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任何時候,老人都必須有自己的家,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這句話非常對,為了不產生矛盾,為了和諧,老年人必須有自己的家。我中年時,把父母接到身邊盡孝,在工作的地方租房單住,平時多顧著。我現在成了老年人,也不打算住小孩家。

我的盤算是:身體好居家養老,身體差進養老院。傳統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老年朋友們,早作打算啊。


劉承澤3


說說在身邊發生的真實事,朋友夫妻在Ⅹ市工作三十年退休,家有單位分配自主產權房子80平方,地段不錯,後來女兒大學畢業,到杭州工作,買房,老夫妻二個也跟女兒杭州生活。把x市老房子賣了80萬,買了車子與停車位,總以為日子就這樣安穩過了,生活是不斷變化的,人也是不斷變化的,老妻生病離去,女兒開始吃喝玩樂,徹夜不歸,父女倆有了不可調和的尋盾,女兒開始玩失綜,不願同老父生活在一起,朋友就留也不是,回又回不了老家了,日子過的很塞心,日子還這樣煎熬著,下半輩子就苦了,經常對我說,侮不當初。世界在變,人在變,任何時候老人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家。


團羊


我姥爺要強一輩子,老了老了還不是住到我舅舅家裡,但是我舅媽其實不待見他,因為當年我舅媽和我舅舅談對象開始,我姥爺就不同意,還各種干涉,但是我舅舅當時很有主意,硬是在那個年代實現了自由戀愛。最後還是跟我舅媽結婚了。所以等到我姥爺身體不好住到我舅媽家來的時候,加上我姥爺脾氣也不好,其實跟我舅媽相處得並不愉快。那時姥爺常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我覺得這句話話糙理不糙。只有在自己家才是最放鬆的。自己家再破再不好,那也是自己的房子,可以自己做主,說話硬氣的地方。俗話講: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任何時候,儘量不要常住別人家,哪怕自己子女家裡,因為即便自己女兒不嫌棄,沒準女婿心裡還不樂意呢。

我很贊同題主這句話”任何時候,老人都必須有自己的家“,我認為這句話非常對,自己的家就是年老後的底氣和尊嚴。我自己生的就是兒子,我早就和我老公認真地聊過,未來我們努力攢錢,給他能再攢個房子最好了,攢不來,就起碼攢個首付。反正他結婚,我們是不會和他住一起的。哪怕可以住得很近,比如就在隔壁小區買個房子到時候,也不和他住到同一屋簷下。因為自古婆媳多矛盾,我不想讓我兒子為難,我也不想自己跑兒媳婦面前討好或者怎樣,我就過我自己的日子,經常去看看孫子或者孫女,但是絕對不住到兒子家。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贊同。這句話小時候就一直聽我媽媽講,一直聽到我長大。長大以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層理解。有一次我自己家水管爆了,把家裡地板都泡了,沒有辦法,正好房子也住10年了,需要重新裝修一下。當時我住我媽媽家,生活了一個月左右。感覺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有很大區別,期間也會有一些小矛盾,後來房子剛裝修好,媽媽就讓我回自己家住。這可是我親媽,我還年輕,如果是老人,更不敢想像。所以以後無論什麼事,我都不會去住了。還有是我姥姥的事,姥姥本來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後來姥爺在活著時把房子過戶給我大舅了。等我姥姥老了時,選擇去我二舅家生活。二舅因為照顧姥姥沒有出去工作,家裡只有我二舅媽的工資養活一家人。姥姥得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都是我二舅一個人伺候老人,結果把二舅也累生病了。姥姥有時候把大便都往家裡抹,人家是新裝修的房子,你說兒媳婦能願意嗎?後來給我姥姥送到養老院了,聽我媽媽說,有一次給我二舅去看我看看,她被人綁起來,看到我媽媽都哭了,還說,養老院的人打她了,非常可憐,也很慘。所以老人得有自己的家,年輕人也得有自己的家,不能跟父母同住,時間長了就有矛盾。


大連二姐


那是必須的。老人只有有自己的家才能安心。在外邊兒待得不舒服了,心裡不高興了,總得有個去的地方。家不只是一個住的地方,還是一個心靈的寄託地。像我媽和我一起住一二十年了,但她一直都沒覺得是自己的家。哪段時間生病了或者是心裡不舒服了,就想回去住幾天。用我媽自己的話說就是,哪怕回家打開門兒在屋裡坐一會兒,心裡就是舒服的。


月光wxl


老了有個家當然好,但很多老人有舒適的家,並生活的不舒適,因為身邊無人,很落寞孤獨。老人幸福的必備條件是兩條,一是健康的身體,二是優秀的子女,有這兩條足夠了。我是73歲農民,沒錢也沒房子,但我身體健壯,孩子優秀,三個孩子都在大城市買了房,給我也買了50平的單住(我高興單住),她們在小鎮上的都空著的,我有時也去住住。總之,老人最關鍵的不是錢的多少,住房多少,是你的子女後代優秀與否。子女優秀,什麼都會有。


球探38z


我很贊同老人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時候不是年輕人不願意住一起,而是老年人不習慣。

我結婚前和我媽媽同住,後來談戀愛帶著媽媽和男友一起租房住,想想很搞笑,但當時我和男友都覺得挺好的。有時候看電影,我男友就會多買一張票,一起看,後面同意結婚也是因為我覺得男友很孝順。

同時,一起住的問題也出來了,我媽媽口味清淡,吃什麼東西都軟,我男友做飯就比較重口味,我媽媽吃不習慣。然後我媽媽做飯又太清淡,而且每晚煮粥,日積月累還是有點小矛盾。

後來買了房,買了100多平方,開始計劃的就是媽媽跟著一起住。但是媽媽想在老家買個小房子自己做,我男友不同意,說老了反正都需要我們照顧,就一起住。但我堅持在老家買,為了讓我媽媽有個選擇,想自己住就自己住,想過來住就一起住,就和妹妹商量著出了錢,再加上媽媽自己的錢,在老家全款買了一個70平方的房子。

現在老家化分為高新區,發展的很好,房子也升職了,回去也只需要30分鐘,媽媽在老家住,閒的時候還開闢了幾塊土種菜,長期給我們帶菜來吃,關係更甚以前。

而我和老公也過得逍遙自在,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帶孩子的問題也是2個老人都說願意帶。

在孝順的基礎上,分開住,老人開心,自己也舒心。


苮默花開


非常贊同!

咱實話實說,一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如果有兩個,就會有權力相爭,就會有矛盾,必須有一方能夠妥協。

一方總是妥協,就會受委屈,心情不好,對健康就不利。

做為老人,在自己的家,可以隨心所欲,不必看媳婦的臉氣,不必低眉下氣。

不只婆媳生活在一起會鬧矛盾,就是和自己親孃在一起也會有矛盾,如閨蜜待久了也會有矛盾。

前年我病了,媽媽來伺候我,僅僅20天,我就對媽媽有很多不滿,但還不好發作,只能忍。母親也一樣,對我那那都看不慣,也忍著。聽說我老公當晚會回來,立馬收拾東西要回家,一刻都呆不了了。

人就是這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家再不好,都比在別人家舒服。

所以說,婆媳關係其實也就是兩個女人的關係,都把自己當一家之主,就矛盾重重。不如各回各家,各做各家的主。

我去年剛娶了媳婦,當了婆婆。在市裡給小兩口買了房子,有大暖,房間也夠用。同事都以為我會去兒子家過年。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燒壁掛爐,在自己的家過年。多花點錢,過得自在些。和兒子兒媳說好,讓他們初一過來團聚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啊,老人還是要有自己的家,這樣才舒心。



SmileO615


俗話說:鳥要有巢,人要有窩。家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世間因有了家,才有了一份份的溫情。人到晚年,家,尤為重要。

但是,有些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輩子,臨到老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反而不存在了,真是心酸至極之事。那麼,那些“失去”了家的老人,是因為窮,買不起房子嗎?那倒未必。

下邊這件真人真事,你看了就明白了——

老張有兩個兒子,九十年代他在城邊買了塊地蓋了兩層六間樓房,另有偏房院子,居住空間甚是寬綽。後來城區拓展,他這樓房小院也就成了城中村。

2003年老張大兒子結婚,由於工作單位離這裡比較遠,老張就在單位附近給他買了三室一廳單元樓,裝修好入住。大兒子挺滿意,二兒子說,將來這個老院子就是他老二的了,老張說可以,老大當時也沒說啥。

但計劃不如變化快,轉眼十幾年過去,老二也結了婚生了子,就住在老院子裡,本來相安無事。但年老張這裡趕上拆遷,而且房價則噌噌上漲,根據面積賠償,老張能得三套三室一廳大房,這就值了錢了。

老張本打算要兩套住,一套自住一套給老二,另一套要賠款,有房也有錢花,多美啊!但老大老二都不同意,老二認為房價漲的快,要房子能升值;老大認為自己吃了虧,總不能三套都給老二吧?給老二兩套多不公平啊!最後商量的結果是三套房都要,給老二兩套,給老大一套。如此,兄弟倆基本滿意,老二雖不情願也說不出啥。

老張老伴有些擔心,都給他們,將來會不會……老張認為不可能,都是他辛苦賺的錢置辦的家業,兒子們還能咋地?再說,將來遲早也都是他們的。而且老大也說了,他的那套爹媽儘管住,直到老去。這樣,這件事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方案。這中間,老二因為做生意,賣掉了第二套房子置換了一套門面。

但還是計劃不如變化快,老大的兒子上完大學留在了南京,並在那裡談了對象。這下,老張大兒子就不得賣一套房子給孩子拿首付,於是準備賣掉老張現在住的房子。老張說:“你賣了房子我和你媽去哪住?”老大說:“你有倆兒子,你的擔心完全多餘。”由於房子在大兒子名下,老張即使一百個擔心,也沒辦法了,房子很快賣掉。但老張的苦日子也自此開始了。由於必須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各種不方便,各種矛盾便如約而至。老大媳婦說:“爹媽也不是我們一個的,老二那也要住。”這樣,老兩口就只好輪流住在老大老二家,生活沒有了原來的自由隨意不說,關鍵是還要看他們的臉色,聽些指桑罵槐的話。老太婆氣不過,就在2020年元旦過後沒幾天,駕鶴西去了……

這件事我聽了甚是感慨!父母有家業,有子女,兒孫成群,本來是好事,對咱們中國人來說就是興旺人家,為啥最後反而變成了壞事?

對這件事,我持有以下看法,說出來供大家探討:

第一,老張兒孫多是好事,家業多也是好事。但,兩個都多,未必就是好事。恰好,老張兩個都多。有這種情況的務必慎重。

第二,兩個都多,咋辦?公平是要講的,否則就會有矛盾衝突。但決不能為了公平都分給他們。寧可少給他們,也不能為了所謂公平都分了,必須給自己留夠用的。

第三,一定要留著“後手”,不能對兒女“一百個放心”,思想長在他們腦子裡,而且還有兒媳婦孫子,影響因素很多,不是預計的那麼簡單。

第四,老人,必須在不太老時未雨綢繆,要努力保護好自己的“四老”:老窩,老本,老身子骨,老伴。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交流討論,也可私信探討,祝大家新年愉快!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這是一個誰都有點想法的問題,不是說誰的想法好。

  人老了都在努力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有一個自己獨立的家,就是一種前提。

  人到暮年叫老,思想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演化成型,老人最嚮往隨意的生活就是一種興趣使然。

  讓習慣成為一種自然,說說容易,而什麼樣的習慣這才是主要的,這是一種自我鼓勵堅強的精神,看慣太多的老人,到老的時候邋里邋遢屎尿相伴,讓自己演變成一種骯髒的化身,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人性的悲哀。沒人想要活成這樣,因為人沒法預知自己老了的一種狀態,但我仍堅持認為,一個人如果他的大腦沒有老到喪失思考的能力,那就一定會有支配行動的思維,哪怕是能動一點,也要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舒爽清淨一點,這樣的目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要讓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足以支撐自己足夠堅強的東西,努力的活出個樣子來,不指不靠,就是憑著感覺,憑著內心深處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讓自己賴以生存的小家,生出精彩來,這才是一個老年人為老生存的真實意義。

  一個藝術感頗強的家,給人的感覺,主人一定是一個對生活有極致追求的人,只要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對生命的真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個懈怠生活的人,是不配享受生活的。人生的投入和付出總是正比的東西,如果不思奉獻,只求索取的人,是很難為自己求來正果的。人都有老驥悲秋的一刻,人老也總有力不從心的一天,這就是人一生至老命運的最後回報,有的人七老八十卻還手腳勤快,凡事都可親力親為,這才是上天饋贈的厚禮,一個人老了,卻是身心交瘁喪身失節,即便兼有千金苟殘姓命又有何用?

  人啊! 不能徒嘆晚年的不幸,每一種不幸和悲哀,都是一個人這一生的孽業。

  晚年生活的如何,就是一個人一生的寫照,你過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你晚年兒孫滿堂天倫繞膝幸福快樂,說明你一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終至老有所報。你一生恣肆無忌禍稔惡積,到老了在怎麼慘不忍言,都是一個人的造因得果,終究怨不得人啊!

  但老人需要一個自己的家,這確實是個很好的建議,至少我認為給老之將至的自己一個自由隨意的空間,要比臨老桎梏強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