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治胃病,久服三大瀉心湯後,若出現了陰虛之象,用什麼善後?

《傷寒雜病論》中的中藥世界(121)

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合稱三大瀉心湯用,是治療各型胃病的不二之選,尤其是對於心下痞滿,簡直是勢如破竹的利器,所謂心下痞滿,即是自我感覺劍突下有痞塞感,充塞感,觸之無形無質,按之柔軟

而三大瀉心湯都能治療心下痞滿,但有各有側重點。

半夏瀉心湯,側重於治療嘔而腸鳴,最擅長梳理脾胃升降失常,胃氣上逆而嘔,心飲下流而鳴之象。

生薑瀉心湯,最大的特點是擅治“氾濫之水”,半夏瀉心湯證或許有稀便,但是不嚴重,而生薑瀉心湯證心下水飲量多且稀薄,腹瀉是比較嚴重的,有“雷鳴下利”之象,所以生薑瀉心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了“生薑四兩”,正如稻葉克言:乾薑雖能溫陽止厥,散結邪,卻不能消氾濫之水;生薑能開胃口,除氾濫之水,溫胃陽,故減乾薑,加生薑。

甘草瀉心湯,最擅長“治虛”,所謂虛者,一個體現在脾胃消化不良:從局部看則食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從整體看,則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不欲飲食,惡聞食臭。故重用“甘草四兩”,重用甘草,有滋補胃部氣陰之力。

在加減上,有灼燒感者,加蒲公英;有反酸者,加海螵蛸或者瓦楞子;滿悶不適感甚者,加陳皮或者枳實;舌苔滑膩者,加厚朴;脘腹痛者,加木香;胸腹脅肋悶痛者,加香附,烏藥;隱隱刺痛者,加延胡索。

可以這樣說,三大瀉心湯,特別適用於短兵相接,猶如中、短程的自動步槍,衝鋒槍,散彈槍,守在路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可以讓很多胃病,就此好轉,不再傳變,但是我經過長期實踐,發現三大瀉心湯也有短板。

有很多脾胃病患者,無論是反流性胃炎,還是萎縮性胃炎,乃至腸上皮化生都是胃消耗,磨損了幾十年的結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患者生理上已經出現了劇烈的改變,服用三大瀉心湯,或會有一時緩解,但要逆轉病情,則非易事,逆轉病情,需要的是打持久戰,需要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服藥,但三大瀉心湯偏偏不擅長打持久戰,這是三大瀉心湯基本藥物構成決定的。

治胃病,久服三大瀉心湯後,若出現了陰虛之象,用什麼善後?

好了,我們現在來分析三大瀉心湯的組成。

半夏瀉心湯是三大瀉心湯的最基礎版本:半夏1/2升+黃芩,乾薑,人參,炙甘草3兩+黃連1兩+大棗12枚

生薑瀉心湯則減了乾薑的量,增加了生薑四兩:半夏1/2升+生薑4兩+黃芩,人參,炙甘草3兩+乾薑1兩+黃連1兩+大棗12枚

甘草瀉心湯就是加大甘草的量,從甘草3兩增加到4兩:半夏1/2升+炙甘草4兩+黃芩,乾薑,人參+黃連1兩+大棗12枚

這套方子,其中最基本的藥物就是半夏,黃芩,黃連,人參,炙甘草,大棗,生薑,乾薑。

這些藥物除了炙甘草,大棗,人參,黃芩,有一個傾向就是容易化燥傷陰

半夏:味辛,性平,有小毒,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慎服。

黃連:清熱燥溼藥。久服黃連反熱,從火化也。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旦苦寒沉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參看汪昂《本草備要》)。

治胃病,久服三大瀉心湯後,若出現了陰虛之象,用什麼善後?

黃連

生薑:味辛,性微溫,久服積熱,損陰傷目。

乾薑:味辛,性大熱,生薑,乾薑,炮姜,禁忌略同,大約久服傷陰損目,誤服亦然。

即使是微苦,性平,相對而言比較平和的黃芩,也是清熱燥溼藥,仍有幾絲肅殺之氣,《本經逢原》的作者張璐即言:

若血虛發熱,腎虛挾寒,及妊娠胎寒下墜,脈遲小弱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髮之氣也。

治胃病,久服三大瀉心湯後,若出現了陰虛之象,用什麼善後?

這些都是經驗之言,事實上我臨床中也發現,連續用瀉心湯類方兩週,患者就有比較大的概率出現,舌紅少苔,舌面出現各種形狀,深淺不一的裂紋,裂溝,口燥咽乾等症狀,再用下去,甚至可能出現大便秘結,胃部隱隱作痛。

此時,需要先減半夏,再減黃連,再減生薑,乾薑,最後減黃芩。

之後怎麼辦呢?

瀉心湯類方適合短兵相接,正勝邪退後,便有時方的廣闊天地,時方也是實踐的產物。

此時若仍有陰虛之象,便適合用酸斂與甘緩化陰之法,甘​味​滋​補​,​和​中​緩​急​,​酸​味​收​斂​固​澀​,​合​用​可​化​生​陰​液,再加一些健脾理氣藥,使養陰而不滋膩,生津而不礙胃,可長期服用以養胃。

治胃病,久服三大瀉心湯後,若出現了陰虛之象,用什麼善後?

烏梅

基本方如下:

炙黃芪10克 黨參6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5克 陳皮5克 醋香附10克 烏梅4克 山藥10克

黃芪補氣昇陽,黨參健脾養血,炙甘草補脾益氣,山藥補脾養胃;白芍柔肝斂陰,烏梅生津;再加陳皮理氣健脾,香附理氣寬中。

此方可長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