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尚?

饭饭饭饭饭


防火防盗防和尚,和尚为何在古代这么受女人的欢迎呢?今天刀叔来给您解密。

在常人的眼里,和尚应该是四大皆空、专心侍奉佛祖的,不该与滚滚红尘有所瓜葛。但看看史书和古典小说,你就会发现,在古代和尚很容易成为通奸事件的男主角。

如果说和尚和美女出轨,最亮眼就是让皇帝戴绿帽子,那首推南朝的徐昭佩。

在公元517年,徐昭佩应召入宫成为妃子,到承圣元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

据《南史·后妃列传》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娶徐昭佩为妃,但二人关系不大融洽。这主要是因为元帝只有一只眼睛,相貌不雅。每次元帝临幸徐妃,徐妃“必为半面妆以俟”,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总是惹得元帝“大怒而出”。从此成年累月不入徐妃寝宫。徐昭佩深感宫闱寂寞,芳华虚度。

于是乎,为了让自己得到安慰,也为了报复皇帝,她决定请别人入房。徐昭佩有三个情人,其中一个是荆州瑶光寺的僧人智远。另一个情人季江曾感慨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徐娘半老,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说和尚和美女出轨,最浪漫的莫过于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

在高阳公主15岁的时候,李世民精心为她选了一个驸马,他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虽然房遗爱是宰相的儿子,可是高阳公主一点也不喜欢他,所以在洞房花烛夜后,房遗爱就再也没有进过公主的闺房了。

高阳公主喜欢打猎,在一次出猎的途中,她遇到了一个叫辩机的和尚,他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正是高阳公主喜欢的类型,所以高阳公主对他一见钟情,辩机也很喜欢她。之后他们一个忘了自己的皇家身份,一个忘了自己还有佛家戒律,缠在了一起。

如果说和尚和美女出轨,最血腥的莫过于水浒里的潘巧云和裴如海。

潘巧云的婚姻一开始就极其不幸,第一任丈夫叫什么王押司,职务跟宋江一样,也是个公务员,可早早就死了。潘巧云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嫁给第二任丈夫杨雄,潘巧云已经是二婚了。杨雄是蓟州监狱的监狱长,也是国家干部,第二次婚姻能落在杨雄身上,对于一个二婚女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潘巧云一开始可能也是抱着好好过日子的心态嫁到杨家的,然而事情并不像她期望的那样,后来她找到了她的兄长裴如海......(此处略过一万字,少儿不宜)

单说裴如海,将其放置于今之社会必为“做鸭之辈”,而遭人唾弃。做鸭之人,必有做鸭之本。从水浒中推理得知,裴如海当是风流潇洒,好色成性之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和尚裴如海既应修二祖四缘,当守三归五戒。辱莫前修,遗臭后世,庸深可恶哉!

那么,为何在古代和尚就能成为美女们的偷情对象呢?

第一,和尚有时间。和尚没有生活压力,整日就是念念经、拜拜佛,如果动了凡心,想要勾引妇女,那么空闲时间一大把。

第二,和尚受尊敬。在大多数朝代,在信佛的妇女心中,和尚是极受尊重的。这种尊重,与世俗中的权力有点类似。既然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那么,这种“尊重”也是。

第三,和尚很神秘。不可否认,对于妇女们来说,和尚有点神秘,也有点新鲜。是人,都是图新鲜的,男女皆不例外。

为了防止女人与和尚偷情,清朝官员竟然因噎废食,严禁女人进入寺庙烧香拜佛。


王铭苇


有人说,武则天贵为皇帝,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为何偏偏想要和尚,实际上,这里面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李世民死后,武则天早年曾经被放在感业寺里当过一段时间尼姑。这是武则天一生中最灰暗的时期,也是她的人生最低谷。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一旦成功了,就想回忆自己最难的时候,比如马云老是说:我自己最幸福的时候是当老师的时候。人就是在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优越感。所以,她找和尚,既是让自己“昨日重现”,也是寻找优越感。

第二,和尚一般都是孤身一人,无牵无挂,而且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拖累。如果把和尚比作她的老公,那么她不会有“小叔子”、“他大爷”那些“外戚”的困扰,想怎么玩怎么玩,不用操心有外戚干政的事情出现。

第三,有人形容和尚是“色中饿鬼”。长期的空虚寂寞,使得一些凡心未退的和尚,反而比正常社会人更加饥渴难耐。而武则天寻找和尚,并不是为了讲经说法,而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找和尚更加合适!


真观历史课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版,的详细版本在“圆创观点”的头条号,这里不说明一下,笨笨的头条,又以为我在抄袭自己。

没办法,因为关于皇权、女人和性爱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居然主角可以还不用分男女。

自从武则天下台以后,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和读书人,都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要一起抹黑武则天。

在刚开始的时候,接任的还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朝中还有武家人,情况还尚好。到了唐玄宗的时代,抹黑武则天就已经变成一种需要了,可是武则天的整体政绩并不差,其实是很好,而且在大的原则上,武则天也没什么错误。于是就选择直接攻击武则天个人。给她贴上爱和尚,找男朋友(当时叫面首)已经堕胎等等行为不端的帽子。

这样的节奏,在清朝不是也有吗,大家不是一样对慈禧和“他”的故事,照样津津乐道。

其实在个人生活方面,整个李唐都不太干净,私生活荒唐的人多了去。唐朝皇帝从头到尾,都保持了高生产率,每个皇帝都有一大群公主和皇子,这一点倒是比清朝的努尔哈赤家强多了。

到了宋朝以后,在程朱理学的大力鼓出下,武则天开始变得更黑,而且整个武家人,都开始变成了精神病患者,至少也是精神不健全的人。到了明清两朝,武则天一家人基本都已经煤炭化了。

到了现代,有外国学者问中国的历史学家,歪果仁认为对武则天的历史记录, 基本都不可信,中国同行是怎么看的?有中国学者回答说,原始材料都给毁的差不多了,要么把这六十年的历史空白化,要么就这样把。

于是。。。


圆窗观点


应该是武则天“看上去”喜欢和尚吧,她才不是真正喜欢和尚,她最喜欢的东西跟和尚有关,一是非常喜欢和尚带给她的力量;二是一群面首。



一、和尚带给她的力量。

宋朝之前,女人都相对开放,可以婚嫁,到唐朝发展到了巅峰,不仅穿着暴露,可以袒露胸口,甚至露出半乳,还可着男服,男女交往自由。

尽管如此,但男权社会,女人依旧低等,没有所谓“男女平等”观念。如果一个女人想当皇帝,不管你拥有的权力多大,总之受到的封建阻力该有多大?唐朝再怎么包容开放也无法容忍。

这时,和尚所携带的一股力量便帮助到武则天,让大家信服武则天的“天授”性,合法性。李治驾崩,中宗继位,大权在武则天手中,她修富有“万象神宫”之称的明堂,策划和尚重译《宝雨经》为篡位制造舆论。武则天登基后一年多,和尚又撰写《大云经》,大扬“武则天弥勒佛下凡”。武则天不仅让和尚盛讲《大云经》,还把佛教推到道教之上,重佛抑道。

种种,在武则天登顶路上,与巩固武周统治上,和尚带给了她非常强劲儿的力量。这股力量不只是政治力量,还有信仰的力量。



从一个才人奋斗到女皇,离不开和尚背后的信仰力量。

二、一群面首。

武则天的面首可不是和尚,而是那些能够充分给予她“阳气”的男人。说白了,武则天喜欢面首,是在养生,需要力量的面首。

第一任面首叫冯小宝,后来改名薛怀义。他原本是个市井小人,靠卖野药为生,因他能说善道,懂得花言巧语,又是身材魁梧。所以被武则天看上。由于避讳才将其装饰成和尚。

明堂是他主持修的,武则天当皇帝的舆论是他做的,他助武登基,是武周的开国功臣,自然也飞黄腾达。



综上,不难理解武则天喜欢和尚。我认为,武则天喜欢最多还是因为信仰。


三叔小记


武则天应该是看“上看去”喜欢和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武则天心有所属。

武则天在唐高宗病逝后,实际上已经成为朝中真正的“独裁者”,当然,她并不满足,她想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宝座,为此,她做了很多“顺应天意”的事。比如说造字、比如说造祥瑞……

这其中还做了一件大事——修建明堂。

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武则天历经一年时间,精心设计,花费大量精力、物力、财力修建成了明堂。

史载高三百尺,并无疑问,但尺是唐尺,唐朝一尺约为三十点二厘米。则明堂高达八十六点七米,边长则是九十点六米,面积达到了八千二百多平方米!何其巨大和辉煌。

明堂修好后,武则天在明堂里祭天祭祖,在这里,她首次穿上了帝王专用的衮冕,佩带玉圭,手执镇圭,行初献之礼,唐睿宗李旦为亚献,皇太子李成器为终献。这个礼数首次体现了帝王千秋大业的传承序列,武则天显然是在为“转正”做最后的铺垫。同时,武则天宣布改元“永昌”,在明堂里大宴群臣后,正式在明堂里办公,处理政务。“天子坐明堂”预示着新一轮的改朝换代即将到来。

也正是因为武则天修明堂之举,天下的“伪明堂”——寺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而和尚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遍布天下,多如牛毛。而出于政治需要,武则天对这些僧人“敬重有加”。长此一往,给世人一个假象就是:武则天喜欢和尚。

二是武则天情有所托。

武则天是个荒淫无度的人,她当皇帝后,给自己找到了很多男宠。而其中薛怀义是她的第一位男宠。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他虽然出生贫寒,长大后甚至靠卖假皮膏药来维持生活,但他长的英俊潇洒,身体健壮,再加上年轻,而且能说会道,极为符合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标准。武则天的女儿千金公主把他献给武则天后,武则天对其极为宠爱。但作为皇帝,公然于宫中偷情有伤风化,有损名声,为此,武则天做了瞒天过海之事,她把冯小宝改名薛怀义,并包装成白马寺主——薛主。然后又让他与太平公主的丈夫驸马薛绍联宗,让薛绍称他为叔父,极力抬高薛怀义的地位。再然后千方百计让其立功,给其加官进爵,使其仕途平步青云,天授元年(690年),薛怀义被封为右卫辅国大将军、鄂国公。

俗话说爱屋及乌,武则天最为宠爱的男宠“出生”和尚,她自然对其它和尚也高看一等、厚爱一筹了。

综上所述,世人觉得武则天很喜欢也就不足为奇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问这种问题,肯定是因为武则天的面首中有个叫薛怀义的和尚,其实这不能证明武则天很喜欢和尚。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薛怀义这个人。

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本来只是个跑江湖卖药的,因为长得比较威武,某处比较雄壮,被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家里的一个侍女看上了,后来被侍女推荐给了千金公主,再后来又被千金公主推荐给了武则天。可见,男人只要有一处之长,就不愁没有发达的机会。

冯小宝白身一个,是不能随便出入宫禁的,武则天为了让自己偷情方便,就让他落发为僧,以在宫内诵经的名义偷偷入宫颠鸾倒凤。


所以说,这个冯小宝,其实是个冒牌和尚,可能压根就不识字,更别提读什么佛经了。和高阳公主的偷情对象,玄奘大师的高徒辩机没法比。

另外,武则天比较公认的四个面首,其余三个分别是张昌宗张易之和御医沈南璆。也=算起来只有冯小宝这一个假和尚,所以谈不上什么武则天很喜欢和尚的话。

不过武则天还是和佛家有渊源的,前面的答主也提到了。那就是从大云经中找到了她当当皇帝的合法性,大概是说武则天是什么弥勒下生啥的屁话,中国古人就是好糊弄,或者说象征下的糊弄一下就行了。


不过最后我还是想用水浒传里的一段话来回应一下这个题,希望大家好好看看。


凤妖


睿宗继位后,虽然武媚已经是至高无上的李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但由于传统的儒家思想禁止女 人当皇帝,要获得天子身份几乎比登天还难,这事成了她的心病,天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寢食不安。

这期间,武媚几乎一改往常任何人都要屈服的威严,光彩照人的仪容,微笑时令人陶醉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很少流露出女性飘逸的气质与细腻的感情,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高祖的女儿千金公主,来宫中向太后武媚请安,正遇太后说头痛,让上官婉儿为自己按摩额角与颈肌,礼貌性的请安后,善于察颜观色的千金公主在嘘寒问暖的过程中,迅速捕捉了到了太后头痛的根源,并不失时机地向太后进言:

“为国泰民安,太后要善保玉体。”,她认为太后病根在于“阴阳失调”,而自己现在正有一副灵丹妙药能治好此病!聪明绝顶的武媚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微笑,抛出近来少有的低沉铿锵之声:“我会欣然接受“。

千金公主进献的“灵药”是自己的男妾冯小宝,他膂力过人、魁梧壮健、肌肉发达。早先在洛阳以卖性药为生,被千金公主发现后收为“己用”。

千金公主忍痛割爱,向武媚敬献了冯小宝供其“试用”,仅一夜,床技过人的冯小宝就让年已六十的武媚重温了闺房之乐,第二天容光焕发的武媚决定让冯小宝长伴左右。

为掩人耳目,武媚采用隐蔽曲折的措施,先让冯小宝剃度成为僧人,平时在洛阳佛寺念经拜佛,武后召见,即可随时入宫!

早年的武后为完成“天命大志”,尤其是高宗李治在位时,对“性”采取很严格的态度,根本无心尝试性的欢愉(性当时是她达到目的手段之一)。冯小宝的到来让她享受到作为女人的真正欢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频繁召见有“特异功能”的冯小宝!坊间才有了传言:武后喜欢和尚!


希望星晨58298869


媚娘问禅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每一本佛经上,都有这么一首开经偈,传说,这是武则天写的。

武则天与佛教渊源颇深。她生了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就请玄奘大师,也就是“御弟哥哥”,取了法名“佛光王”;她迎请法门寺佛骨入宫奉养;她参与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她还把八十多岁的神秀禅师(就是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那位)迎入京城,亲加跪礼,封为国师,时时问道……

禅师遇上媚娘,会讲多少禅法呢?

弥勒佛转世

武则天崇奉佛教,但她的本职还是玩政治。信佛,一方面是她的宗教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她的政治需求!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流,要在男权社会里称帝,阻力可想而知,因此,她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好铺垫,宗教更是要抓好!这倒也不是她首创,你看,李唐初建立时,就找了个宗教靠山——道教。为啥,道教把老子奉为祖师,老子姓李,皇上也姓李,五百年前一个李,咱当皇帝是天命啊。

武则天要改天换日,再找道教也不合适。她环顾一周,佛教不错,教义深微,群众基础也好,和政治天生一对。

武则天刚打瞌睡,就有和尚送“枕头”。在她登基的前一年,一名叫法明的和尚献上了一部《大云经》,给女人做皇帝找到了佛法依据,后来又有一班和尚来做各类解释,最后论证出:武则天是弥勒转世,下凡就是来当皇帝的。

男宠立大功

按说,和尚应该清心寡欲,不问世事,他们怎么和政治贴的这么紧,把脉还把的这么准呢?有内线呗。

话说,武则天的女儿千金公主有一个男宠,名唤冯小宝,“功夫”了得!为了讨好母亲,将这小冯献给了武则天(这母女够极品)。寡居多年的武则天试用之后,用户体验非常好,喜欢的不得了!但是,一个大男人出入宫禁不大方便,也容易招惹别人非议,武则天发话,你改个名字叫薛怀义,去当和尚吧,常常来和朕说说佛法,玩玩双修,一起精进吧。

于是,薛怀义就正式上位,武则天的心思他也很懂得,发动洛阳的僧人们不遗余力的在浩如烟海的佛典里给武则天称帝寻找依据,制造舆论。最后,还真给他们找着了!这群和尚最后认定:武则天是弥勒转世。这个够厉害!你想想,人家在西天都是未来佛,在你大唐干个皇帝,还不是白给啊!

薛怀义在武则天称帝过程中可是立了大功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哥们就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骄横不法不说,还和武则天杠上了。原来,女皇对他有点腻,换了换口味,又找了一个男宠。这男人吃起醋来也要命。薛法师一生气,把他督造的唐朝重点工程——千尺之高的功德堂烧了!这功德堂,耗费巨万,府库为之一空,烈火熊熊,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

不作就不会死!薛法师玩大了。半个月后,他就被消失了!很显然,女皇再也不想听他讲佛法了!


饮水君


武则天,一个野心的代名词。即使她只是一个女人,可却顶着重重压力,冒着天下之大不讳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千古第一女帝。这也导致世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可能更多的还是骂名。


毕竟武则天当初为了让自己的位置坐稳,很多雷霆手段都是不介意去使用。但这也不影响她对后世做出的卓越贡献,可谓是功大于过。毕竟她可算是历史上少有的敢为女权主义宣言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位经过不让须眉的女皇帝,她所做的事很多都是跟和尚有关。也难免会让世人认为武则天是不是对和尚过于喜爱。


但是经过了历史学家和相关人士的研究,却是发现武则天喜欢和尚只是在做给世人看,而这个做就体现在了两个方面:

一、武则天的野心在当时已经埋藏了多年,她对皇位的渴望甚至丝毫不弱于其他人。只是因为自己是女人的缘故,所以一直不敢表达出来。而后来看到唐高宗挂了之后,就再也不掩盖自己内心的想法了。但是她又怕如果直接登了皇位会被天下人说这说那。因为古代女人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真是低的不能再低了,这也导致朝廷中连一个女官都没有。因为在男人看来,女人根本不配干这种事,所以更何况事女人当皇帝呢。这个时候的武则天知道,直接当皇帝是肯定没戏了,所以就要假借上天之手,营造是上天让自己当皇帝的假象。于是便有了修建明堂的一幕,当时修建明堂她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对于首次祭奠一定要无比庄重,于是乎武则天便是有了借口穿上服饰,而当时的大臣看了也是不敢说什么,毕竟符合情理,。于是后来武则天便是顺水推舟,将这里改为了办公用的地方,而自己也是顺利登上了皇位。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寺庙那么多的缘故了,而也因为需要武则天在当时才表现的对和尚无比“尊重”,造就了她喜欢和尚的假象。


二、后来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也是紧跟着前朝众位皇帝的步伐开始广收后宫。只是不同于其他皇帝,别人收的是女人,而武则天收的却是男人。毕竟武则天当时精力鼎盛,有那些需求也不为过。而薛怀义就是武则天众男宠中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只是因为薛怀义当时因为自己出身贫寒,没什么家世,而且一个女人如果这么荒淫无度肯定会让世人耻笑。于是武则天便是心生一计将薛怀义安排到朝廷中借着各种理由给他提拔位置,可谓是用心良苦。甚至薛怀义这个名字都是武则天给他的,为的就是不让人落下把柄。

(薛怀义)

而因为武则天给他拟定的出身是白马寺主是一个和尚,所以也是给世人留下了武则天多么喜欢和尚的假象。


所以结合以上两点,让世人觉得武则天对和尚情有独钟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明明说历史


武则天亲近和尚,一生都与佛教扯不清。除了精神和肉体需要,重点是第三个原因: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武则天才是中国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虔诚的佛教徒

武则天母亲信佛,小武则天自然会受母亲影响,后入宫后受封才人。李世民去世,武则天在长安感业寺庙削发为尼。期间她还加入了摩尼教,这点说明信仰佛教,武则天是认真的。

可以想见,两年尼姑生涯里,武则天每天会烧香拜佛,求佛保佑再回宫里,最后成真。加上武则天本身就是摩尼教徒,对佛教虔诚和推崇是自然的。武则天爱佛及和尚就不难理解了。



武则天第一个面首(男宠)是和尚😆

武则天纵欲成性,最有名的两个面首是薛怀义和张昌宗,其中薛怀义其实就是和尚,原名冯小宝,武则天结识于寺庙。

小和尚头光光,身子骨硬朗朗,平日里不沾腥,只给她武媚娘。你想想,小和尚肯定是很厉害的🤓,武则天越发宠爱。后赐名薛怀义,专门为小和尚修了洛阳白马寺。从此,小和尚不再是那个小和尚,武则天也不再是那个武则天……

可见,武则天从精神和肉体上,都和佛有缘,并深受双重恩惠,她能不喜欢小和尚嘛?

帝王之谋:佛教,最后的攻略

武则天称帝无法逾越的难题:

要认为武则天只为信仰和纵欲,就大错特错啦!政治跳板,才是武则天最厉害的地方!武则天帝王霸业最大难题:她是女人。你可像王政君一手遮天,但就是不能做皇帝!这就是封建礼教。

武则天布局:

历史可以明智,武则天一想:周朝崇尚《论语》、《尚书》;大秦帝国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大汉独尊儒术;大唐主推道教;黄巾起义都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武则天:我懂了……谋天下大事,必先推信仰,洗脑天下,统一思想!儒家男尊女卑思想,道家为大唐国教,都不通。三大教就剩佛教了,武则天恰好最有机缘,时也命也!

最后的攻略:

武则天笼络大批僧人,巧借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大量修建寺庙,大肆宣扬力捧。信仰力量是强大的,武则天时代,佛教发展达到鼎盛。这都归于武则天“菩萨心肠”,当然也都是她的力量。

作为相好的自然出力,白马寺住持薛怀义伙同其他寺庙住持,编造《大云经》,称“武则天乃弥勒下凡,李氏国数已尽……”又高僧借《宝雨经》称:“东方有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听……实是菩萨,故现女身。”


武则天经过一波波佛操作,利用佛教暗度陈仓,以一副“普度众生的仁义”旗帜,扫除称帝过程中的思想壁垒和文化桎梏,逐渐让称帝倒向合法性。最终武则天在洛阳称帝,为自己创名“曌”,即“日月阴阳”合体,佛祖转世。

所以,武则天笃信佛教,接近和尚,有信仰和私欲原因。除了精神和肉体需要,主要是政治谋略,这也展现了武则天不逊其他帝王的深谋远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