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曾经全力支持武则天当皇后,为此曾经出谋划策,劝说过高宗。因此,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就对他们十分宠爱,倍加信任和重用,不久,便把他们一个个都提拔到重要位置上来。在武则天的支持和唆使下,许敬宗、李义府等,更加恃宠用事,大肆制造谗言,用各种罪名诬陷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等。特别是对长孙无忌,许敬宗费尽心机,三番五次捏造事实,诬陷他要谋反。开始,高宗不信,经不住许敬宗等人屡进谗言,最后终于信假为真。当许敬宗劝高宗杀掉无忌时,高宗哭着说:“我舅就是真的有谋反之罪,我也决不忍心把他杀掉。杀了他,天下人将怎样议论我呢?后世人将怎样看待我呢?”许敬宗便举出汉文帝杀死舅父薄昭的例子,强词夺理地说:“无忌受两朝大恩,还要图谋反叛,比薄昭的罪还大,陛下为什么还要犹豫呢?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不尽快杀掉无忌这个奸雄,陛下将会后悔莫及的。”最后,高宗终于把无忌杀死,而且株连了许多人。就这样,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的四、五年内,便把长孙无忌等主要政敌,有的杀,有的贬,有的流放,一个个地收拾掉了。从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则天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渐渐地落到武则天的手中。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得了一种“风眩病”,病发作时,头晕眼花,看不见东西。因此,朝中政事,常常让武则天替他处理。前边说过,武则天本来就很聪明精干,读过许多文学、历史方面的书,再加上这些年来,又积累了不少从政的经验,所以,处理起政务来既快又好,很合高宗的心意,得到高宗的赞赏。可是,高宗并不真正了解武则天的为人。开始,武则天想当皇后,对高宗事事顺从,百般奉迎,体贴照料得无微不至。初当皇后时,也很能屈己下人。但是现在,她在朝中不仅笼络了一批大臣,而且还安排了许多亲信耳目,势力一天天膨胀,地位一天天巩固,她开始抖擞威风、施展自己的雄图了。于是,武则天对高宗的尊重越来越差,高宗想做什么事情,不经过她的同意,就行不通办不到了。当高宗察觉到大权已落到武则天手中、自己反成了傀儡时,心里感到难言的痛苦,产生了对武则天的忿懑。一天,高宗悄悄地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忧心忡忡地对上官仪说:“你看武则天如今权势越来越大,连我都看不到眼里了,朝政大事都得听她摆布,我该怎么办呢?”上官仪是原来的太子李忠的亲信,是反对武则天干预朝政的。听了高宗的话,便趁机向高宗建议说:“皇后专权,早已为天下舆论所不容。我看应该立即下诏,把她废掉。”于是,高宗便让上官仪去拟定废掉皇后的诏书。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宫中到处都有武则天的耳目,高宗废掉皇后的行动,虽然很秘密,也不能满住武则天。她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去找高宗质问:“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你要废掉我呢?”高宗一时张口结舌,无言答对,立即表示收回成命。为了推卸责任,他支支唔唔地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是上官仪给我出的主意,让我这样做的。”于是,武则天便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说他与前太子李忠合伙阴谋造反,不久便把上官仪和李忠都杀了。朝中一些与上官仪有来往的人,也受到株连,有的遭到贬职,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方。从此以后,高宗对武则天俯首贴耳,言听计从。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都坐在帘子后面,参与裁决朝政。所以,当时无论国内臣民,还是边疆少数民族,都称他俩为“二圣”。这时,出头露面的虽然还是高宗,但实际的决策人却是武则天。高宗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应当指出:从显庆五年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一直到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二十三年中,政治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从武则天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中,也可以充分看出,武则天确实是颇有政治才能的。比如,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则天曾向高宗提出了十二项建议,其中前五项是:1.奖励农桑,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2.免除京畿,地区人民的劳役;3.对百姓尽量少搞武装镇压,要以道德教化天下下;4.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产奢侈品;5.减少土木建筑等耗费民力的事。以上五项,大体上都实行了。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再次下令,奖励农桑,并明确指出,在地方官吏中,凡是能够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使农民有存粮的,可以升官;如果政治腐败,生产搞得不好,农民有逃荒要饭,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降职或免官的处分。另外,武则天还下令让边远地区的军政长官施行屯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前后,在今青海东部地区的屯田就达五千多顷,每年收获谷物一百余万石。在今甘肃河西地区的屯田,也连年丰收,所积军粮可够数十年的食用。同时,在则天执政时,各地还兴办了一些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遍及今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浙江、四川、江苏、甘肃,一直到青海、内蒙等省区。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则天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还特地编了《兆人本业》,这是一部指导农业生产方法的书。这些都说明,则天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很重视的。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除此之外,则天当上皇后以后,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能够注意节俭。比如,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高宗下的诏书中,就有这样的话:“天后,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却经常穿着旧裙子,难道她不知道华丽的衣服穿着好看吗?当然不是。她这样做,不过是让天下臣民都崇尚节俭罢了。”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特别严重,皇后参与朝政,治理国家,不管做得好与不好,一概被认为是违背天意,大逆不道,是国家遭到危机的不祥之兆。所以,武则天参与朝政,一开始就遭到不少朝臣的强烈反对。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高宗因为风眩病加重,打算让武则天公开出来主持朝政。宰相郝处俊首先反对说:“天子处理国家大事,皇后管理宫内事务,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以前魏文帝(即曹丕)就曾经下令给后代子孙,不许皇后临朝听政,这是为了防止祸乱的发生。如今唐朝的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的,陛下怎么能不传给子孙,却偏要传给皇后呢?”一个名叫李义琰的大臣,也附和着说:“处俊的意见确实很对,他若不是忠臣,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陛下如果能真正听从他的意见,就是国家的幸运、人民的幸福啊!”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以上这件事,使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掌握全部权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不断削弱这些宰相和大臣的权势,而且首先要严防太子或其他皇子起来夺取政权。于是,便展开了对太子和诸皇子的斗争。当时的太子李弘,很受高宗宠爱,而且和宰相、大臣们的关系很好。在高宗和武则天的矛盾中,他也总是站在父亲一边,不赞成母后掌握政权。因此,武则天早就对他心怀不满。一次,李弘路过一个庭院,看见了肖淑妃所生的两个公主,满面愁容,十分憔悴。她们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因为母亲的缘故,还没有让她俩出嫁。李弘心里十分难过,赶快跑到高宗面前,请求高宗让她们出嫁。高宗答应了,则天却大为恼怒,她当天下令把两个公主嫁给了值班的卫士。这在当时是对这两个公主的极大侮辱。没过几天,武则天又用毒药把李弘害死了。李弘一死,太子的宝座,武自然轮到了则天的二儿子李贤来坐。李贤从小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很强,念过一遍就能记住。

唐高宗暗中想要废除皇后,武则天知道后高宗马上收回成命

因此,高宗对他也特别喜爱,不断向大臣们夸奖他聪明早慧。李贤被立为太子之后,便召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注释范哗著的《后汉书》。李贤为什么要注《后汉书》呢?因为后汉时(公元25-220年)皇后临朝听政的很多,李贤的用意是借古喻今,反对皇后执掌政权。他和哥哥李弘一样,对父亲特别亲近,而和母亲关系不好。当时,有个很得武则天信任的方士名叫明崇俨,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说太子李贤的坏话,说什么李贤不如英王李显(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的相貌很像太宗。还说相王李旦(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长得不凡,有大富大贵之相等等。因此,太子李贤便对明崇俨怀恨在心。不久,明崇俨被人刺杀,凶手始终没有捉到,武则天怀疑是太子干的事。太子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恋女色,而且滥用金帛赏赐她们。因此,武则天便借口太子行为不正,派人到东宫搜查,结果,查出皂甲(黑色的铠甲)数百领,认为这是太子要造反的证据,给太子定罪。高宗认为罪过不大,主张宽大处理。武则天说:“当儿子的要背叛老子,这是天地所不容的事,现在应该大义灭亲,怎么能赦免他呢?”于是便把太子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县),另立李显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