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清代建筑第一家族样式雷,为重修圆明园倾家荡产

样式雷,是清代建筑第一家。从第一代雷发达开始,8代人承担起北京城几乎所有皇家建筑的设计和修复故宮、圆明园、颐和园、东陵……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在近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雷家同样有着浓墨重彩的历史瞬间。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雷家人耗尽资产,颜沛流离,守住了一张张图纸,一件件烫样和一个个故事。

清代建筑第一家族样式雷,为重修圆明园倾家荡产

1860年10月6日傍晚,天尚未全暗,英法联军绕过德胜门,攻入北京西北郊的海淀镇。

危难之际,北京城里的重要人物一一缺席:成丰帝已于半月前携后妃、皇子、王公大臣逃至承德避山庄;奉命御敌的大将僧格林沁不战自溃,“败兵纷纷退至圆明园”;留守城中地位最高的恭亲王奕訢,年仅27岁,在薄暮时分避走,始终没有出面;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倒是身在城里,他“遥见西北火光神天”,却无能为力。

到了晚上7点左右,法军攻入圆明园,开始疯狂抢掠,海淀镇槐树街雷宅内人心惶惶——雷家人就住在圆明园南边6公里处,他们既是这园子的设计者,也是守护者。

当家的是57岁的雷景修,样式雷第五代传人。他看着北方的天空烈焰如血,火势越来越凶猛,随即作出决定:搬家!除了给人搬家,更重要的是给宅子里的建筑图稿、烫样模型(注:中国古建筑的特有产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立体模型)搬家。

这些图纸、模型,包括了三山五园(注: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紫禁城御花园、避暑山庄、清西陵等皇家重地的设计方案,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康熙年间,样式雷第一代雷发达从江苏金陵(现南京)进京,因重修太和殿表现出众,受到康熙赏识,由此在营造所获得官职,开启了雷氏建筑世家的命运。此后,雷发达之子雷金玉青出于蓝,深受雍正帝器重,成为样式房掌事,“办公室”就在圆明园东北角。

雷金玉年过六旬时负责扩建圆明园,设计园内整体结构。他挖土成山,注水成湖,平地造园,一手打造三山五园的雏形。雷金玉七十大寿时,雍正特别亲命皇子弘历书写了“古稀”二字匾额以贺雷家,由此奠定清廷建筑第一家的声名。

到了第四代“家字辈”,雷家几个兄弟驻守圆明园样式房,设计扩建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清猗园(后来的颐和园)和嘉庆帝的昌陵等,样式雷声达到顶峰。

然而,及至雷景修这一代,国运日渐式微,甚至到了外夷破城的地步。战火中,雷景修一面命家中男丁冒险去圆明园样式房抢救图纸,一面在城内寻找容身之处。最后,雷家人多次往返,把图纸、模型运到西直门内迤南东观音寺,并筑储藏之所,最终救下了堆满3间屋子的珍贵图纸、模型。

雷家男人无畏无惧,女子亦视死如归。雷宅不远处就是畅春园千总燕桂府邸,而燕桂的儿媳妇,正是雷景修的长女。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那晚,燕桂和儿子、侄子都在抗敌时牺牲。眼看联军将至,不愿受辱的燕雷氏和婆婆一把火烧了房子,一家14口人全都尽节殉难。

10月18日,英国军队在圆明园放了第二把火,万园之园彻底毁了。

清代建筑第一家族样式雷,为重修圆明园倾家荡产

1866年,雷景修去世,其子雷思起成了新任样式房掌事。

1873年清明节,刚亲政的同治皇帝来到距紫禁城120多公里的东陵,亲自为慈安、慈禧两宫太后选址修陵,雷思起便是随行人员之一。同治选中了咸丰帝定陵之东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并命雷思起为两宫太后陵寝设计的总负责人。雷思起一手包办绘图、烫样,几个月后,内务府官员将烫样呈给皇帝和太后过目,所有人都非常满意。8月,陵墓的修建工作正式开始。

开工仅两个月,雷思起突然接到圣旨,命他火速进宫。他只得日夜骑马直奔京城,天未亮,就到紫禁城外等候同治帝的召见。

那天,在养心殿前殿东暖阁,同治皇帝召开会议,和朝中大臣商议重修圆明园之事。主管重修的有内务府大臣明善、堂郎中贵宝等,他们都想借这次大修捞点油水。同治帝坐在御座之上,说:“明年十月初十是圣母皇太后(慈禧)40岁生辰,朕打算重修圆明园为皇太后祝寿。”尽管有多位御史以国力式微,国库亏空为由,反对修圆明园,但同治皇帝显然已下定了决心:“修园一事,势在必行。”

重修圆明园工程浩大,需要清除英法联军烧的残垣断壁,修复殿宇房间3000多间,整个修建部分大约相当于原修建工程总量的1/3。虽然雷家祖上留下了不少圆明园的绘图,但这还远远不够。

当时的样式房共有16名匠人,除雷思起和他儿子雷廷昌外,还有雷思起的胞弟雷思森、侄子雷廷芳,以及堂兄父子。同治帝和慈禧连催促:“赶紧办”“一月内修齐”“向皇上进呈装修烫样”……一道道圣旨传下来,一件件烫样呈上去,慈禧着急起来甚至亲笔画图,为寝宫做设计。

重修的全部花费大约是两千万两银子,修园用的木材也远远不够,旧宫殿拆卸下来可用的材料还不到所需总量的1/10。雷思起承办的20余处殿堂,需要大量楠木、花梨、紫檀等贵重木料。

一方面,雷思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在重修过程中,他看到了这个国家不可逆转的没落——腐败、阴暗、集权。更令雷思起没有想到的是,同治和慈禧竟然打起了他这个设计师的主意。他接到了圣旨:雷家先垫付购买所需木材。无奈,祖上的房屋、家中值钱的物件,甚至女誊的首饰,都被雷思起拿去典当换钱。凑够了银子,雷思起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天津采购,亲自监督,将木材分三次运回北京。

然而,正当雷思起画完上万张建筑图纸时,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李鸿章等人纷纷上疏慈禧,讲述重修圆明园的不可为。最终,同治在各方压力下,取消了圆明园重建的计划,改为修建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

1876年,忧思过重的雷思起一病不起,撒手人寰。虽然他没能在圆明园重建起一座建筑,但留下了珍贵的图纸和考据,这些都成为后人研究清代皇家建筑和圆明园的重要资料。

雷思起去世后,雷廷昌子承父业执掌样式房。

由于为咸丰、同治、光绪几位皇帝和慈禧等兴建陵寝,加上重修圆明园、颐和园,扩建“三海”,雷廷昌被公认为北京城最有成就的建筑师。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践踏后,京城里的宮苑、坛庙、府邸等皇家建筑,也是雷廷昌负责修复、重建的。

但是,由于雷家经常要帮朝廷“垫付”,他们的祖产很快被吞噬光,家族也迅速衰败下来。1907年,样式房最后一任掌事雷廷昌去世,4年后辛亥革命爆发,雷氏家族分崩离析。

清代建筑第一家族样式雷,为重修圆明园倾家荡产

雷家境遇最差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身在乱世,雷家开始有人偷偷贩卖样式雷图纸,而且数量不少。最多时,竟有10辆美国卡车开进家里,装满了图纸和模型再开出去。到最后,人们都能在路边书摊上看到样式雷的图纸。

当时,朱启钤、梁思成在北京创办了营造学社,专门从事古代建筑的调查,以及建筑文献资料的搜集和保护。学社刚刚成立就听说,雷家后后人正四处兜售样式雷图纸和烫样模型。为防止这些文物流落国外,朱启钤首先出资收购,并呼吁各界竭力筹款,买下这批国宝。

多年间,营造学社一直致力于搜集、购买样式雷图档,还委托北平图书馆以4500大洋的价格向雷家购买了一批珍藏。1937年,这项工作因“七七事变”而终止,那时北平图书馆已经收藏了样式雷图样12180幅册、烫样78具。

除了营造学社,雷家也有在坚守的人。雷献春是雷廷昌第五个儿子,民国时雷家分家,雷献春带着妻儿回到海淀祖坟居住,以写帖子、教私塾养家糊口,去世时家里甚至没钱买棺材,但即使是穷成这样,他也没舍得卖掉手上的图纸。

如今,样式雷已传到第十代后人雷章宝。虽然时移世易,到他这一代,雷家已经没有做建筑的了。但在雷章宝看来,家风传承仍在。

雷氏家谱第一页便是辈分表,中间有一句话是:家修思廷献,文章冠世英。雷章宝说:“这就是雷家人的家风。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要有修家的意识,“有诚信,有匠人精神,实事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