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國地稅合併一體化對地煉企業稽查 地煉企業卻普遍看好局勢?

6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及計劃單列市國稅局、地稅局合併且統一掛牌,標誌著分立長達24年的國地稅實現了合併;

在7月底前,市、縣級稅務局將逐級分步完成集中辦公、新機構掛牌等改革事項,最終完成國地稅全面合併。

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則是針對銷售貨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徵收的。營改增前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徵收範圍在某些業務上可能有重疊的情況,這也是比較困擾一些行業的問題。

如果

一個納稅行為既有銷售貨物又有提供相應的服務的話,那麼如何來徵稅?以2016年加入營改增的餐飲行業為例,在營改增之前,餐飲行業交5%的營業稅。但如果餐廳有外賣或宅急送業務就有可能被要求按17%交增值稅。還有一個例子是電梯維修和保養,在營改增之前,電梯的維護保養是按照營業稅來徵稅的,維修則需要按17%繳納增值稅。實務操作中往往存在劃分不清或各地稅務機關掌握口徑不一致的情況。

上述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分別由國稅局和地稅局來徵收的,所以對於同一種業務到底該收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各部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隨著營改增的完成,國地稅也迎來了合併,更有利於統一管理,減少類似問題的產生。

國地稅合併一體化對地煉企業稽查 地煉企業卻普遍看好局勢?

國地稅合併對國家來說是機構改革,提高效率的重要舉措,說直白點就是原來的兩套班子合併了,那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01

利於統一稅收政策,提高徵管效率。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政策分裂,不同稅種對於各稅收要素的基本理念、政策設置和徵管方式存在差異,合併則利於稅收理念的統一,進而完善各稅種政策;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信息分裂,對於同一個企業,國地稅分別對不同稅種進行管理、評估和稽查,合併後則可以全面掌握企業情況,各稅種聯動,避免重複檢查,進而大幅提升徵管能力。

02

利於降低徵稅成本,減少納稅人負擔。從國家整體層面看,國地稅合併減少了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減少了徵管系統等硬件軟件的重複開發和設置,必將有效降低稅收成本,節省社會資源;對納稅人來說,國地稅合併在國地稅聯合服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在稅務登記、提交資料及稅收應對等程序性事項上,負擔將更加減輕,從而提升納稅人的辦稅效率。

03

各項稅費一體化管理,稅收風險控制更為嚴密。據悉,除各項稅收外,各級稅務機關還將承擔所轄區域內的非稅收入徵管,同時,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也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國家各項收入及社會保險費用管理將趨向一體化。

當然,企業的“跑腿”成本也將會降低,這也可能是企業少有的好處之一了。

國地稅合併一體化對地煉企業稽查 地煉企業卻普遍看好局勢?

國地稅合併、個稅改革相繼落地,稅務即將履職社保徵收職責,新機構新效率,也會有新動向,而重點方向應該是新一輪的稽查工作了。

在過去,一些傳統企業的利潤很低,說得難聽點,或許就是犧牲了員工福祉才獲得點利潤。在國家經濟轉型的這幾年中,實業一直不怎麼景氣,加上近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很多外貿企業生存已經很難了。在這個時節上,如果這套組合拳打下去,不規範的企業恐怕會有點難受了。

儘管過去很多企業不規範,但願稽查工作開展後,還是能從幫助企業成長的角度去工作,給企業一點自我修正的時間,畢竟補繳不但涉及企業、也會涉及員工個人。俗話說得好,重病不能用猛藥,但願企業在自我修正期間,能夠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管理之道,以保持我國經濟的活力。

地煉及主營普遍看漲

Centralpec

新一輪的稽查工作開始的同時也對成品油山東地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稽查,由此導致近期中石化外採數量及成本增高,儘管需求面並不樂觀,市場利好因素支撐明顯不足,但地煉及主營方面卻普遍看漲。

除此之外,地煉重新尋求到原油的支撐:鑑於美伊關係持續緊張,且API最新公佈的原油及汽油庫存雙雙錄得下降,刺激國際原油價格走高最終收漲。山東地煉油價也只是短時從原油獲得提振,但近期主導油價走勢的還是地煉自身的供需狀況,短線維持堅挺看好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