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馬伊琍:親愛的寶貝,媽媽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一直以來,“聽話”是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讚賞。他們總是習慣居高臨下地指著孩子說:

不聽話就是逆子!

不聽話就是不孝!

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循規蹈矩、乖乖聽話的孩子總是會被大人們津津樂道、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會被處罰、批評。

但是一直做一個乖孩子,就真的好嗎?

每個人身邊都不乏“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從小就聽話,懂事,讓父母省心,在家人和老師眼裡都是好孩子,長大了才發現,“自己”哪兒去了?找不到自己了。

馬伊琍:親愛的寶貝,媽媽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一位從事高校心理諮詢的老師說,這樣的案例很多。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到空虛迷茫,覺得生活和學習都沒有意義,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意志裡,揹負了家人太多的期待,一直被學習壓著,一旦到了比較寬鬆的環境,很多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平常表現特別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也較多,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因為習慣聽從大人的意見,自己遇到事情不會有太多主見,做事往往猶豫不決,不敢做選擇,總是十分糾結。按照父母或者社會主流的意見來吧,又不太甘心。一句話,他們太害怕犯錯了。

馬伊琍就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說,大女兒愛馬是個典型的“乖孩子”,從小就被教導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做錯事了也會受到父母的批評,這導致只要馬伊琍聲音稍微大一點、表情嚴肅些,愛馬就會說,“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後來馬伊琍發現,女兒和幼兒園的同學一起玩過家家,有的孩子扮演媽媽,有的孩子扮演寶寶,愛馬其實很想當媽媽,但同學也想當媽媽,愛馬只好讓著同學,自己做寶寶,心裡不願意卻不敢表達出來。


馬伊琍:親愛的寶貝,媽媽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馬伊琍本來覺得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而已,和女兒說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可以拒絕的,但女兒卻怯怯地說,“我不敢”,她這才意識到,原來太嚴格的管教方式,讓孩子過早、過分地懂事,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她已經習慣於屈從強硬的方式、習慣於忽略自己的感受,她已經表現得太“乖”而不敢說“不”了!

從那以後,馬伊琍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花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耐心溝通和陪伴,才讓愛馬學會了說“不”。

什麼叫“乖”?乖,就是聽話,聽誰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長大了聽社會主流聲音的話。說白了,就是按照大人或權威的意願來做事。與乖相對的,就是不聽話,主意大,淘氣,瞎折騰,總給大人惹事。

馬伊琍:親愛的寶貝,媽媽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懂事和乖,是身為家長的“最高讚譽”,卻也是孩子的“最深束縛”。

其實,孩子能夠在我們面前發洩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恰恰說明孩子對父母、對這個家庭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我們會全然接納他的情緒。

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縱容孩子犯錯,只是讓孩子明白,你不必隱藏自己、不必討好誰、你可以有你的想法、你更可以做自己。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聽自己的話,不管在什麼階段。

孩子上幼兒園:寶寶要聽話哦,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

孩子念中學:別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做朋友,會耽誤你的學習的!

孩子讀大學:相信媽,女生學會計專業好,輕鬆又穩定。

孩子要參加工作:聽爸的,去考公務員,一輩子的鐵飯碗。

孩子要戀愛結婚:那個男生不錯,就他了吧.......沒感覺?過日子要啥感覺?!

事實上,這裡面藏著一個巨大的坑:就是大人的掌控欲。

孩子一旦“失控”,就會給大人帶來麻煩:整天要為孩子的事操心,生活太不順心了!

想要讓孩子一直乖下去,其實是父母怕自己的人生失控,那樣就太不爽了!

馬伊琍:親愛的寶貝,媽媽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希望孩子乖,說到底,其實有父母的偷懶心理在裡面。孩子乖,父母就會省心很多,不用費盡心思調教孩子,不用焦頭爛額應付老師的告狀。孩子乖,規規矩矩、踏踏實實地走在父母的意願裡,走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裡,不出錯,不逾矩,平穩幸福過一生,多好。

真的好嗎?孩子是否會幸福呢?

家長們不妨問自己一句:這麼多年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循規蹈矩過日子,你們真的活出真實的自己了嗎?


關注有驚喜,150元大禮包等您來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