舒暢。提筆細若遊絲,圓潤遒勁;落筆中鋒直下,沉著不滯。結字能因勢生形,熟而不俗,險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在此卷中,既能看到懷素的瀟灑韻致,又滲透著李邕的險峻風神;既有法度森嚴的唐代風彩,又有灑脫自然的宋明意趣。在融會諸家之長中形成自已的特點,具有清麗中含渾樸,韶秀中見鋒稜的韻味。此卷卷首鈐有引首章“松齋書課”白文印一方,印證著梁巘學書的勤奮,正是“日日臨池龍蛇走,古硯微凹墨如油。茶熟香溫展絹素,唯見筆下激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