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鏡走天下”,是“不懂”器材還是器材極簡主義的倡導者?

小k印像


選擇“一鏡走天下”,是“不懂”器材還是器材極簡主義的倡導者?

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有的,一個是極簡主義,一個確實是不太懂器材的人。

本人從身邊朋友的器材說起,前幾年認識了一個攝影愛好者,也是對攝影很熱愛,但苦於經濟,用的半幅,當然這沒問題,但這個朋友用的鏡頭是18-200,我就和它說起器材,他說這個頭的成像真是一般,畫質真是不敢恭維。我就問他,你為什麼當時買這個鏡頭呢?他說,是店家極力給他推薦的,當時可以五六千元的鏡頭呀。我這個朋友就是題目說的“不懂”器材的朋友。

極簡主義的朋友我身邊也有,我一個同事,前段時間買了當下最為優秀的尼康D850,是讓人羨慕的一個機子,但他還是有一點器材的知識,買了850後經濟上略顯緊張,所以他的鏡頭只選擇了24-70/2.8,可以說這鏡頭才能把850的優秀體現出來,他先買了這個鏡頭,說先用上一年多再說,用這個頭可以應付大多情況的拍攝,可謂很方便的鏡頭,旅遊家用及創作都是可以的,應當算是極簡主義者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個回答,歡迎各位朋友補充。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劍舞影像


選擇“一鏡走天下”,是“不懂”器材還是器材極簡主義的倡導者?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經常被問到。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對攝影畫質和成像要求不高且注重便攜性的可以選擇“天涯鏡”;對攝影質量有更高要求且打算長期從事攝影的請趁早打消“一鏡走天下”的念頭。


所謂的“一鏡走天下”其實就是指焦段涵蓋18-200mm或18-300mm這類的大變焦非恆定光圈的鏡頭。這類鏡頭涵蓋的焦段廣,從廣角到中焦到長焦一鏡涵蓋。這就為我們日常拍攝提供了便利性。

愛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實際拍攝中我們為了拍攝不同焦段不同效果的照片往往要頻繁更換鏡頭。這在拍攝中是十分痛苦的,更換鏡頭最大的弊端有二:一是器材容易進灰,二是更換鏡頭時容易錯過一些精彩瞬間。正因如此,“天涯鏡”才有了市場,這類鏡頭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攝影初學者們追捧的對象。



但是,玩攝影的人都比較遵循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就拿18-200mm這支鏡頭來說,各家的這支鏡頭普遍價格在兩三千元。而涵蓋這個焦段的大三元12-24mm,24-70mm,70-200mm這三支鏡頭哪一支不得上萬元才能買到?


經常會有朋友反駁我的觀點,他們告訴我最新技術的18-200mm,成像素質已經大大提升,很多焦段的成像質量已經可以媲美大三元啦。對於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否定,畢竟我沒有用過新一代的“天涯鏡”。但是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各大廠家生產“天涯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迎合那些不願花太多錢,且圖方便便攜的朋友而準備的。

它的設計理念是在大變焦的前提下儘量減輕重量和提高畫質。所以在理論上這類鏡頭無法做到恆定光圈,廠家為提高畫質,最大的改進應該是在光學玻璃材料以及鍍膜的工藝上做突破。所以,“天涯鏡”無論怎麼折騰也無法突破天生的缺陷。話又說回來,即使廠家能做出一支恆定大光圈,成像又優異的“天涯鏡”。我相信他們也不會生產,原因很簡單,大家都不用換鏡頭了,其他的鏡頭賣誰去?



但是,不管怎樣,“一鏡走天下”一直都是攝影人心中的夢想。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希望能給初次購機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參考。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有為“天涯鏡”平反的攝友,歡迎到評論區上圖討論。(今日頭條部分用戶已開通評論上圖功能)


蘇州三憶影像


在多年以前,當我還是個菜鳥的時候,覺得“一鏡走天下”真的是low爆了!提出這個說法的人簡直是比我還菜的菜鳥!那麼多好鏡頭,當然是有多少就帶多少,不然怎麼可能拍出好的照片來!所以,提出這話的人,不僅low爆了,還一定是個窮鬼!

後來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鏡走天下”,並不low,這一說法,其實代表了一類巨大的市場需求。

在攝影的上古和中古時代,很多的攝影師其實都是一鏡走天下。近代攝影中的神獸級大師們,不論是卡蒂埃佈列松、羅伯特卡帕,還是薩爾加多、寇德卡,大多鍾愛於50定焦鏡頭。近代一些神人,也有不少使用35、28這類鏡頭走天下的。當然,也有安塞爾亞當斯為代表的f64小組,人家不屑於跟你們135混,人家玩的是大場面。

然而,這些神獸也好,大師也好,他們拍攝的題材其實也很有限,大多以人文和新聞題材為主,或者專注於風光或靜物攝影。對於專業攝影師來說,一支定焦鏡頭當然可以玩的很好,然而,需求不等於能力。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一鏡走天下”,代表著更寬廣的鏡頭視角的需求。普通消費者購買相機,大多用來旅遊,面對各種複雜的景色、人物、環境,需要不停地變換視角、景別,來適應大量的拍攝需求。

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原來新聞記者這個群體也是符合這一需求的。由於新聞攝影的複雜性,當進入條件惡劣的環境時,無法攜帶足夠多的設備,攝影記者也同樣需要“一鏡走天下”。事實上,設備廠商多年前就為此設計了高端的“一鏡走天下”鏡頭。

所以,對於設備的各種爭吵,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的。攝影設備是精密儀器,不論是相機、鏡頭,還是閃光燈、三腳架,或者是其他的很多設備,都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設計出來的。放下那些不理智的鄙視,才能真的開始懂得攝影。


攝影師宇哲


攝影,確實是有攝影發燒友,也有器材黨。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真的想要成為攝影發燒友的了。


我是松下FZ系列相機的忠實粉絲,說實話,松下FZ系列相機確實很實用!


很簡單的一個案例,今日頭條上面有很多撰寫遊記的賬號,這些賬號,發佈了很多遊記,這些遊記裡面的照片,在攝影發燒友看來可能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這些照片對於看遊記的人來說,對於打算旅遊和規劃路線的網友來說,就非常有價值了。


嗯,攝影,其實,最大的用途,就是記錄,就是分享,就是傳遞信息。至於所謂的“攝影藝術”,至於所謂的“成像質量”,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了。


很多人把攝影看的太什麼了,就好比我,我這個賬號叫做光線攝影學院,我也經常發微頭條,隨便拍點照片發上來,然後就很多人跑來罵,說我拍的不好。我的天,你隨便去找個名人,看看他們發的東西和照片,比我的還要差好吧?其實,這種信息傳遞的照片,根本就無所謂攝影藝術標準的好與壞了。


我也經常給網友、讀者、學員推薦尼康18-200mm鏡頭


我去農村採摘,拍幾張照片,發發,你非要用攝影藝術的標準來批判我,把我貶低的一錢不值,我只能說,我很無辜,我很可憐,我也不可能去反駁他們啊!


因此,要認識到,攝影最重要的功能是記錄和分享,是傳播信息,而不是所謂的進行攝影藝術創作。


我雖然也從事一定的攝影藝術創作,但是我也要拉屎窩尿,我要吃飯,不可能說我成為了攝影家就不窩尿不拉屎了,名人也一樣的要拉屎,不是嗎?


好吧,你的具體問題是,為什麼,有人喜歡一個鏡頭走天涯?


我覺得,因為這種收集素材最方便,記錄最全面,對於撰寫遊記,對於幫助我們回憶旅途,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說我自己,我自己就是松下的忠實粉絲,從松下FZ1一直到松下FZ1000,我自己掏錢買過十幾個松下FZ相機,有自己用的,也有送親戚的。


松下FZ相機,就是一個鏡頭走天涯的了,確實很方便,很實用,至於說畫質,確實不能和單反相機相比,但是,用起來比單反方便,可以單手操作,一邊走路一邊拍攝,而單反只能雙手操作,並且走路的時候必須停下腳步才好拍照。


華為P20,真的可以一機走天涯了!


最近幾年,我是拍照手機的忠實用戶,我經常說,拍照手機確實可以取代單反微單了,我的觀點很激進,有些人一時難以理解。


但是,我相信,發燒的人,遲早會退燒的!


光線攝影學院


一般來說,只有殘幅相機才有一鏡走天涯的鏡頭,例如佳能的18-135毫米或者18-200毫米。

一般來說,使用殘幅相機肯定不是商業攝影,大部分都只是攝影愛好者或者是記錄一下旅遊看到的畫面而已,那麼這種對照片細節和光學素質沒有要求的圖像,我覺得使用一個一鏡走天涯的鏡頭沒有任何的問題,會非常的便利。

畢竟拍攝的目的只是拍下,所以對畫質就沒有太高的要求了,當然像18-200毫米的鏡頭,它的光學素質肯定是很一般的,不過對於只是旅遊記錄的話,那也是足夠了。

既然能用一個18-200毫米的鏡頭搞定全部焦段,為什麼出門還要特意攜帶18-55,55-200或者其他的更多的鏡頭來達到這個焦段呢?再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沒有什麼懂不懂的說法,誰都知道鏡頭越貴越好,鏡頭越多越好,但是既然只是為了拍下,那麼一枚鏡頭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就不需要去帶多枚鏡頭了,當然我還是建議攜帶一枚佳能的小痰盂全畫幅鏡頭,50毫米1.8的鏡頭售價只要600元,安裝在殘幅相機上之後將會變成80毫米,依然是拍攝人像的絕佳焦段


光學法則


買得起,背得動,用得上

這9字器材真言我特別同意,它是微博上的@聽藍大叔 提出來的。

如果你買鏡頭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顯擺、撫摸、有錢沒地方花,最好就不要瞧不上“一鏡走天下”。牛頭有牛頭的好,驢頭也有驢頭的用處。的確有不少攝影初學者為了所謂一步到位或者方便選擇“一鏡走天下”,其中的不少最後又敗了定焦和驢頭,這是事實。但還有很多人是特意選擇的驢頭。

《三聯生活週刊》有一位很厲害的記者,全世界各個地方跑,蠻荒之地去過巴布亞新幾內亞,難至之處有各種高原,歐美等發達地區就更不用說了,各個地方他都要自己採寫自己拍。他用的啥頭?老版本適馬18-200,這頭他用了好久,拍的很多照片登過各種刊物。他這就是看上驢頭的方便了。


我自己,有不少定焦,有全畫幅相機,老是跑野外拍野生動物,體力也還不錯。但只要我外出的行程有4500以上的海拔,或是極長的徒步,我就會盡可能的選擇輕巧的設備,甚至是M43畫幅的微單配驢頭。

就因為背不動。

如何使用驢頭?揚長避短

任何類型的鏡頭都有優勢劣勢。驢頭的劣勢無外乎下面兩點:

  1. 光圈不夠大;

  2. 畫質不夠好。

而驢頭的優勢是這些:

  1. 焦段覆蓋廣;

  2. 輕巧;

  3. 不用換頭,在惡劣環境下事兒少。

藉助驢頭的優勢,我們能節省體力,去更難以去的地方。而驢頭的劣勢,也可以避開:它的“畫質不夠好”只是相對而言,只要沒拍虛,一個驢頭拍的照片印一張16開雜誌的大開頁綽綽有餘,大多數情況下絕對夠用了;需要大光圈,隨身再帶一個光圈1.8的標頭就行了,稍微多一點點重量就能搞定。


花落成蝕


選擇“一鏡走天下”的攝友,不能說人家不懂,而是有很多實惠的原因的。

第一,對照片的畫質要求不高、或者認為可以通過對光線的掌握、拍攝技巧的掌握,拍出來的照片比貴的鏡頭相差不大。其實所謂的像18-200這樣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掌握好,拍攝技巧,出片並沒有想象那麼差。

第二,沒有打算花更多的錢購買器材或者預算有限。

第三,對自己的拍攝題材比較確定,就是旅遊拍攝,給家人、朋友拍個紀念照。好鏡頭白給也不會用,這個一鏡走天下就挺好。

第四,一鏡走天下,旅遊頭。拍攝過程中不用頻繁換鏡頭、一機一鏡相對輕巧很多。也是很多攝友選擇的原因。

從以上四點選擇“一鏡走天下”的原因來看,並不是這部分攝友完全不懂。而是有更實惠的原因。比如題主描述的“極簡主義”。旅行,一機一鏡也是個靠譜的理由。


攝影中級班


感謝小k影像小夥伴的邀請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不禁自問,讓我選,我也會選擇一鏡走天下。

不要問為什麼,我來說下我現實中朋友的故事。我的一位發小,也是被我帶進攝像這一行的,目前還只是攝像階段,沒有帶他往攝影方面靠攏,這也是為什麼要選擇一鏡走天下的原因。

為什麼呢?確實鏡頭太吃力了。他自己購買了一臺6D,也是在我推薦下接著後面買的24-105二代,最後再買了一個50小痰盂。很多東西並不是極簡主義能概括的,並不是捨不得投資,而是確實出血太兇。我把我發小先帶進攝像這一行,自己購買點設備器材先拍起來,剛開始有這倆樣鏡頭完全可以。以後再慢慢的增加更換,畢竟都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到四五十歲的時候可以玩玩器材的時候,現在還沒有這種經濟能力的情況下,能極簡就極簡,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等技術上來了,可以慢慢做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你不得不繼續投資,可能剛好才把你之前投資器材的錢賺回來。我見過太多的個人攝影師以及個人起家的工作室都是這樣靠著極簡主義起步的,修行還得靠自人。

大三元鏡頭誰都知道好,大光圈、畫質好、拿出去上檔次,一口氣買下來的家裡也是非富即貴啊。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我那發小要是想繼續發展下去搞攝影的話,各種變焦各種定焦,最起碼機身得倆個。換做任何人,就算想好了要做攝影這一行,一口氣買七、八萬塊錢的設備放身上,呵呵。除非你早已經在攝影之一行做出名氣,不得不大批量添置設備,不然,換做我,我也會選擇從極簡開始,從24-105開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更多喜歡攝影攝像喜歡玩單反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婚禮攝影師Tanke


這是一個好問題👍

所謂一鏡走天下,是指只配置一個鏡頭。從實用性出發,主要是指變焦頭,使用定焦頭的當然也有,一般都是對鏡頭感把握比較到位的攝影師,而且拍攝題材也有所限制:

選用變焦頭作為一鏡配置,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對畫質沒有特殊要求的普通家用者

此類用戶注重便利,對攝影沒有專門興趣,只是為了獲得稍好些的畫質,也不乏跟風者,覺得單反可能更拉風一點。在鏡頭選擇上一般是大焦比套頭,各種題材都能拍攝,也不必擔心更換鏡頭帶來的進灰、清理等問題:



二、對畫質有一定要求的極簡主義攝影者

這類用戶通常有一定攝影基礎和器材使用經驗,可能使用過很多鏡頭,逐步感覺到最重要的還是相機後面的那個頭,所以轉而選擇畫質有一定保證、適用性較廣的鏡頭,比如全幅的2470,半幅的1750等:

這類鏡頭焦比較小,用料和畫質相對有保證,80%的題材都能兼顧:

不論是哪一類使用者,一鏡配置都是其從自身需求出發做出的選擇,過於糾結是不是真懂器材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歡迎討論,共同提高🙏


小k印像


談談我的看法吧:

所謂“一鏡走天下”習慣上一般指購置和使用類似18-200的頭了。這類鏡頭遠近通吃,價格還便宜,一般旅行拍攝應該是足夠了。但也存在成像質量不太高,最大光圈不夠大等缺點。但玩攝影的人,最終都會明白“妥協”的真正含義不是?

選擇“一鏡走天下”,不能說是“不懂”器材。畢竟除了購買成本、鏡頭帶多了還是很重的,換起來也麻煩。當然,選擇“一鏡走天下”也談不上是器材極簡主義的倡導者,而應該說是一種多因素權衡下的妥協選擇。

另外,喜歡一機一鏡的攝友很多,搭配方案也很多,有的直接用50頭或者35頭去拍人文風情,有的選擇24-70頭去旅拍,既兼顧了畫質、也很輕便。還是那句話購買和使用什麼器材看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

本頭條號裡有一些相機器材相關的問答精選和大量的遊記圖集,旗下的幾位攝影師更是昆明頭水花、頭水景的發掘者、報道者,看看我們的原創文章,你就知道當下到昆明遊玩該怎麼“吃喝玩樂”了!歡迎大家關注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