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銀行買理財,如果真的到時候銀行給你把本金都虧了,儲戶是自認倒黴還是有什麼措施?

九子麒麟


你好,這裡是7分鐘理財。

這個問題得從銀行理財的分類說起。眾所周知,銀行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有銀行自己設計和推出的產品,有銀行代理的產品。但是對於很多“不明真相”的公眾來講,經常在購買理財的時候自動默認只要是銀行賣的產品,就都是銀行自己“生產”的,風險不會太大。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後續產品到期收益不及預期或本金受損後,引發的一連串問題。

一般而言,發生題主所說的問題,可能性有三種。

一種是由於我上面提到的原因,客戶在投資時沒有區別所買的產品是銀行自銷產品還是代理產品,而通常問題頻出的就是在後面一種產品裡面。這類產品有的時候存在某些陷阱,比如銀行員工與銷售機構人員勾結私自銷售代理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飈高收益吸引客戶,但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一旦出現違約,客戶想要找到銀行進行索賠就非常困難;

第二種是屬於銀行內部銀行職業操守問題,有的員工會迫於完成業績,誇大產品的收益率,弱化產品的潛在風險,目的是想順利銷售給客戶,但產品到期後的結果和當初許諾的相差甚遠。像這種情況,由於當初簽署的文件中應該對於相關風險進行了披露,而且客戶又在文件中署名,所以如果單從文件看是確認客戶知曉風險的。但如果銀行是錄音+錄像的雙錄環境,當時又是在銀行裡簽署的文件,那麼可以找到銀行調出視頻影像進行佐證

最後一種是由於市場本身的極端風險發生導致產品最後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如果客戶對於產品本身分辨無誤,簽署文件清晰且銷售過程中充分披露了風險,那客戶確實只能將結果歸咎於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