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水滸傳》中宋江沒有選擇招安,大家認為結局會比原著的好嗎?

叨叨馬和喳喳雞


假如宋江沒有選擇招安,而是選擇像晁蓋那樣對抗到底的話,其實就是死路一條。

梁山人馬說到底其實就是土匪,而沒有建成一個政權,沒有發動周邊貧民加入的政治理由,只是通過多山頭合作的方式擴大軍隊,綠林終非正道,宋江他們可不會像朝廷那樣上街招兵買馬,沒有持久的新鮮血液補充,打死一個少一個,始終是負數的。

況且正因為是多山頭合作,必然會有利益衝突,頭領之間的私人恩怨也不少,萬一宋江在處理內部問題時稍有不慎,輕則內訌,重則火併,宋江不是皇帝,只是哥哥而已,沒有完全的控制權,真鬧起來恐怕宋江第一個死,朝廷就不一樣了,只要敢於觸犯皇帝的就是造反,皇帝可以傾國之力平叛,始終站在政治高位,沒有什麼私情可言。

再看看補給問題,水滸傳中梁山人馬多次下山,始終就是一個問題,糧食,他們沒有任何屯田的活動,梁山地域也沒有養活如此大股土匪的經濟條件,他也就只有去搶了,打贏了固然好,萬一輸了呢?一旦斷糧恐怕梁山馬上就崩潰了,這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無論是高塘洲,祝家莊,他們即使打贏了也沒有駐紮下來的意思,這樣就意味著沒有稅收來源,沒有穩定收入,下次也只能靠搶。大宋就不一樣了,人家有稅收,有組織,有民政官員,大宋可以輸一百次,只要贏一次就行。

任何一個有抱負的軍事集團,打下地盤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屯田,出臺惠民政策吸引人口,通過穩定的稅收來源擴大實力,再擴大地盤,一步步實現征服,可反觀梁山的絕大多數人,大碗酒大碗肉就是唯一的人生理想,也就宋江比較頭腦清晰,招安是宋江自保的最好出路。


夢中窮人77019246


如果《水滸傳》中宋江沒有選擇招安,大家認為結局會比原著的好嗎?

如果宋江沒有選擇接受朝廷招安,可能會有這四種結局:第一種結局是被朝廷剿滅;第二種結局是被別的更強大的起義勢力剿滅或者雙方同歸於盡;第三種結局是內訌以致和平散夥或自取滅亡。

第一種結局是被朝廷剿滅。

梁山上的人馬到了最巔峰時期,大約將近十萬,這麼數字龐大的人馬每天的吃喝消費都已經很驚人。梁山靠什麼生存下去呢?即便此前劫取的財物、糧食再多,按照這個龐大的消耗,只怕也扛不住多久。所以,梁山要生存下去,必須繼續對外作戰,包括攻佔地方州府,也包括攻打祝家莊這樣的龐大的地方勢力,只有通過對外作戰,才能獲取大量的物資補給和金銀資財。這麼一來,勢必會引起朝廷更大的恐慌和鎮壓。童貫、高俅領兵征戰數次失敗,並不等於朝廷就真的沒有這個實力剿滅梁山。按當時朝廷的兵力至少有近百萬,對付不到十萬的梁山還是綽綽有餘的,朝廷後方補給實力也強過樑山無數倍。因此,久而久之,梁山還是有可能早晚被朝廷給剿滅了。

第二種結局是被別的更強大的起義勢力剿滅或者雙方同歸於盡。

如果宋江領導下的梁山不接受朝廷的招安,梁山為了生存,不得不對外作戰,如果梁山對外作戰出現不利局面,把自己陷入持久戰之中,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一方面在前線大量消耗梁山有生力量,包括頭領和士兵;另一方面,還得保證後方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糧草等。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引起其他的更大的起義勢力趁機圍攻梁山。梁山一旦陷入這樣的持久戰的泥潭中,很有可能就會被敵方勢力給拖垮,只要糧草補給跟不上,必然會動搖軍心,甚至有可能被強大的地方勢力切斷後勤補給,被切割成孤軍,陷入敵方的重重包圍之中,那將是事關梁山生死存亡的持久戰,一旦失利,梁山很有可能就此被更強大的勢力給剿滅,或者雙方同歸於盡。

第三種結局是內訌以致和平散夥或自取滅亡。

梁山如果不接受朝廷招安,很有可能被別的更強大的實力給剿滅或者雙方同歸於盡,此外,還有可能由於梁山內部產生嚴重內訌而導致自取滅亡。宋江是繼王倫和晁蓋之後能力最強的領導人,也是梁山上唯一最有資格做領導人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梁山上的頭領都能團結一致,都能上下一條心,都能穩固得像鐵板一塊。因為梁山上108將來源不同,其中以來自朝廷的軍官實力最強,第二部分則是宋江的死黨,比如花榮、李逵、吳用等人,第三部分則是二龍山的魯智深、武松和楊志等人,第四部分是跟著晁蓋上山的那批元老,第五部分是最早初創梁山的元老,第六部分則是宋江對外作戰中陸續收服的各路好漢。這麼六股勢力聚在一起,久了自然容易貌合神離而產生內訌,內訌的結果要麼和平散夥,要麼往死裡搞窩裡鬥,最後自取滅亡。

綜上所述,如果宋江領導下的梁山不接受朝廷招安,要麼被朝廷剿滅,要麼被別的更強大的勢力剿滅或同歸於盡,要麼內訌導致和平散夥或者最終自取滅亡。


喬鞅


島主認為,如果宋江沒有選擇招安,下場肯定會比招安更慘,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麼毀於內訌,要麼被朝廷剿滅。

先說內訌。俗語有云:“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爭鬥,賈家樓三十六友最後都分道揚鑣,何況梁山一百單八將?



從出身上說,梁山既有官宦投誠,也有江湖草莽,其中後者居多,這二者身份閱歷言行舉止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聚義之初還可兄弟相稱,時間久了難免互有間隙。

從派系上說,梁山看似團結其實內部派系林立,大的有宋江、晁蓋兩派,小的更是數不勝數,二龍山派(魯智深為首)、混江龍派(李俊為首)、揭陽派(穆弘為首)、清風山派(王英為首)等等,雖無明爭,但有暗鬥,如此派系林立怎能歸心一處?

從個人恩怨上說,那就更是“剪不斷,理還亂”,晁蓋一夥智劫生辰綱害得楊志落草為寇,吳用李逵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秦明、朱仝等人更是如此,試問如此血海深仇還讓我與你共聚一堂稱兄道弟?你貴姓?貴庚?

綜上所述,即使沒有外部因素,梁山一夥最終也將離心離德分道揚鑣,結尾各人的歸處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說完內訌,再說朝廷。眾所周知朝廷也曾圍剿過樑山泊,但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所以才有了招安之策,那麼如果梁山能否就此一路凱歌推翻大宋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梁山本身雖然兵強馬壯,但畢竟偏安一隅,和朝廷的整體實力依然有著巨大差距,之所以能三敗高俅,既有地形之便,也有田虎、王慶、方臘等人分散了朝廷兵力的緣故,否則單憑梁山自身,短期內自保沒有問題,但時間一長難免被勢大力強的朝廷耗死。

另一方面,當時的北宋一直實行再弱內強的軍事政策,雖有外辱,對內卻始終防範有加,北宋最終亡於金而非內亂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就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直至北宋滅亡,經濟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社會矛盾遠沒有梁山所謂英雄好漢描述的那麼激烈。都說是“逼上梁山”,請諸君回想一下除去本來就是為非作歹的(太多了),除去兵敗被俘的(呼延灼等人),再除去梁山出於戰略目的騙來的(徐寧、盧俊義等人),真正被逼無奈的能有幾人?再加上李逵、鮑旭等濫殺無辜之輩,宋江等人如何得民心、得民力呢?

綜上所述,宋江不接受招安一樣會被消滅,而且落下一個反賊之名,那也就不會有後來靖忠之廟的香火不絕了。


饕餮島主


水滸英雄如要好結局。首先要更換帶頭大哥。宋江出身不入流品的小吏。(宋制官銜一到九品),懶蛤蟆想吃天鵝肉。文不能立國安邦,武不能單挑疆場。僅靠了所謂仁義二字招搖撞騙,收買人心。為他爭官奪銜。

。。梁山宋江如果真的真心實意,為了諸多兄弟的前途和命幸,他的戰略方針大錯特錯,他相信招安是為了一已之私,沒有全局觀念。你既當了強盜,為什麼要接受強盜打強盜,有辱自已的使命,去當朝廷的鷹犬,結果中了朝廷權奸的陰謀,他們沒有付出丁點代價,除掉了臥在蹋旁的二隻猛虎。這充分說明宋江是個不學無術的大混蛋,摧命鬼。到最後階段除了幾位名門子弟外,大多數的寒門子弟對他看穿‘他不是大哥,是摧命鬼’。如武松失臂成疾,宋江還假惺惺地,勸他進京當官,而武松的怨恨盡在不言中。

。。那麼梁山的出路在那裡,據我淺見,首先撥掉‘替天行道’,的走狗標織,公開升起義旗,當初梁山有那多的兵馬實力,加上有一百多位武功了得兄弟,舉旗起義。兵困東京,挾天子交出三大奸臣,如徽宗不從把東京殺他個雞犬不留,拿下東京,剷除奸臣,你宋江可作二個打算,想稱王的,請徽宗讓位,不想稱王的,向徽宗討封,到那時你宋江不僅封個節度使,可以入閣拜相,朝迋大權在握,發敦文招告天,順從者加封,叛逆者發兵平叛,到那時平定天下也不需你宋江親治前線。跟了你多年的眾兄弟的官職大小多出在你宋江嘴裡。在戰中犧牲的,國庫發給撫卹金,如真正能這樣做即使失敗,眾兄弟也死得其數,不會怨聲載道,如能得呈那你宋江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說到底宋江沒有具備王者之材,他還有點自知之命,只塗當個小官,而不想掌大權,本身是個小兒科。


老龔166916589


如果水滸傳裡宋江沒有選擇招安,而是農民起義。我相信,水滸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會被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所禁。根本就流傳不到現代社會。這是肯定的,小說水滸傳前70回相當精彩。給我們成功塑造了l08名水泊梁山好漢真可謂栩栩如生,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故事中刻畫了宋江,武松,林沖,魯智深,楊志,史進,石秀,楊雄,李逵筆墨最多。渲染出一群失意,落泊的,被官府陷害的好漢最後被逼上梁山當土匪強盜。可以肯定地說,在當時的社會里這是群好強盜,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每破一州府,放官糧擠濟百姓,打開庫銀散些給窮苦大眾。老百姓大聲說道:水泊梁山好漢比當今朝庭好甚幾十倍。他們這一走我們又要過苦日子了。這也充分說明當時北宋末年徽宗時的朝庭多麼昏庸黑暗。一群強盜反賊比官府還要好。作家施耐庵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不敢全盤把心中的想法寫出。只好以宋江招安草草收尾,這也說明作家施耐庵巨大的無奈和痛苦,就這樣,水滸傳在歷朝也被禁了多次。但這本書深得老百姓的喜歡,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7682849907825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宋公明沒有帶著梁山弟兄們招安,結局不會比原著更好。《水滸傳》中,水滸二字就是出路的意思,梁山兄弟的出路在哪?如果梁山兄弟守在梁山,就算沒有被朝庭剿滅,最終梁山兄弟也是老死在梁山泊。老死在梁山泊的梁山兄弟,哪有報效祖國.盡忠報國的千古美名?梁山兄弟投奔朝庭後,德宗皇帝看到梁山部隊人人英雄,個個好漢,看到梁山英雄這樣真正能作戰的部隊,德宗皇帝不禁喜上眉稍,當即犒賞三軍。梁山兄弟征剿悍匪方臘一役,雖然三分折損了兩分,但盡忠報國.為國捐軀,死得其所.重於泰山,所以,梁山英雄最好的出路就是投奔政府,為國效力盡忠報國,忠義千秋.揚名千古。神拳無敵武二郎,景陽崗上除惡虎。只除攔路吃人虎,並不深山覓虎蹤。見善不欺,見惡不怕。遇弱則弱,遇強更強。路見不平一聲吼,俠肝義膽英雄氣。怒殺淫賊西門慶,醉打惡匪蔣門神。騎兵第一盧俊義,步軍第一武二郎。小李廣花榮,箭出無虛發。沒羽箭張清,石出斃敵命。梁山兄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梁山英雄,盡忠報國,掃田虎,平王慶,御遼國,徵方臘,百戰百勝戰戰勝。為國效力,忠義千秋,盡忠報國,揚名千古。





66華99


如果沒有選擇招安,恐怕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方臘就是一個例子,按說方臘的整體實力要比宋江的梁山要強很多。但是跟朝廷的實力相比還是有些弱小的。再說那個社會矛盾沒有那麼強烈,書中介紹梁山好漢都是官逼民反的好漢。但是很多人的行徑即使放到今日也是要蹲監獄的。當時的老百姓生活還算富足,只要不作奸犯科,某個生計還是可以的。但是這些好好們大多是不安分的主,生活好了就想搞事情。犯了事情之後走投無路就落草為寇。宋江還是有遠見的,知道佔山為營與朝廷做對不是長久之計,得另謀出路。想法是好的,朝廷怎麼可能真的信任這幫土匪呢,只是利用他們罷了。

梁山好漢的覆滅是遲早的事情,只是宋江的努力挽救也於事無補。給這些好漢們逝去增加了一些悲劇色彩。可能他們如果沒有招安,而是被朝廷剿滅,我們可能不會如此的扼腕嘆息,也不用為他們的結局感到那麼的遺憾,我們會把過錯都歸到宋江的決策身上。確實他身為頭領,無論哪一種結局,他都要負責,誰讓他是老大呢?


過泥飛鴻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水滸傳》中宋江沒有選擇招安,大家認為結局會比原著的好嗎?

個人認為如果梁山不被招安,結局只能比原著裡更壞。原因如下:

一、北宋年間國際局勢平穩,幾個大國間總體上相安無事。這樣就使得北宋朝廷可以集中全力鎮壓各地農民起義。所以從天時來看,梁山不具備改朝換代的能力。時機不對。

二、北宋是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而建立起來的相對大一統漢族政權 ,到水泊梁山時期,已經根基穩固,百姓認同。相對五代時期,已經是天上人間。五代史詳細的情況可以自行查詢。那個年代非常可悲,慘!所以梁山造反沒有普遍意義上的群眾基礎。

三、水泊梁山雖然可以成為宋江等人的棲身之所,但同時又是他們的牢籠,北宋朝廷如果執意剿滅,早晚會失敗,北宋可以敗很多次,但梁山不能失敗一次。就如同西夏跟宋的戰爭一個道理。首先梁山供養不了太多的軍隊和人口。其次梁山地處北宋統治相對中心地帶。三梁山只有水窪為險,總體處於華北大平原,實際上是無險可守。

四、梁山好漢不少來自體制內的低等官吏,能力不足,即是是吳用也不過是一個秀才出身。其他就更不用論。除去108個頭領有些本事,總體是烏合之眾,有點類似東漢末年的黃巾軍的戰鬥力。徵方臘,就完全暴露了梁山真實戰力。南宋岳飛平定鐘相合楊么起義就可以做明證。另外梁山軍隊來自附近不同的山頭,其實各不統屬,各有山頭,互相之間矛盾重重;再有梁山軍隊分為馬兵、步兵、水軍互相也是格格不入。

五、最關鍵的一點,有困難不要緊,只要能想出解決的辦法就好。梁山恰恰沒有思想武器。所以註定要失敗,還不如歷史上打著均平富等等口號的起義。梁山的口號主要兩點,一個是義,一個是忠。對應著聚義廳和忠義堂。分前後期晁蓋和宋江執政時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梁山的思想武器也是落後的。並沒有比北宋朝廷的口號和思想有什麼高明之處。這樣梁山的起義註定就是要失敗的,沒有源頭之水,早晚枯竭。對北宋朝廷不過是一場小波瀾。如果比照以宗教為口號為起義號召的黃巾軍或者太平天國,那就更差了。更比不上: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李自成起義。當然跟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武裝的中國工農革命,更是天上地上。

題目太大,簡要回答一、二,雖然我們都對宋江招安忿忿不平,但他們的歷史侷限性,使得被招安某種意義上對整體是一個相對好的歸宿。當然對個體而言就不一定了。誰不想和諧美滿過小日子呢?所以我們是幸福的,趕上了太平盛世,感恩!

個人觀點,未免偏頗。


晨曦小荷


剛開始我也糾結,非常責怪宋江的詔安決定。但是當我再讀的時候,我的想法就變了。我看的是百回版本。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如果宋江不招安,那麼勢必像方臘一樣被剿滅。

水泊梁山如果勢力小,那麼可以據隅一方,入不了朝廷的眼也就那麼聽天由命,過一天是一天。一旦勢力大一些,入了朝廷的眼,勢必要被剿滅。但是這個勢力大小,其實沒有定論,這全憑運氣,看地方武裝的領導的意思。說白了,三個人的勢力也可能會被地方武裝想辦法剿滅,比如一出場的史進家那裡,陳達朱武楊春。

所以其實大家當土匪的日子也不好過,要不大家也不會一呼百應全投靠梁山泊。大家想著報團取暖。但梁山泊勢力一大,勢必被朝廷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它一定會被拔掉。

所以,詔安,可以說一種自救的策略。而詔安之後被算計喝毒酒等事件,可以說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凸顯朝廷黑暗腐朽的情節。


暢讀讀後感


結局會更悲壯,這是肯定的!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北宋時期,王朝更替的歷史條件遠遠沒有達到。記得上高中時,有位歷史老師講過,北宋是一個內強外弱的國家,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忍辱負重,通過對外納貢等方式,勉強保持了國家的基本穩定,但對內,北宋典型的文官制度還是比較先進的政治制度,通過文官制度的推進和落實,一大批國之棟樑進入朝廷治理國家,一段時期內還是非常有成效。當然,其中也免不了出現了一些貪官汙吏,擾亂朝綱,敗壞風氣。但主流還是正面的,還遠沒有達到禍國殃民的程度。因此,宋江等人梁山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他們代表的仍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也就是說,梁山一夥人還不代表先進的階級。相應的,也就沒有巨大的生命力,更煥發不出蓬勃向上的動力。

因此,梁山的失敗是註定的,即使不被招安,也只能被剿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