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總體來看,國有六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的主要財務指標較為相似,不同城商行及農商行的主要指標之間則存在著巨大差異。” 2019年10月21日,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標普信評”)在發佈報告《中國商業銀行信用質量分佈研究》中指出。

“隨著經濟轉型深入,各地經濟增長潛力的差異可能加大,導致區域性銀行的信用狀況可能進一步分化。”標普信評稱,在報告中,採用金融機構評級方法,基於公開信息,對中國200家主要商業銀行進行了案頭分析,研究了中國商業銀行業的總體信用質量分佈,認為商業銀行潛在主體信用質量分佈在[AAAspc]*大類至[Bspc]*大類的區間。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其中,國有六大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大部分外資銀行潛在主體信用質量較好,主要分佈在[AAAspc]*大類至[Aspc]*大類區間,而城商行和農商行潛在主體信用質量分佈很廣,從[AAspc]*大類至[Bspc]*大類均有分佈,且主要集中在[BBBspc]*大類。報告認為,城商行和農商行的風險狀況差異很大,且大部分中小銀行的財務指標仍然是穩健的和可持續的。

總體來說,中國商業銀行業大約一半的資產集中在國有六大行,六大行多年來保持了審慎規範的經營,有利於中國銀行業總體的穩定性。同時,中國有另外一千多家銀行激烈爭奪另外一半的市場份額,導致區域銀行層面市場碎片化程度較高。尤其是在國內一二線城市中,各類銀行競爭激烈。

國內不同銀行由於規模、管理和所處地域等各個方面的差距而呈現出不同的信用狀況。銀行個體信用質量的巨大差距不僅體現在資產規模上,也體現在資本充足性、盈利性、風險狀況和融資結構等多個方面。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在總資產方面,中國商業銀行市場存在集中度與碎片化程度都較高的特點。國有六大行佔據了全國49%的銀行業資產市場份額,12家股份制銀行的資產市場份額為22%。同時,中國有134家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市場份額為15%;1427 家農村商業銀行,資產市場份額為12%。另外,有40餘家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經營,市場份額約為2%。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資本充足率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銀行業的總資本充足率處於偏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很多國家的銀行發行了更多的混合資本工具。國有大行的資本充足率處於充足的水平。由於近年來資產質量壓力增大和資產高速增長兩方面的原因,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壓力更大。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在盈利性方面,不同類型銀行的盈利性區別較大。國有大行由於規模效益和很好的零售存款基礎,往往具有高於行業平均的總資產回報率。農商行由於存款成本更低,在較好的信用環境下,往往也能夠實現很高的收益,但在經濟下行期,資產質量壓力往往最大,導致盈利性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總資產回報率總體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而這是因為它們主要在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的城市地區開展業務,資金成本也更高。外資銀行的總資產回報率最低且波動性大,主要是因為運營成本高,缺乏規模經濟,且市場風險敞口較大。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風險狀況方面,從各國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且較穩定。中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環境各異,導致不同地區的城商行及農商行面臨的信用環境有很大區別。在西部或東北地區經營的區域性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方面會比在北京或上海經營的區域性銀行面臨更大的挑戰。

部分區域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 2018 年增長較快,標普信評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區域性銀行從2018 年以來嚴格了五級分類,另一方面,部分地區的信用環境在 2018 年以來惡化。


國內200家銀行信用狀況掃描: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



融資結構方面,中國銀行業的融資基礎主要是國內存款,對批發資金的依賴度不高。報告認為,國內堅實的存款基礎是中國銀行業總體維持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在 2016 年之前,銀行業對於同業資金的依賴不斷增加,但監管去同業槓桿的努力在 2017 年見到顯著成效,抑制住了批發融資進一步上漲的趨勢。2018 年以來,國家去槓桿的政策已經轉為穩槓桿,報告預計中國銀行業的融資結構會保持穩定。

其中,各家區域性銀行之間存在顯著信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三方面的較大差異:各個地區的經濟金融環境、銀行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水平、銀行風險偏好和風險管理水平。

報告中還指出,包商銀行被接管之後,很多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融資成本上升,這樣的高利差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持續下去。

融資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一小部分區域性銀行的經營狀況在2019年的確有所惡化;更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在包商銀行事件後更加關注區域性銀行的信用風險。標普信評的銀行主體信用質量分佈與各類銀行實際利差分佈體現出相似的差異化特徵。

標普認為,以客觀的方式分析理解銀行之間固有的信用風險差距有利於減少個別信用事件發生後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傳導,有利於銀行業在中長期的整體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