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說到癌症,似乎普通老百姓也有好多話要說。尤其是親戚朋友得了癌症,更是千叮嚀萬囑咐,這個不要,那個不能,生怕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關愛之心。

有些觀點,流傳甚廣,卻未必科學。那麼,關於癌症都有哪些流傳很廣的偽科學觀點呢?

咱們就從癌症做了手術以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吧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1 癌症做了手術後,不能吃“發”的食物。

這個問題可能引發中西醫之爭,不是我的本意。

首先需要聲明一下,我不排斥中醫,而且承認中醫在某些疾病和症狀的調理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想表達的是,從西醫角度來講,癌症手術後,我們更關注食物的性狀,而不是食物的種類,尤其是消化道手術。比如食管和胃腸道的手術後,需要先禁食,然後開始吃流質,再過渡到半流質,軟食,最後才是普食。即使已經到了正常飲食,也要特別小心食用帶骨頭的肉類,大果核的水果等。

至於民間傳說“雞肉,雞蛋,海鮮……是“發”的,鴨肉,鴿肉是“補”的”,我聽過很多,也經常要不厭其煩地向患者解釋。這些食物從基本成分來說,都是蛋白質,由氨基酸構成,都是手術後恢復需要補充的食物,它們之間有何不同,以至於影響癌症的預後,實在是找不到科學依據。

當然,如果您堅信這些說法是正確的也無妨,不吃雞肉,可以吃鴨肉啊;不吃雞蛋,可以吃鴨蛋啊。只要搭配合理,營養全面,都不影響手術後恢復。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2 癌症不能做手術,做了手術,癌症擴散得更快。

癌症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系統,不同系統的癌症確實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比如白血病屬於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首選的就是化療,而不是手術。小細胞肺癌只要能夠病理確診,也是首選化療。不過,大部分實體性惡性腫瘤是首選手術治療的。能否手術,關鍵要看分期,如果符合手術指徵,手術就是這種癌症當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在IIIA期以前的肺癌,都可以考慮選擇手術治療,但手術時機有講究。IA期手術後不需要化療。IB期以後到IIIA期,手術只是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可能在術前術後需要結合放化療和其他治療方法。手術不僅切除了腫瘤病灶,而且清掃了淋巴結,對於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是有積極意義的。當然,對於中晚期的肺癌,即使做了根治性手術,由於存在隱匿性微轉移可能,手術之前不能通過現有檢查手段發現,術後發生復發和轉移的機率還是挺高的,這正是癌症之所以惡性的根本原因。手術效果的好壞與肺癌的類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直接相關。做了手術使癌症擴散得更快,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3 得了癌症,體質不好,來兩瓶白蛋白補補。

白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維持正常的膠體滲透壓,維持血液循環和組織間隙正常的液體平衡,如果營養不良或者合併肝臟疾病,可能導致低蛋白血癥,在血液化驗檢查的白蛋白含量中就會體現。

癌症晚期,身體消耗大,出現惡液質,低蛋白血癥可以導致全身或局部水腫,胸腹腔積液等,需要通過改善飲食,補充人血白蛋白等加以糾正。但是切記,白蛋白不是補品,在沒有低蛋白血癥的情況下應用,根本沒有老百姓所說的神奇功效。打個簡單比方,就像一個人已經吃飽了,再硬塞一個大餅下去純屬多餘,反而增加了代謝的負擔。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4 癌症做了大手術,需要“靜養”才行。

癌症的手術,一般都屬於大手術,因為麻醉,疼痛,插管等多種因素影響,手術後確實需要有效休息,恢復體力。但這不意味著,做了手術以後,必須“靜養”。

還是以肺癌手術為例吧,手術後早期,有的家屬特別心疼患病的家人,巴不得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以減少疼痛感覺,其實反而害了他。胸部手術後早期活動,有效咳嗽,翻身拍背,不僅可以促進快速康復,而且可以減少肺部感染,靜脈血栓,肺不張等併發症的發生。即使是出院後的康復期,也是鼓勵適當運動,而不是“靜養”。

儘早撕去病人的標籤,開始正常生活,對於恢復精神狀態,改善食慾和睡眠,促進身體達到新的平衡……都是益處多多。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5 手術後多掛點鹽水,好得快一點。

除了不能進食的患者需要通過輸液補充必要的水分和電解質,其餘情況的輸液只是一個載體,目的是為了讓需要的藥物通過輸液進入人體的靜脈系統,直接被人體利用。原則上,可以口服的不用肌肉注射,可以肌肉注射的不用靜脈推注,可以靜脈推注的不用靜脈輸液。

不同的癌症手術後需要的輸液量也是不同的,比如食管癌手術後早期禁食,如果沒有留置營養管,必須完全依賴靜脈營養,每日的輸液量需要達到3000ml以上。而肺癌手術,術後1天就可以進食喝水,每日輸液量就可以少到幾百毫升,只當作必需藥物的載體即可。

從癌症手術後應該怎麼“忌口”說起

......

應該還有更多傳說,江湖流傳甚久,一片雲裡霧裡,搞得不知所措。

無論如何,聽取專業的建議最重要,也最可靠。

關注頭條號--胸外科許醫生,多點醫學知識,少點莫名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