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希特勒為什麼喜歡讓軍隊使用性能並不算很突出的毛瑟98K步槍?

兵器世界


恩菲爾德步槍的大彈倉設計早在一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大規模應用了,而且槍栓靠後的設計也有助於加快射速,在對等的人數情況下裝備恩菲爾德不強的英軍火力輸出量明顯高於德軍的毛瑟1898式步槍;而希特勒作為一名經歷過一戰大兵團運動戰和靜態塹壕戰的老兵,肯定在其職業生涯中見過這種在設計思想上仿照毛瑟式步槍而又青出於藍的武器,恩菲爾德在近距離交火時的高射速確實在一戰當眾給協約國士兵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一點有事實依據可以考證。

沙皇俄國人口眾多,在1915年的時候西線的英法聯軍一直要求俄國派出一支30萬人的軍隊經過海陸到西線作戰,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虛榮心驅使之下兩支人數在4萬人以上的俄國遠征軍奔赴西線戰場,這些用慣了水連珠“莫辛-納甘”步槍的文盲士兵,在裝備法國步槍之後就經歷了一段不小的吃驚,而在見識了隊友英國人的恩菲爾德步槍之後更是讚不絕口,確實也有一小部分恩菲爾德裝備俄羅斯遠征軍,而德軍撤退後隨處可見的毛瑟98式卻無人去撿。

長期活躍在西線戰場的希特勒以及納粹後來的一系列高級將領肯定都見過恩菲爾德步槍,但是在第三帝重整軍備的過程當中元首和它的陸軍裝備部,還是決定把自己用慣了的毛瑟98進行簡單改進之後就作為制式裝備使用,要知道此時的德軍甚至連軍裝都和第二帝國有了時代性的差距,而手中的步槍還是如出一轍。造成這種事情的原因就是德國匆忙擴充軍備國內資源有限,如果要重新設計一款步槍耗時費力,根本趕不上閃電戰發起的時間節點(1939年9月1日),一切從簡的德國武器裝備部不得不選擇毛瑟式步槍。


利刃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不是希特勒胡來,是德軍的正常思維。

二戰爆發的1939年,根本沒有一個列強使用半自動步槍,更不要說自動步槍。

無論英國、法國、蘇聯、美國、日本,清一色都是手拉步槍。

為什麼?

當時半自動步槍根本不成熟,有很多技術上的難題要解決。

著名的美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直到1943年才實現較大數量的量產。

大家注意看太平洋戰爭早期的電影,很多美國大兵還是拿著老式單發步槍作戰的。

而作為德國,其實並沒有排斥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但比較謹慎。

在技術尚且不成熟的時候,德軍沒有大面積裝備。

最終,G41、G43半自動步槍,德軍裝備了幾十萬支,其中G43被美軍成為二戰最優秀的半自動步槍。

而Stg44自動步槍,也生產了四五十萬支,超過所有盟國水平。

那麼,為什麼德軍步槍主力還是毛瑟98K。


原因很多。

其一是德軍的步兵班作戰,是圍繞著機槍展開的,機槍才是最重要的。

而毛瑟98k、mp38/40衝鋒槍等等,都是作為機槍的輔助武器。

那麼,手拉單發步槍也就足夠了。

除了射速較慢以外,毛瑟98k的威力、精度、射程、可靠性都是絕佳的。

其二是毛瑟98k是成熟步槍。

二戰德軍前後生產了1000多萬支毛瑟98k,生產技術非常成熟,製作工藝也簡單,價格低廉。

相比起來,無論半自動步槍還是自動步槍生產上都困難的多,槍械價格也高昂。

作為戰爭來說,首先要保證基本的量,然而才是談到質。

所以,德軍必須優先保證部隊裝備步槍的數量,那麼當然必須優先選擇毛瑟98k,它可以大量裝備部隊。

其實蘇聯也是如此。

蘇聯戰前就裝備了一批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有意思的是,戰爭開始以後蘇聯卻將主要精力放在老式的莫辛納甘步槍生產上。

1942年蘇軍決定重新把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作為制式裝備,著名的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就停止了SVT-40的生產,轉而全力生產莫辛-納甘步槍。

而同樣有名的圖拉兵工廠只是一直接到小批量的訂單,因此直到1945年1月3日才完全停產SVT-40。

其三敵人步槍也都是手拉單發。

在和美軍交火之前,法軍、英軍基本沒裝備半自動步槍,蘇軍裝備了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也不過幾十萬支而已。

當時德軍完全可以應付這些火力,也就沒有必要太重視。

至於恩菲爾德步槍相比毛瑟98k,根本沒有優勢。它的射速也只是略快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恩菲爾德步槍雖然有個彈匣,但卻有個彈匣隔斷器,目的是阻斷彈匣供彈,以免士兵射速過快浪費彈藥。

這個彈匣隔斷器導致士兵實際射速非常慢,後來才取消這個設計。

也就是說,恩菲爾德步槍其實和毛瑟98k沒有區別。


薩沙


毛瑟98k刺激戰場泡妞神器,一看就知道希特勒是一個很會泡妞高手,不僅發明長筒尼龍襪征服了女人,還用毛瑟98k帶領妹子去吃雞,精確度高,一槍一個帶給人的快感,是別的槍所沒有的感覺。


一戰的時候是98k步槍就已經成為德國的一個標準裝備,而且到了準備二戰的時候每個士兵的軍事訓練都要使用98k,因為使用過,而且比較熟悉,所以在隨著戰爭的推進,98k步槍被廣泛使用。

毛瑟98k的威力到底有多大,配上4倍鏡的毛瑟98k狙擊步槍可以狙殺400米之內的目標,如果加上6倍鏡的可以狙殺1000米以內的目標這樣的一款毛瑟狙擊步槍的威力在當時也是很強大的。毛瑟98K步槍,採用5發橋匣供彈,也可單發裝填,最大特點有空倉掛機機構,用完之後提醒彈倉已空,在現場上有這種提示真的很好,因為在現場上,打槍就很容易忘我,而如果有一個提示,可以及時裝填子彈,為下一次射擊有準備。


大名鼎鼎的STG44突擊步槍的性能相次毛瑟98k更加優秀,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射速太低,起不到德國戰術需求,德國的閃電戰術,不僅僅需要人的快速機動性,還需要槍子彈的快速,才能達到人槍合一,就像現在NBA中,庫裡的三分一樣,在快速的運球之後,人球合一,在人堆縫中飄逸快速出手,命中目標,三節打卡下班,這種就是98k的可靠精準的真諦。

98k被廣泛使用,不僅僅是希特勒個人的喜好,是在實戰中有過對比的,在蘇德戰爭的時候,蘇軍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98k步槍的完全不吃虧,希特勒作為一名老兵自然知道98k的作用和威力足。


到二戰的時候仍然會使用98k步槍,因為這個是符合德國的戰術,98k配合機槍可以快速的推進到戰場,98k在戰場上雖然只是一個配角的作用,但是它在遠距離的時候可以很快的命中,作為一個輔助位可以保護C位輸出位安全的前進,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C位可以carry全場,使用毛瑟98k的人可以看到戰場的大局觀,可以起到一個指揮的作用就像NBA裡面的一個後場一樣,擁有有大局觀。


風暴吳逖


糾正兩個問題,一是毛瑟98k是當時性能最優秀的手動式步槍,拿它和半自動、突擊步槍比較有失公平;二是希特勒雖然最初拒絕了Stg44突擊步槍,但並未耽誤研製和裝備進程。

毛瑟98k不僅是二戰納粹德軍最愛,也是吃雞最受歡迎神器,說它的性能不突出,就連我這個軍事菜鳥都覺得很不專業。

評價一支步槍的性能,要綜合威力、射程、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指標。

毛瑟98K是在一戰德軍制式步槍毛瑟Gew.98式改進而來,使用7.92毫米步槍彈,威力毋庸置疑;有效射程800米,裝備6倍鏡可射殺1000米目標,射程和精度笑傲群雄,尤其是精度第一,吃雞最愛;使用旋轉後拉槍機,是步槍史上無可替代的經典設計,可靠性無與倫比。

可以說,在二戰栓動式步槍中,毛瑟98K是最優秀的,沒有之一。

毛瑟98K最為人詬病的是它的射速偏慢,問題提到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射速確實更快,但因為射速快會浪費子彈,所以加裝了特殊裝置降低了射速,所以這一點也不是問題。

有些人喜歡拿毛瑟98K與美軍的M1伽蘭德步槍、蘇聯的SVT40比較,說明毛瑟98K射速低,這就更不專業了,拿問世幾十年的栓動動式與最新研製的半自動步槍比較性能尤其是射速,就好比拿騾子跟摩托車比速度,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啊。

不過二戰戰場上,德軍確實發現了手動式步槍跟半自動步槍交火的劣勢,畢竟對手槍射速快,導致98k火力根容易被壓制,於是加快了半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的研製過程。

希特勒最初確實不喜歡半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一方面因為自動化的步槍“看起來像玩具”,射速快還很浪費子彈,就如同有些人鍾愛手動擋汽車,不屑自動擋汽車一樣,因為手動擋有操作感,還省油;另一方面因為毛瑟98K生產成本低,省錢,畢竟元首是過日子的人。

對德軍研製突擊步槍的方案,希特勒一開始是拒絕的,但部下卻瞞著他以MP44的名義(衝鋒槍而不是突擊步槍的代號)繼續研製,並裝備前線,結果MP44在實戰中的出色性能終於獲得了希特勒的認可,希特勒一改常態,親自為其命名為Stg44突擊步槍,並下令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

可以說Stg44突擊步槍的研製過程並未受到希特勒的實質性阻撓,不存在耽誤Stg44突擊步槍裝備進程的問題,即便Stg44突擊步槍早日裝備部隊,也扭轉不了整個戰場形勢,挽救不了納粹覆滅的命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毛瑟98K步槍代表著栓動式步槍的巔峰,是歷史上最優秀的步槍之一,其性能怎麼會不突出呢?在德軍的步兵搶械中遠距離由重機槍提供壓制,中距離由輕機槍提供火力壓制,近距離則是由衝鋒槍提供火力壓制,而98K步槍只是要求其做精確的射擊,儘可能精準的消滅有威脅的目標,所以它的性能和實戰需求是非常匹配的,並不是希特勒所謂喜歡不喜歡,而是德軍所迫切需要的。


關於同英國的恩菲爾德步槍的大彈倉和高射速的特點相比較,只能說是各有優點。恩菲爾德步槍更加註重火力壓制的效果,而德軍的所有步兵戰術都是圍繞手中的機槍來作戰,所以火力壓制的任務交給了機槍,步槍則更注重精確性,所以便有了98K步槍。

關於希特勒對於步槍研發的干擾,確有其事,但不是如問題所述的那樣。事實上當STG44最開始的設計方案提交給希特勒時,其用途並不是來替代傳統的步槍的,而是作為一款新的輕機槍。從輕機槍的角度考慮,新設計只有不到500米的射程確實太短了,所以希特勒的否決也是有道理的。第二次德國軍工部門將新方案提交希特勒時就是以新式突擊步槍的身份呢,旨在代替毛瑟98K步槍,希特勒也認可該步槍的先進理念,但是他對於大規模生產新式步槍的新式子彈表示憂慮,尤其這種武器的耗彈量遠遠超過手動步槍,這主要是由於德國當時的資源和軍工生產已經非常緊張,希特勒認為戰爭的勝負將取決於空軍和裝甲兵的實力,所以不願意在步槍上做過多的投入。



不過在見識到新式步槍的威力後,並且該槍還是繼續使用原步槍口徑彈藥(長度縮短1/3),由於不需要再建立新的子彈生產線,打消了希特勒之前的顧慮,希特勒下令加速生產該型步槍。原計劃全面替代原先裝備的衝鋒槍、步槍、輕機槍,步兵部隊統一使用STG44突擊步槍,但是1944年的德國已經不可能完成這一規模宏大的計劃,最終生產了約40萬支,主要裝備德軍一些精銳的步兵單位。


戰略論


毛瑟98K步槍歷史悠久,在1898年已成德國陸軍制式步槍,射擊精準使用7.92X57mm亳米口徑的子彈。一戰以後這種步槍先後進行了幾次改近進。在民國實期,國民政府引進了毛瑟98K生產技術,中國仿製品叫中正式步槍。由於德國是戰敗國,根據凡爾賽條約是禁止德國生產軍事武器的,但德國軍工技術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趁西班牙內戰及瑞士等國兵工廠進行合作研發。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標準型毛瑟步槍。槍管比老式毛瑟步槍短,槍重4公斤,槍長1,11米,下彎式拉機柄,用親準具。德國法西斯上臺後,希特勒整軍備武生產飛機大炮和坦克的同時,力排眾議把他在一戰時用過的步槍做為德國陸軍制式裝備,一共生產了一千四百多萬枝,。在戰爭期間共有129468只毛瑟Kar98K阻擊步槍裝備部隊使用。這種步槍裝上4倍準鏡有效阻擊400米,安上6倍準鏡阻殺1000米目標精準。但是有一利就有一蔽,這種阻擊槍用下彎式機柄射速慢,動靜大易爆露目標。在戰爭初期,德軍橫掃歐洲小國不在話下,蘇德戰爭初期蘇制莫辛那甘也是手動kar98K並不落下風。隨著戰爭時間推進蘇軍使用了半自動步槍SUr40,美軍用M1伽蘭德步槍,Kar98K步槍明顯落入下鋒。於是德國沃爾公司推出G43型半自動步槍。甚至德國軍工部門揹著希特勒秘密研製出Stg44突擊步槍並小量裝備。當希特勒發現STg44突擊步槍的優點的時侯,戰爭已接近尾聲。加上德國物資缺泛以及美英空軍把德國軍工廠炸燬,德軍毛瑟kar98K步槍一直是挑大樑的槍械。




關東俠客


希特勒當時主要是考慮STG-44所使用的子彈和原來的毛瑟98K不同,如果大規模生產STG-44的話,那麼對原來的軍工生產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加重後勤負擔,所以才會加以反對。

其實在二戰爆發前,很多國家都意識到了傳統的栓動步槍射速太慢,而衝鋒槍則有效射程太近,因此嘗試開發自動步槍,比如蘇聯的AVS-36自動步槍。不過AVS-36自動步槍使用的是步槍彈,在自動射擊時很難控制,加上結構複雜,最後僅生產了65800支。

蘇聯的AVS-36自動步槍

其他國家的嘗試也是差不多結果,所以在二戰時,大部分國家還是以栓動步槍為步兵的主要武器裝備,美國也僅僅裝備了伽蘭德半自動步槍。

1942年,德國黑內爾公司根據實戰經驗,認為現有的步槍彈威力過剩,因此開發了一種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在此基礎上研製了MKb-42(H)自動卡賓槍。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後坐力較傳統步槍彈要小的多,使用這種子彈的自動步槍,士兵在自動射擊時更容易控制槍支。

1942年,試產的1萬支了MKb-42(H)自動卡賓槍被交付德國軍方使用,測試效果不錯。但是希特勒認為新的中間型威力槍彈和傳統步槍彈不同,如果要轉產的話勢必需要調整生產線,影響傳統步槍彈的生產。而此時德國陸軍還裝備了大量的98K步槍,因此希特勒拒絕將MKb-42(H)自動卡賓槍正式投產。

其實這個想法也很正常,蘇聯在戰前開發了SVT-40半自動步槍,一度打算全面生產SVT-40半自動步槍,並用其代替蘇軍裝備的莫辛-納甘步槍。但是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斯大林下令取消這一計劃,以避免轉產影響步槍的生產,造成步槍數量不足,僅有部分兵工廠生產了SVT-40半自動步槍。

德國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的禁令,於是將MKb-42(H)自動卡賓槍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展開生產,在實戰中反響良好。希特勒在得到使用報告以後,加上軍方表示新的中間型威力槍彈雖然和傳統步槍彈同,但是兩者口徑一樣,生產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所以最後希特勒同意將其正式投產,並命名為StG-44突擊步槍。

不過StG-44突擊步槍投產時間太晚,產量不足,因此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另外德國在總體國力上不如同盟國,即使希特勒一開始就同意生產StG-44突擊步槍,那麼也改變不了戰爭的結果。


不沉的經遠


因為這款大殺器確實優秀,,符合元首對未來軍隊的作戰需要。

二戰時期元首的侵略利器(當然也參與屠殺了不少猶太人的行動),到現在絕地求生的吃雞神器。

毛瑟的經歷應了那句話,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從它誕生至今,毛瑟的傳說一直在全世界流傳著。

數據黨先給各位列個清單。

製造商:毛瑟兵工廠。

類型:手動步槍 手動,單發。

運作方式:毛瑟旋轉後拉槍機式。

供彈方式:5發內置彈倉。

重量:3.9 千克 (無彈藥裝填)。

口徑:7.92毫米。

彈藥:7.92×57mm步槍彈。

長度:1100毫米。

槍管長度:600 毫米。

射速:約15發/分。

槍口初速:75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準具: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大麥粒式準心(倒V型)。

具體分析來說。

首先,毛瑟這款步槍自身歷經了一戰的戰火洗禮,在與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等槍械的對戰中屢戰屢勝。而早期型號的缺陷已經在一次次地改進中得以彌補,已經成為一款成熟的武器,對於元首來說,這款經受住戰火考驗的武器,當然會成為其軍隊的標準武器。而元首重新組建德軍時,招募的也是當年一戰的老兵,這些老兵在一戰時也是與毛瑟步槍朝夕相處,對該槍的使用也輕車熟路,裝備毛瑟,也可以縮短部隊的時間成本。

其次,毛瑟是自家產的武器,是德國軍事工業的產品。任何一個軍事強國,對於武器的供給是盡最大可能掌握在自己手裡,倘若武器的供應受制於人,那麼在戰時,部隊的武器供應就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供應方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停止供應武器,那麼對部隊的戰鬥力會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在常凱申的國民革命軍身上得到了體現,從早期的德械師,再到蘇械師,最後的美械師,因為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武器裝備處處受制於人,這對於元首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當然在戰爭中後期,毛瑟面對美帝的加蘭德,還有老毛子的波波莎時就顯得火力不足,直到MP40衝鋒槍和STG44式自動步槍服役後才扭轉了德軍戰術上的劣勢,但是此時元首已日薄西山,新武器的服役也無法扭轉戰局的發展。


兵說


並不是希特勒喜歡讓德國士兵使用當時不算優勢的98K,而是當時的主流戰術思想決定了步兵的標準配置是用射程遠,精準度高的步槍!

二戰全面爆發前,更準確的說是納粹在德國上臺時,希特勒這個一戰老兵與德國絕大多數軍人都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戰之中,當然那個時候不止德國是這個樣子的,蘇聯、法國、英國和日本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的戰術思想,以機槍火力覆蓋和壓制為核心,步槍做精確遠距離射擊為配合!

所以當時的作戰戰術思想就是這樣的,當然在這樣的戰術思想的支配下,後勤供應和軍工生產能力也是這麼規劃的!

但是戰爭總是能刺激技術的發展,德國軍隊在作戰時遇到對方的自動武器或者衝鋒的時候就覺得火力不足,尤其是巷戰時,短距離的急速射擊往往能夠大量的殺傷敵人,才最終讓中口徑的突擊步槍被高層重視!

美國雖然早期並沒有參與二戰,但美國卻一直關注著戰場的動態,對於機械化和巷戰帶來的單兵火力不足,普通的衝鋒槍威力和穿透力又不適應的問題,美國人就有了調整單兵裝備的需要!當然美國人怕死惜命的原因也有一部分!

對於戰爭一定是前線和後勤保障的比拼,既然戰術思想並沒有改變,彈藥供應也只能是按照單發步槍的消耗量供應,工業生產也是按哪個需求生產的,即使德國早期研製裝備後期的突擊步槍,也不會有充足的彈藥供應!

而德國從恢復軍隊到擴張,軍隊從百餘萬到最高的千餘萬,加上槍支的消耗,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生產量,德國工業能夠維持供應已經不錯了,若再更換生產工藝更為複雜的突擊步槍,德國或許早就崩潰了!戰時最為有效的是簡單可靠的武器最為有用!蘇聯在二戰前這裝備了半自動步槍,並在蘇芬戰爭中表現出巨大的作用,然而蘇德戰爭的快速消耗最終迫使蘇聯不得不用一戰的老步槍莫辛納甘!雖然老,到製造簡單,方便耐用!








涇水書生


一戰時期,希特勒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懇求國王批准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遂成了志願兵參加了巴伐利亞步兵第16團,成為陸軍下士,擔任了團部傳令兵。

身背毛瑟1898步槍的希特勒,由於在戰鬥中的出現表現,獲得了一枚鐵十字勳章;希特勒非常清楚毛瑟98系列步槍具有性能可靠和射擊準確,且有效射程遠的特點。

只是毛瑟1898步槍尺寸比較長,不太適應一戰時期的塹壕戰,所以戰後毛瑟公司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槍管縮短型且採用下彎式拉機柄和V形缺口式照門的毛瑟98K步槍,成了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陸軍的制式裝備。

毛瑟98K步槍,既可採用5發橋匣供彈,也可單發裝填,槍機安全、簡單、堅固和可靠,且有空倉掛機機構,提醒士兵彈倉已空,需及時裝填子彈。

與毛瑟1898步槍相比較,毛瑟98K步槍全槍長度縮短了10餘釐米,可稱為卡賓槍或短步槍了,非常適合步兵使用,由於射程遠射擊精準,是二戰時期栓動步槍的傑出代表,甚至都不用改造,只需裝上4倍瞄準鏡,就成了一把出色的狙擊步槍。

作為一戰老兵,希特勒對毛瑟98K步槍是相當滿意的,因此毛瑟98K步槍,就成了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陸軍的制式裝備,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產量高達將近1500萬支。


至於希特勒先前曾經一度排斥過STG44突擊步槍,關鍵的原因還是德國的國土面積和資源有限,全軍裝備全自動射擊的突擊步槍,會導致子彈的供應問題。

希特勒最終解禁了STG44突擊步槍的生產,其最終產量也僅為40萬支,儘管在東線表現出色,能在400米有效射程內,完全能壓制蘇軍波波沙衝鋒槍,但STG44突擊步槍誕生太晚,以及裝備數量少等原因,此槍對二戰進程的影響不大。


但STG44突擊步槍發射中間威力的步槍彈,作為一把步衝合一的自動步槍,深刻影響了戰後自動步槍的研發,開了自動步槍之先河,在槍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