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短视频,视频里10岁的哥哥带着7岁的妹妹离家出走。二人从家出发,一路朝着老家天水徒步行走,一路上车水马龙,危险至极。

后被警方发现,并进行拦截。询问其缘由才知道,原来是在家时,两兄妹学习压力大,时常被打骂。当被警方问到这些,孩子的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淌。

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频频发生,每当看到这些新闻我都有些怅然,到底是为什么孩子要选择离家出走呢?面对这件事情,我们到底是该将此事怪罪到孩子的不懂事上,还是埋怨父母的大意、不会教导,也许,两方面均掺吧。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我们不可否认,离家出走这种行为是一种恶性行为。但是,刨根问底,这只是孩子的规避性选择,究其背后的原因所在,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行为选择呢?


☞为何儿童离家出走事件频发

·过度苛求孩子

家长们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以成绩衡量孩子,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行为的根本目的,无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作祟,但是,过度的苛求会给本就不轻松的孩子带上成绩的枷锁,孩子内心世界也会感到疑惑:“爸爸妈妈爱的究竟是分数还是我呢?”当这种心理产生,那么必然会爆发极端行为:“既然爸爸妈妈不爱我了,那么就离开好了。”

·忙于工作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关怀,在充满爱和关心的家庭内部,孩子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而很多家庭内部,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照顾,甚至经常性地敷衍和毁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却是比天还高。长此以往,孩子内心便会产生规避感,离家出头的念头也会越来越强。

·夫妻感情不和睦

根据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有离家出走念头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关系的不和睦。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本质上而言,家庭关系是一个孩子对外交流的底气,和睦家庭生活下的孩子一般性格会更加的开朗,面对挫折等问题也不会轻易的被打倒;而家庭关系一般,甚至是恶劣的孩子,其内心世界的阴暗面相对来说大得多,一旦发生问题,就容易引起思维模式的阴暗面,极容易走极端,离家出走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选择。


孩子离家出走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行为回避”

根据研究显示,人们的心理行为表现与趋近和回避这种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密切相关,回避行为实际上是指人们试图阻止、逃离甚至减少与主观上厌恶的负性刺激接触的行为理念。

通常来讲就是人们不想再次经历失败、错误、纠纷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回避产生这种情绪的行为。而离家出走正是此种规避模式的开启,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选择。

☞离家出走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

·亲子关系·

当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从侧面也映衬了亲子关系的矛盾化。当孩子不再愿意面对父母的时候,其行为选择上就会倾向于不健康的行为回避。

这种心理带着孩子冲出家庭,甚至满脑子热血地横冲直撞,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只会是孩子痛苦悲伤,家长悔不当初。

·人身安全·

对于离家出走这件事情,我们最需要担心的就是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会给孩子引来巨大的危害。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孩子年龄小,对社会的了解不过尔尔,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少之又少,这样大咧咧地出门,只会给那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轻则被勒索,重则被拐卖。但无论是哪儿种,都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自杀·

自杀念头的生出其实并不突然,每个人都有阴暗的一面,只不过大多数人可以克制的住这种思维的产生。

但是,对于一个意志不坚定的孩子,还是一个选择了离家出走这种极端行为的孩子,我们不能忽视他是否还会产生轻生念头,这都是不定性的存在。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家长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更要即使进行控制,防止真的爆发问题,自己却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行为规避”并不是一种好的存在方式,对于这种不健康的行为选择一定要进行修改,不仅是孩子思维的扭转,也是父母思维的转换,也就是说,孩子、父母都需要改变。


☞孩子的“行为回避”模式要更改,父母教育方式更要改

◆◆培养兴趣感

父母想要孩子好好学习的心,我们都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端正态度,要明白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文凭而终止,当然也并不会因为一次成绩而规定终生。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方面,只有培养了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充满热情。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参与生活

“爱因斯坦式青年”梅布得老师极力主张父母在孩子学校生活的参与度,他认为父母积极参与孩子校园生活的行为能够给孩子带来爱和帮助,也能够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和热情。

父母需要端正自己的陪伴态度,日常多和孩子友好相处,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并且进行积极地沟通。

◆◆说到做到

很多选择逃避行为的孩子都是基于父母的失信于人,很多父母喜欢用工作忙来搪塞孩子,从而不使孩子继续打扰自己。

但是,一次失信是小事,次次失信就是大事了,只给孩子画饼,却不给孩子充饥,这种行为必然会引发孩子的不满情绪。

孩子总说要离家出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回避”模式,父母要懂

​最后,面对孩子的离家出走行为,父母千万不要在找回孩子以后大吼大叫,应该及时了解原因,如果是自己的错误就立马采取道歉行为,并寻求孩子的原谅。责骂行为万万不可取,否则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今日话题:你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如何的呢?你家孩子是否离家出走过?你又是如何做的?欢迎在留言下方留言评论告诉我们,您的建议是最我们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