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拉動疫情後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優選項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中國已月餘,至今尚未平息,持續對社會經濟產生全面影響,直接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首當其衝是短期宏觀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線上線下聯動受到重大沖擊,對傳統產業的影響面更是日趨擴大,負作用明顯。當下,雖然各地復工復產對沖了一部分不利影響,但形勢總體依然嚴峻。

如果說,“非典”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的強勁動能得益於旺盛的投資需求、人口紅利高峰以及全球化“世界工廠”驅動;那麼,當前能帶動中國經濟真正走出“新冠”疫情陰霾的,應該是眾望所歸的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在新冠疫戰中的韌性“補位”,彰顯了數字經濟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產業定位,在某種意義上,數字經濟能否扛住衝擊,能否支撐宏觀經濟穩定甚至引領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是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成功與否的生動檢驗。

拉動疫情後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優選項

數字經濟的發展構築了戰疫“大後方”

疫情之下,為什麼我們能安心“宅”在家裡?除了有八方馳援的醫務工作者在“一線”奮戰,還有穩定發展的數字經濟為千千萬萬的群眾共同抗疫構築了堅實的“大後方”。

在這場阻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我國經濟在短期內肯定受一定影響,但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疫情的負面影響。原因在於數字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轉型中所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5.4%,數字經濟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正在由“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級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

換言之,中國經濟已經基本實現了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更多地取決於數字經濟的穩定增長,而從根本上說,中國數字經濟的增長動能並沒有因為疫情衝擊而發生質的改變。數字經濟的穩定發展形成了戰疫成功的強大後盾,這也正是我們判斷“中國經濟未來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的重要原因所在。

得益於數字經濟,雖然商場、電影院、餐館、旅遊景點等熱門消費場所基本關停,但人們轉而選擇數字化消費:手遊、直播、網購等以數字化行業出現新增長,新零售行業出現新的變化;AI、VR、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運用於電子商務,促進網絡3D購物、實體店自助結算、無人超市24小時營業等,能夠更加匹配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轉戰線上的,除了實體產業,還有金融業務。疫情之下,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推出“無接觸理財”。日前,30家金融機構把百款爆款定存產品搬了上支付寶,產品一上線即被“秒殺”。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催生了金融支持實體企業“快車道”。25家銀行僅用兩天時間就與支付寶在線敲定“共同為850萬實體小店提供貸款並下調20%的貸款利息”,實現對實體小微企業的精準幫扶。

拉動疫情後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優選項

疫情倒逼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進程

危機總是與契機相伴相生。“非典”時期,電子商務巨頭順勢崛起,開啟了中國電子商務黃金時代。本次新冠疫情倒逼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進程,促進傳統企業更加重視通過數字化平臺來開展采購和銷售,對5G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將持更開放的態度。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VR等新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

疫情防控以來,基於數字化的線上商業模式變得十分活躍,網絡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以及減少人員接觸的“代買代送”等模式由“小眾”進入“大眾”視野,數字經濟的活力和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現。疫情期間,與數字經濟有關商業模式的獨特優勢,不僅體現在微觀主體的消費和生產領域,也體現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醫療服務等宏觀社會治理體系方面。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許多傳統產業都將加大對數字化進程的支持和投入,積極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5G技術的應用,讓數字經濟早日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核心力量。

應該說,傳統產業的數字化進程一直在路上,但按部就班相對遲緩,疫情以一種“危機”的極端方式迫使人們不得不嚴肅審視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可行性。在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下,許多傳統產業看到並嘗試通過數字化克服空間障礙為用戶提供服務,也看到了數字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以此為契機,產業界會加速推進數字化進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產業發展主戰場應用實施,未來產業運轉效率會大大提升。

拉動疫情後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優選項

數字經濟是拉動後疫情經濟發展“優選項”

未來經濟靠什麼拉動?一季度消費對全年經濟貢獻往往最大,但今年受疫情影響消費遠不及往年,服務性消費更是難以彌補;疫情還在客觀上導致居民收入下降,對全年後續消費亦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靠消費拉動的可能性不大。

比照2003年“非典”時期,當時資本形成總額貢獻了GDP增長的70%,拉動GDP增速7.0個百分點;在同樣遭受疫情的情形下,可以預見,2020年的資本形成總額將對經濟增長貢獻更多百分點,投資將在今年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靠投資“硬”拉動是不得已而為之,等於透支了未來的發展勢能,所以也只能是權宜之計。

房地產刺激經濟的老路行得通嗎?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0.1%和6.5%,2020年為了釋放短期剛性需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略微施行政策性寬鬆。同時要在遵循“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原則下相機抉擇。因此,從經濟發展長遠計,通過刺激房地產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不應成為政策優選。

當然,疫情的負面影響是全面性的,它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衝擊了市場投資信心,造成投資需求緊縮,對所有產業都帶來了較大沖擊。只是相較而言,數字經濟因其在短期內發揮了關鍵的“補位”支撐作用,同時其在拉動未來經濟增長的效果上也更為明顯。分析顯示,即使受疫情衝擊數字經濟增速下降3.8個百分點,其增速仍可達14%左右,顯著高於5-6%左右的宏觀經濟預測增速。

拉動後疫情經濟發展的“優選項”必然是數字經濟。從長期來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信心重新迴歸,數字經濟投資規模將持續擴大。當前,5G、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趨勢未變,汽車、裝備等支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依然強勁,對數字經濟投資的拉動力度不減。同時,疫情之後的政策重點將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經濟作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動力,始終是政策焦點之一,數字經濟投資也將持續釋放其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後疫情經濟時代,數字經濟的創新創業將持續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根據麥肯錫測算,疫情時期線上消費每增加1個單位,61%為替代原有需求,39%為新增需求。新增需求不斷影響現有業態,同時也激發大量創新業態,促進生產生活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比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紛紛推出新型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使得智慧網點、虛擬銀行等新業務加速落地;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部分企業已加速應用機器人、自動化等新手段、新方式。

可以預見,不遠的未來,我國的數字經濟產業將邁向中高端水平,將在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轉自網絡,作者劉功潤,內容有改動)

拉動疫情後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優選項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