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孙越崎与嘉阳煤矿

嘉阳煤矿作为河南焦作中福公司迁往内地的四个煤矿之一,于1938年12月在位于四川省犍为县芭蕉沟诞生,由孙越崎任首任总经理。嘉阳煤矿开采出来的煤炭,运往重庆用作兵器制造能源,被称为“保钢煤”,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孙越崎与嘉阳煤矿

嘉阳煤矿

工矿泰斗

孙越崎(1893-1995)原名毓麒,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同康村人,1950年加入民革,曾任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为我国煤炭、石油工业的开发建设和人民革命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地处河南焦作的中英合资中福煤矿公司岌岌可危。时任总经理的孙越崎与当地政府和英商据理力争,誓将中福公司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转移到南方:“一是不拆不迁,则敌人可用而我国不能用;二是完全破坏,敌我都不能用;三是拆下运到抗战后方,则敌人不能用而我可用。”

1938年,孙越崎力排中外董事众议,冒着生命危险组织中福煤矿员工将大部分设备拆除抢运至四川,与民生公司、资源委员会、盐务总局、四川银行界分别合办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个煤矿,兼任四矿总经理。这四个煤矿对抗战工业和上海迁川工厂及民用煤炭的供应上有很大的贡献。

嘉阳煤矿

《孙越崎回忆录》写道:中福在四川合办的嘉阳煤矿,位于岷江流域的犍为县,矿长汤子珍。这里原是资源委员会的矿区,是侏罗纪煤,只有一层煤,厚不过半米,因煤层薄,年产量为12万吨至15万吨。

搬迁后,由于电工、风钻工、机修工等技工不够用,孙越崎派人潜赴焦作冒险招收经验丰富的技工数十人来川补充,一面工作、一面培训本地工人,为四矿培育了大批技术人才。1945年抗战胜利后,很多人转入资源委员会。

1939年初,嘉阳煤矿在芭蕉沟建井时,孙越崎(时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率队实地考察运煤路线,认为煤炭运输靠当时的人力独轮车费时费工,决定利用原有的鸡公车路改建轻便铁路,就是抗战时期的运煤路线(即现在的芭马峡观光线路)。

芭马轻便铁路建成后,一直承担着煤炭、材料设备、生活必需品的全部运输任务。煤炭运输到了马庙溪,换山河船沿马边河顺流运到岷江边犍为县城下游的河口码头,再换大河船沿岷江下游运输至宜宾、泸州、重庆等地。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煤炭产量增大,运输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另因马边河修建水电站致原煤炭运输道路受阻,1958年8月,政府于批准新建芭石铁路,于1959年7月建成通车。

转型矿山公园

嘉阳煤矿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抗战时期煤矿设备南迁的历史文化,保留了南方薄煤层先进开采技术,留下了蒸汽窄轨小火车等世界稀有矿业遗产,为嘉阳煤矿在文化积淀上提供了一笔精神财富。

在优质煤开采殆尽,剩下的劣质煤炭资源在市场没有竞争力,经济亏损急剧增加时,嘉阳人秉承孙越崎不断改革、创新的理念,抓紧机遇,华丽转身,使嘉阳煤矿从一个资源枯竭型的衰退矿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融自然景色与工业景观、现代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矿业文化与地域特色为一体的,集工业遗产保护、工业文化旅游、知识传播、观光体验功能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运行在芭石铁路上的嘉阳小火车远近闻名,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还在运行的窄轨蒸汽小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之称。而今,嘉阳小火车是犍为县最为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冒着黑烟、飘着煤灰、吐着白雾、鸣着汽笛,嘉阳小火车如同黑铁皮长龙,轻轻地摇晃着身子,越过田野、爬上山坡、穿过隧道、路过农舍,在绿色的山野中欢快地奔跑着,展现着原生态火车的风采。

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矿区铁路等设施有拆除的危机,在犍为县当地有识之士和民革乐山市犍为县支部老党员的建议下,嘉阳煤矿风貌得以保留。

在国家矿山公园,民革党员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孙越崎不断改革的精神,还可以找到一处民革党员之家,那就是位于此处的新兴大礼堂酒店,它是民革犍为县支部的党员之家所在地。该处民革党员之家集中展现了民革历史、民革前辈孙越崎的实业报国精神。(万李娜 刘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