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孫越崎與嘉陽煤礦

嘉陽煤礦作為河南焦作中福公司遷往內地的四個煤礦之一,於1938年12月在位於四川省犍為縣芭蕉溝誕生,由孫越崎任首任總經理。嘉陽煤礦開採出來的煤炭,運往重慶用作兵器製造能源,被稱為“保鋼煤”,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孫越崎與嘉陽煤礦

嘉陽煤礦

工礦泰斗

孫越崎(1893-1995)原名毓麒,浙江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同康村人,1950年加入民革,曾任民革河北省委會主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譽主席,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實業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懷著科教興國、振興中華民族工業的信念,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為我國煤炭、石油工業的開發建設和人民革命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現代能源工業的創辦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稱為“工礦泰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地處河南焦作的中英合資中福煤礦公司岌岌可危。時任總經理的孫越崎與當地政府和英商據理力爭,誓將中福公司先進的煤礦生產設備和技術人才轉移到南方:“一是不拆不遷,則敵人可用而我國不能用;二是完全破壞,敵我都不能用;三是拆下運到抗戰後方,則敵人不能用而我可用。”

1938年,孫越崎力排中外董事眾議,冒著生命危險組織中福煤礦員工將大部分設備拆除搶運至四川,與民生公司、資源委員會、鹽務總局、四川銀行界分別合辦天府、嘉陽、威遠、石燕四個煤礦,兼任四礦總經理。這四個煤礦對抗戰工業和上海遷川工廠及民用煤炭的供應上有很大的貢獻。

嘉陽煤礦

《孫越崎回憶錄》寫道:中福在四川合辦的嘉陽煤礦,位於岷江流域的犍為縣,礦長湯子珍。這裡原是資源委員會的礦區,是侏羅紀煤,只有一層煤,厚不過半米,因煤層薄,年產量為12萬噸至15萬噸。

搬遷後,由於電工、風鑽工、機修工等技工不夠用,孫越崎派人潛赴焦作冒險招收經驗豐富的技工數十人來川補充,一面工作、一面培訓本地工人,為四礦培育了大批技術人才。1945年抗戰勝利後,很多人轉入資源委員會。

1939年初,嘉陽煤礦在芭蕉溝建井時,孫越崎(時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率隊實地考察運煤路線,認為煤炭運輸靠當時的人力獨輪車費時費工,決定利用原有的雞公車路改建輕便鐵路,就是抗戰時期的運煤路線(即現在的芭馬峽觀光線路)。

芭馬輕便鐵路建成後,一直承擔著煤炭、材料設備、生活必需品的全部運輸任務。煤炭運輸到了馬廟溪,換山河船沿馬邊河順流運到岷江邊犍為縣城下游的河口碼頭,再換大河船沿岷江下游運輸至宜賓、瀘州、重慶等地。

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煤炭產量增大,運輸成為制約生產的瓶頸,另因馬邊河修建水電站致原煤炭運輸道路受阻,1958年8月,政府於批准新建芭石鐵路,於1959年7月建成通車。

轉型礦山公園

嘉陽煤礦的發展歷程,濃縮了中國抗戰時期煤礦設備南遷的歷史文化,保留了南方薄煤層先進開採技術,留下了蒸汽窄軌小火車等世界稀有礦業遺產,為嘉陽煤礦在文化積澱上提供了一筆精神財富。

在優質煤開採殆盡,剩下的劣質煤炭資源在市場沒有競爭力,經濟虧損急劇增加時,嘉陽人秉承孫越崎不斷改革、創新的理念,抓緊機遇,華麗轉身,使嘉陽煤礦從一個資源枯竭型的衰退礦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自然景色與工業景觀、現代文明與近代工業文明、礦業文化與地域特色為一體的,集工業遺產保護、工業文化旅遊、知識傳播、觀光體驗功能的、充滿勃勃生機的國家級礦山公園。

運行在芭石鐵路上的嘉陽小火車遠近聞名,是目前全世界唯一還在運行的窄軌蒸汽小火車,有“工業革命的活化石”之稱。而今,嘉陽小火車是犍為縣最為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冒著黑煙、飄著煤灰、吐著白霧、鳴著汽笛,嘉陽小火車如同黑鐵皮長龍,輕輕地搖晃著身子,越過田野、爬上山坡、穿過隧道、路過農舍,在綠色的山野中歡快地奔跑著,展現著原生態火車的風采。

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礦區鐵路等設施有拆除的危機,在犍為縣當地有識之士和民革樂山市犍為縣支部老黨員的建議下,嘉陽煤礦風貌得以保留。

在國家礦山公園,民革黨員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孫越崎不斷改革的精神,還可以找到一處民革黨員之家,那就是位於此處的新興大禮堂酒店,它是民革犍為縣支部的黨員之家所在地。該處民革黨員之家集中展現了民革歷史、民革前輩孫越崎的實業報國精神。(萬李娜 劉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