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國際上有一個通用概念——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就是將一個家庭的總收入減去家庭必需的食品等生活支出作為分母,這個家庭一個年度內累計的醫療支出作為分子,其比值如果大於或等於40%,也就意味著這個家庭發生了災難性的醫療支出,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口中的“大病”。

什麼才是“大病”

在2015年之前,我國社保都是按照“病種”來劃分是否屬於“大病”,國家規定了“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幾十種大病病種,屬於這些疾病範圍內的才能享受大病醫療的救助。

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首次明確要求:以發生高額醫療費用作為“大病”的界定標準。要求大病保險的報銷比例不能低於50%,以保證在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面前普通百姓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社保的“三重”保障

經過2015年以來的“大病保險”試點改革,目前已經實現了對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的全覆蓋。“大病醫保”已經逐漸演變成為: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制度性安排。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二次報銷”。

一些先進的城市,在社保“大病二次報銷”的基礎上,更是摸索出一條社保與商業保險結合的“政府重疾險”之路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1、第一重保障:基本醫療保險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社保內醫療基本能滿足普通的治療需求,如果都按照社保範圍內用藥的話,個人自付比例還是很小的,②+③+④+⑤合計的比例基本能控制在30%以內。

如果得了重病,需要用到的進口藥、進口材料較多,那麼個人自付比例將大幅上升,這時候,社保第二重保障,就顯現作用了,個人自付金額超過一定標準,將進入“二次報銷”的程序。

2、第二重保障:大病醫療保險

對於大病保險,各地有不同做法,

河南省 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居民,只要在一個保險年度內住院(含規定的門診慢性病)累計發生的費用超過1.8萬元,就可在經過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獲得大病保險的“二次報銷”;

甘肅省 規定,只要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患者個人支付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5000元以後,都可以得到大病醫保報銷。

北京市 居民發生的起付金額以上、5萬元(含)以內的費用,由大病保險資金報銷50%。超過5萬元的費用,由大病保險資金報銷60%。同時,北京大病保險實行上不封頂的報銷政策。

青島市 對超出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職工20萬元,居民18萬元)以上且符合統籌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職工醫保參保人按90%報銷;居民醫保參保人,一檔繳費的成年居民、少年兒童和大學生按80%報銷,二檔繳費的成年居民按70%報銷。一個年度內最高支付40萬元。

如果經過社保大病“二次報銷”,仍然無法擺脫“災難性醫療支出”的陰影,譬如像《我不是藥神》中的慢粒性白血病,需要長期服用昂貴的靶向藥物格列衛,目前很多省份都沒有列入醫保目錄,屬於完全自費項目。

這時候如果生活在有“第三重保障”的城市,將會是一個幸福的事情。

3、第三重保障: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政府重疾險)

前兩重保障,都是政府在社保基金內統籌支付,除此之外,政府還採用集中採購、集體談判的方式選定商業保險機構,來承保“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相當於政府組織市民“團購”重疾醫療險。

開創“政府重疾險”先河的是深圳。自2015年11月1日落地實施以來贏得各方好評,中標機構為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截止2017年底,深圳重疾補充保險參保人數已達625萬人,累計賠付約4億元,受益人數3萬多人,單人獲賠付最高額達73.48萬元。

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強保障方案,90%的人都不知道

投保這個“政府重疾醫療險”具體能獲得什麼樣的待遇呢?

待遇一

在同一社會醫療保險年度內,參保人住院時發生的醫療費用,按《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規定屬於社會醫療保險目錄範圍內、且應由其本人自付的部分累計超過1萬元的,超出部分由承辦機構支付70%,上不封頂。

待遇二

在同一社會醫療保險年度內,被保險人患重特大疾病使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內藥品所發生的費用,由承辦機構支付70%,支付金額最高不超過15萬。

獲得這麼優厚保障待遇的保費標準為:29元/人/醫保年度

對,你沒有看錯,僅僅29元,而且通過‘團購’的方式統一參保的,不設既往症等健康門檻的限制,有病的人群也可參保和享受待遇。

想想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百萬醫療”,4、5百元的價格已經是很便宜了,而“政府重疾險”通過社保統一採購的方式,僅僅二十分之一的價格,就讓參保大眾享受到了“百萬醫療”的待遇。

保哥總結

目前這種社保和商業保險結合的“第三重保障”模式,正在全國鋪開,“深圳模式”給全國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商業保險公司可以在社會保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保哥算了一筆賬,即便是29元的地板價保費,2018年度的深圳投保人數達到了660萬,深圳平安保險的保費收入也能達到1.9億元左右,目前的每年賠付約1.3億元,還是有盈利的。

據說2017年平安賣的最好的“百萬醫療”——平安e生保,全國累計承保了200多萬單。而“政府重疾醫療險”,僅一個深圳市一次性就投保660萬人,政府組織的“團購”優勢發揮的淋淋盡致。

真心希望這種“政府重疾險團購模式”能夠被快速複製到全國,讓普通老百姓都能放心的看病、放心的吃藥。

我是保哥,一個20年行業經驗的“老司機”,有關保險的一切,我都願意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