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2019年,生鮮新零售賽道上的競技者經歷了從鼓角齊鳴到蓄精養銳。


其中最為代表的包括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美團的小象生鮮,此外也不乏每日優鮮、本來生活等資深玩家與叮咚買菜等創業玩家。


相較於上半年的狂奔,下半年,整個賽道進入一種自我調整的狀態,無論是關閉門店與前置倉,還是反覆調整人員架構、裁員等等,都指向了“休整”狀態。


在上半年,被打上“網紅”標籤、被質疑的盒馬鮮生,卻在不斷“裂變”。在11月的最後一天,基於對原歲寶百貨的改造升級,在深圳羅湖區又開出了一家盒馬裡。


盒馬裡定位於數字化的社區mall,主要服務周邊半徑3公里範圍內的社區居民。4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中納入60餘商家,其中包括優衣庫、利寶閣、萬寧、九陽、蟲蟲繪本等商家,業態覆蓋餐飲、購物、親子、生活服務等。


以上為「電商在線」對盒馬裡的探店vlog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從生鮮新零售起家的盒馬,已經孵化出盒馬鮮生、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小站、盒馬F2等7大業態。外界不免疑惑的是,行業玩家都在“收編”的時候,盒馬到底要做什麼?到底是在“試錯”還是“放大版圖”?盒馬的7大業態到底要做什麼?


對於盒馬7大業態的佈局,盒馬CEO侯毅在接受「電商在線」等媒體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第一個場景是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我們做了盒馬鮮生,在郊區是盒馬菜場,在鎮上是盒馬mini,在城市邊邊角角的(區域)是盒馬小站。這4大業態面向不同的商圈、不同的人流密度、不同的消費能力。


第二個場景是解決消費者在上班期間的需求,主要解決上班期間早飯、午餐、下午茶的問題,所以第二大業態叫盒馬F2,F2就是fast&freshmade,手工新鮮製作。


第三個場景是路上的需求,大部分(人)早飯是在路上解決,在路上會買點水喝,買個冰激淋吃,或者買個麵包吃。所以誕生了第三個業態,在路上的業態,盒馬小站。


第四個場景,我們要解決消費者在週六、週日,在家場景下的綜合需求、餐飲需求、外賣需求、親子需求、社區服務需求、日常消費的服飾類需求等,所以我們誕生了盒馬裡。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盒馬裡為什麼著手社區mall?


在盒馬裡規劃師沈巍看來,線下購物中心經歷了一個浮躁的年代,(在中國)整個百貨轉型到購物中心只有10年,但是在國際上,購物中心類型有10種,有超過60%市場份額是家庭型、社區型、鄰里型,這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購物中心。


與此同時,超級購物中心,類似萬達等大mall,一般是交通可達性輻射在10萬人口以上,停留時間要一天,這其中需要大量的資源。國內的大mall比比皆是,小mall的生存空間就被擠壓了。社區mall無疑是個好機會,但一直沒做起來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數字化。


盒馬的邏輯則是——吃的數字化做完之後,去做生活方式的數字化,以盒馬裡為例的對社區mall的數字化則是一個典型案例。在這其中,包含對所有經營內容的數字化;打通信息流、物流、支付;並且線上線下都要有場景。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基於盒馬裡的誕生,「電商在線」在此前報道過《阿里再造“新物種”!盒馬裡深圳開業,30萬人嚐鮮》一文。那麼,關於盒馬更深的戰略佈局是什麼?日前,盒馬CEO侯毅接受了包括「電商在線」等媒體的採訪,以下為部分採訪內容。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1.盒馬一直是阿里新零售的排頭兵,近兩年盒馬有很多新的業態,盒馬的邊界在哪裡,不變的商業邏輯是什麼?按照線上線下一體化來說,盒馬具體是看到了什麼?


侯毅:阿里巴巴馬老師有一句名言“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因為我們相信新的消費者誕生以後,尤其80後、90後成為消費主流以後,他們需要不一樣的產品、服務、體驗,我們願意為這些消費者創造新的東西。


第二個,我們也相信新的技術誕生以後,一定會對零售的效率、體驗的效率造成質的變化,我們願意去嘗試。所以從盒馬的邊界來講:我們今天有巨大的生鮮採購供應鏈,(嘗試)能不能通過各個業態的組合,讓供應鏈的效能發揮到極致,有可能還會發展出新的業態。


另外,我們這些3公里的會員變成盒馬的忠實會員以後,我們瞭解他們,他們也瞭解我們,我們想在3公里範圍內,提供更多的服務給他們。



2.您有一個觀點是“社區購物中心還是一片藍海”,您對這片藍海市場怎麼理解?這片藍海中,盒馬的核心競爭力或者優勢是什麼?


侯毅:為什麼講今天是片藍海,其實今天mall行業的經營狀況相當慘烈。大概1/3基本上是瀕臨倒閉的狀態,真正好的mall大概也就18%到20%,絕大部分mall已經是嚴重過剩。


為什麼說是超級藍海,因為今天的消費者完全變了,今天消費者來到mall,並不是為了購物才來,更多地是休閒、娛樂、體驗、生活。所以今天購物型的mall我們認為需要徹底改變一下,更多是要體驗型的mall,而體驗跟生活服務需要站在消費者角度,重新去構建這樣的品類,我們重新創造一批新的IP出來。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3.現在在做的盒馬裡的新業態,是不是意味著盒馬向平臺化的方向去走了,原來自營的商品或者自營的品牌,未來將會是怎樣的角色?


侯毅:這是關於“盒馬的演變之路”,比如大家知道盒馬雲超,已經有了很好的成績,我相信再給盒馬兩年時間,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快銷品我們銷售增長非常快,這是一個完全電商的東西。


第二個,我們這次剛剛上線了“產地量販”。這個商品從基地直髮消費者,上線一個月銷售也是相當火爆,我們給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場景和服務,這也是一個完全平臺化的東西。


第三個,我們的“吃好點”,提供頂尖食材的平臺,這也是平臺化的東西。


所以盒馬未來是什麼?盒馬未來是滿足盒馬覆蓋的這些消費群,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和產品。所以盒馬的未來一定是個超級APP、超級平臺。今天所有線下的最大價值是提供低成本持續不斷的流量,變成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流量。今天盒馬里社區mall大家看到這麼火爆,盒馬App在排隊下載,成本很低。如果線上拉新試試看,成本巨大。


所以未來的5G時代,誰能把體驗的流量匯聚到你的APP之上,未來這一定是APP之王,所以盒馬的終極目標,我們希望把線下的流量轉變成盒馬的流量,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跟線下不一樣的服務。


對一些電商領先的品類,我們就按電商模式做,盒馬已經嘗試,就是電商模式做。今天的基地農業的核心品類,我們就是產地量販。所有的線下實體店我們認為最核心的,它是我們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低成本流量來源。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4.盒馬裡在社區mall裡面提供很多到家服務,但社區更多強調居民社交的屬性。盒馬裡在未來會在公共服務方面有哪些突破,來吸引社區居民進一步到店體驗?


侯毅:實體店在互聯網時代、5G時代,它的定位很清晰,我認為就是幾大點:第一它的品牌價值,盒馬裡是(覆蓋)3公里的社區mall,開業後,我相信一個月內基本週邊的人都知道了,如果純粹做電商很難,第一個是因為品牌的價值跟傳播。


第二對品牌的認知,(在社區mall)裡面增加大量老百姓需要的日常休閒、體驗,這是一個社交的場所,盒馬裡做了各種各樣的社交。所以實體店的價值一定是體驗價值,一定是把它聚攏起來的價值。如果純粹從這個角度來講,它的坪效一定不如原來購物型的好,這是實體店商業模式的最大痛點,坪效不行。


我們做調整,大量體驗進來以後,這個mall的綜合效率怎麼提高,要提高坪效,就通過互聯網引到線上去,這是價值最大化的方法。所以今天的盒馬裡我們更多是線上跟線下一體化的考慮,而不是僅僅看線下的產值。


從5G時代來看,實體店在線下的價值一定要想明白,線下的價值如果不能最大化的時候,加一些線上的價值給他,會不會產生更大的價值。所以這樣的mall出來以後我認為它的營收模式、商業模式,對坪效的理解,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構建,而不是站在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去構建。



5.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像做shopping mall的數字化改造,或者線上線下一體化這些,阿里有本地生活等,盒馬做的跟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侯毅:(阿里巴巴跟)銀泰叫老城改造,老城改造跟重建最大的不一樣是,老城揹負了沉重的財務KPI指標,原來一個mall一年可以賺兩千萬,給你改改,不賺錢了,這個超級有壓力,所以老城改造更難。新城改造改了不賺錢,可以創新去試。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是個完全平臺性的東西,它最大的優點是連接多、速度快,但是缺點是做的不深,今天平臺價值雖然很大,但是某一天當我們對價值鏈重塑的時候,其實我認為是更有價值,雖然會速度慢一點。


新零售“休整”的下半場,盒馬為何又出了一張“新牌”?



6.盒馬鮮生從5000平米的場地去做(半徑)3公里的到家服務,再到數萬平米的場地跟合作伙伴做3公里的到家服務,對新零售的商業基礎設施、物流方面有什麼巨大的挑戰?


侯毅:原來盒馬是集中式的服務,所以我們店面生產揀貨是完全可控的,10分鐘必須完成,20分鐘送出。但是(盒馬裡)是個鬆散的mall,這裡面要花很長時間,到底是集中送好,還是分開送好,哪些是要即時服務的,哪些可以做一小時服務的,其實今天我們都在試。如果買個服裝,一小時一定能接受,買個盒飯可能必須要半小時。


所以這裡面各種組合模式什麼是最佳的,我們要試一段時間才知道。但今天我們組建了一個自營的物流團隊,我們各種方法去試,開發各種各樣的系統,怎麼提高配送效率,怎麼提高餐飲的生產效率,這都是需要我們去重構的,我們需要花很長時間去研究,最後尋找出一個不同業態、最佳的消費者服務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