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樓市現圍城:富人想“出城”,農民要“進城”?這些難題還得解決

買房置地自古以來都是達官顯貴等有錢人才有資本去做的事情,老百姓通常只能自建“陋室”。而如今時代不同了,都市人大多看似有體面的工作和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在居住方面卻既不能像富人那樣買房,也不能像農民一樣自己蓋房,儼然成了中間的夾心層。可以說,高價問題已經到了一個不得不去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可有些專家卻並不這麼想,甚至還搬出一系列奇葩的言論來為樓市站腳助威。其中爭議很大的一個觀點就是“數億農民進城”,難道這樣就能“救”樓市了?恐怕不見得吧!諸葛小編認為,這些都是在為價格上漲的眼前利益找藉口,其實都站不住腳。

樓市現圍城:富人想“出城”,農民要“進城”?這些難題還得解決

財經作家莫開偉認為,目前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其實也是一種經濟短期行為,對房地產業長期有序發展及產業經濟結構調整不利。主要原因有3點:一是農民數量雖然龐大,但總體購買力有限,而且還會給農村帶來諸多發展“後遺症”。二是,農民進城買房,相應就業、就醫、就學等措施仍是瓶頸,進城可以,拆了老房子拿錢買新房也行,但是這種逼著農民洗腳上岸進城的方式不可取,因為生計、就業、醫療、教育等諸多方面都不見得能被解決。三是,農民進城買房,存在使用率不高和商品房資源浪費的問題。

而官方也在今年頻頻表態“不走老路”,可謂是正面”回懟“了一些專家言論。比如,在7.30會議上,官方一錘定音——不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短期工具。社科院也曾指出:我國樓市的房價收入比早在去年就已經到了9.3,超過臨界點,這就意味著房地產對經濟的淨貢獻已經由正轉負了。換言之,未來房地產支柱型產業的寶座坐不穩了,“發動機”要變成“穩定器”,如果繼續執迷不悟下去也可能會變成“大累贅”。

樓市現圍城:富人想“出城”,農民要“進城”?這些難題還得解決

除了言論方針以外,現實也並沒有專家們所暢想的那般樂觀。樓市顯現出了一道圍城,多產者想著如何“出城”,無產者想著如何“進城”,可關鍵是角色互換中間隔著太多的衝突。富人無法“抽身”,剛需和農民也無法“接盤”,“賣不掉也買不起”的局面甚是尷尬。因此,專家的振振有詞看似有道理,但也恰恰忽略了最本質的問題。當下能讓樓市迴歸健康的因素根本就不是壓榨購買力拉更多人下水,而是改善市場和社會福利的環境。

樓市亂象是很多年以來積累起來的,雖然剷除很困難,但也不能視而不見和習以為常。因為我國已經不缺房子了,再也不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了。只要想買,房子有的是,足夠購房者們挑花眼了。而且誰都不是傻子,如果不想方設法地提高性價比、質量和服務,必將失去人心和市場佔有率。同時,社會福利環境也該加快腳步,要讓“買房住”儘快轉變成“有房住”。共有產權房、租購同權、集體土地入市建租賃房等政策相繼落地,達到分流購買力,緩解購房需求的目標,一定可對房價構成利空。

樓市現圍城:富人想“出城”,農民要“進城”?這些難題還得解決

想讓十幾億同胞人人都能買得起房,在短期內顯然無法保證,但是讓人人都能住得起房還是可以努力實現的。如果老百姓都覺得租房沒壓力,福利住房住的舒適了,還會對買房有執念麼?樓市是將“大變”,只不過是市場環境轉型的鉅變,而不是膚淺的房價大漲大跌。所以還在打“未來幾年房價翻番”主意的人,趁著黎明前的黑暗可以洗洗睡了,別再熬夜傷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