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漫步在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你一定会被希尔顿酒店附近一座砖红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双层石质建筑吸引,它古老而奢华,在湛蓝天空的衬托下分外耀眼。这座外表冰冷内在丰盈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埃及博物馆。它藏有文物约12万件,被誉为世界最迷人的十大博物馆之一;它是古埃及华采历史的见证,因收藏的法老遗物数量首屈一指,又被埃及人称为“法老博物馆”。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两个法国人

埃及是个有着5000多年传奇文明史的神秘国度,她无尽的文物宝藏一直令列强们垂涎。环视全球,大凡有掠夺史的西方国家,其国立博物馆几乎都专门设有“埃及馆”,用于摆放先人倚仗金戈铁马从这个文明古国掠来的珍奇文物。

1835年,刚刚觉悟的埃及政府修建了一座博物馆,专门收藏古埃及文物,后将博物馆迁至开罗城堡。然而在1855年,政府官员们竟将馆内所藏文物全部赠送给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分毫不取。这批文物现在依然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想要回来,比登天还难。

直到1858年,在法国著名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的努力下,埃及文物才受到本国人珍视。马里埃特极力说服埃及当局成立新的文物部,并创建博物馆。在他的组织策划下,当局在开罗北部布拉克地区的尼罗河畔,将一间大仓库改建成了埃及博物馆。博物馆竣工于1881年,马里埃特为首任馆长,他也因此被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

马里埃特少年时期就对古代东方历史萌发了浓厚兴趣。他担任过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副馆长,后受法国政府委派赴北非、西亚收集古代文物。他在埃及发掘重要遗迹数十处,毕生致力于埃及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埃及博物馆的落成对阻止埃及国宝外流功不可没,也算是法国人对埃及文物保护所做的一桩好事。

历史上法国人没少掠夺埃及文物,卢浮宫1828年设立了古埃及馆,其中的神庙断墙、木乃伊、头像等350件藏品,都是拿破仑军队在征服埃及时盗掘的。马里埃特的努力也算是为同胞赎罪吧,同时也增强了埃及人保护文物的意识。马里埃特的墓地就设在博物馆旁的花园里,他双臂合抱的雕像深情地注视着他的杰作——埃及博物馆,遗体安睡在雕像前的石棺内。

另一个法国人马塞尔·杜尔尼翁(Marcel Dourgnon)虽不及马里埃特知名,对埃及博物馆的贡献也值得一书。当年马里埃特主持的博物馆建成不久,就遭遇尼罗河的一场滔天洪水,博物馆受到巨大破坏。1891年,馆藏品不得不转移到开罗吉萨区的前王宫里。1896年,法国建筑设计师马塞尔·杜尔尼翁受命在解放广场设计建造了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埃及博物馆。杜尔尼翁的设计独具匠心,仅博物馆大门就融汇了埃及文明的四个主要阶段:法老时期、希腊-罗马时期、科普特基督教时期和伊斯兰时期的艺术风格。伊斯兰风格的大穹顶约34米高,阳光透过天花板上镶嵌的磨砂玻璃和二楼的窗户将中庭照亮。1902年新馆建成后,人们陆续把那些珍贵的宝藏安置到此。埃及人不会忘记杜尔尼翁,这座气宇轩昂、华严壮丽的埃及博物馆就是最好的纪念碑。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中央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式雕刻、石棺等。

历史的长廊

埃及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一层堪称“历史的长廊”,按年代顺序展出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到公元五六世纪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各色形态的石棺、石柱、浮雕墙与石质雕像陈列在此,即使外面骄阳似火,我走在馆里,依然能感到凉意森森。

埃及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纳尔迈调色板,绝不容错过。坦白说,若非知晓它的盛名,游客或许不会留意到这块63厘米高的石片。调色板正反两面用浅浮雕镌刻着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档案。纳尔迈之后,埃及就正式进入了法老时代(不少学者认为纳尔迈就是统一埃及的美尼斯国王)。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纳尔迈调色板正反两面的浮雕镌刻着国王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画面,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档案。

古埃及的法老们多是野心勃勃甚至妄自尊大,不过没人比得上胡夫国王好大喜功。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也是4000多年前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为了建造金字塔,上千名奴隶不堪劳累悲惨死去;当国库空虚时,胡夫为了继续建塔,不惜让女儿以色相从富贾那里敛财。历史上胡夫一直被认为是个残暴君主,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在埃及博物馆里的雕像却是最小的—象牙雕刻而成,只有7.5厘米高。这是胡夫存世的惟一雕像,淹没在千千万万件大大小小的展品海洋中,参观者在它面前匆匆而过,谁也没有向它投以一瞥,我是按照博物馆介绍“索骥”,才找到这尊小牙雕。雕像的面容看起来温柔善良,与胡夫残暴的名声完全不符。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的真实面目?这真是个谜。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这个迷你象牙雕像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陵墓的胡夫法老唯一存世的形象

与胡夫的雕像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儿子卡夫拉的雕像高大威武,让人深感这才是伟大国王应有的风范。它由片麻岩雕刻而成,高168厘米,是古埃及早期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卡夫拉是修建吉萨第二大墓葬群(包括狮身人面像)的法老,他端坐在饰有狮子浮雕和莲花图案的宝座上,面容庄严肃穆,前额装饰有眼镜蛇,颌下有柱状胡须,王权的威严令人震慑。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高大威武的卡夫拉雕像

孟卡拉法老三人组雕像也颇为吸睛,这个古埃及最早的三人组雕像动感十足,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健美身材。中间是孟卡拉法老,他左腿在前,仿佛大步前行,右侧是古埃及神话中地位很高的哈托尔女神,左侧也是一位女性形象,但她不是神,而是拟人化的埃及一个省,象征法老控制的国土。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孟卡拉法老三人组雕像

在一层大厅浏览这些文物珍品,犹如穿越历史长廊,对埃及古代史进行一次扼要回溯。路过栩栩如生的拉霍特普和妻子诺夫勒特的彩绘坐像时,我驻足细细观看。拉霍特普戴白色项圈,着白色腰裙,皮肤呈褐色。他虽穿着朴素,身份却不简单—他是胡夫的兄弟,曾担任大祭司、三军统帅以及建筑主管。他的妻子诺夫勒特神情端庄,皮肤白皙,黑发及肩,丰满的身躯在白色衣裙中显得婀娜动人。这对雕像最不可思议的是眼部内嵌的水晶眼珠极为逼真,乍一看跟真人似的。据说,当年考古队员借着烛光第一次进入墓穴,看到他们的面容时,曾吓得落荒而逃。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拉霍特普和妻子诺夫勒特彩绘坐像接近真人大小,眼睛极为传神。

跨越千年的凝视:木乃伊陈列室

木乃伊体现了古埃及人独特的生死观念:今生死后保存好遗体,可顺利进入美好的来生。在埃及博物馆,木乃伊陈列室自然不可或缺。不过,进这里需再付100埃及镑门票。

木乃伊陈列室里安放着20多具埃及历代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有的已逾35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头发和脚指甲。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新王国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3年〜前1213年)的遗体。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在位约67年,他雄才大略,一生征服劲敌无数,恢复了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冲突,双方旗鼓相当相持不下,于公元前1283年签订了和约。《埃及赫梯和约》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因此也有人把安放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地方称为“和平馆”。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被认为是世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不过奇怪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安置在一个普通木质棺材里,不像其他著名法老一样拥有华丽的金棺。难道是他生性朴素节俭?不,他素来以追求奢华铺张著称。他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大兴土木,在埃及到处建宫殿扩庙宇,环视埃及上下,颂扬他战功的雕像和记功碑比比皆是。这样一个崇尚奢侈酷爱功名的人,怎会躺在如此简陋的棺材里撒手尘寰呢?

原来,拉美西斯二世辞世后,其历经70天被制成木乃伊的遗体,以一个伟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这位“埃及大太阳王”的棺椁安放在埃及古城卢克索帝王谷的陵墓里,随葬的还有让他在冥界也能过上富贵生活的无尽宝藏。不想几十年后,陵墓内陪葬的宝物被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也从此不得安宁。负责看守的神职人员不得不多次搬动法老的木乃伊以防盗墓人打开绷带,偷取藏在里面的黄金饰物。为掩人耳目又方便搬动,他们只好使用普通木棺放置木乃伊。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二世和其他几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在底比斯附近一个极荒蛮之地,后来被一个牧羊人偶然发现,才最终得以安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图坦卡蒙陈列室

提到图坦卡蒙,几乎无人不晓。不过人们听到更多的是有关图坦卡蒙诅咒之类的灵异事件,而不是那些出土文物。图坦卡蒙是公元前14世纪时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可惜英年早逝——9岁登基19岁神秘死去,是现今名气最大的法老之一。1922年,执着的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历经19年探索后,终于在帝王谷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这座法老陵墓没有被盗,墓室内的东西不仅丰富且保存完好,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里出土的陪葬品5000多件,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图坦卡蒙金棺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重约11公斤,出土时紧贴图坦卡蒙面部,是理想化的图坦卡蒙的模样,眉与目的轮廓都是在纯金里镶进黑曜岩和石英的效果,才有了这千年不变的炯炯眼神。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蛇为保护神);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俨然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璀璨夺目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其实,图坦卡蒙共有4个棺材,最外面是石棺,里面有3个人形棺,其中包括2个贴金木棺,以及最里面的纯金棺,套在一起,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其中,图坦卡蒙金棺价值不菲,长2.9米,宽1.48米,重约111公斤,尽显法老的奢华和尊贵。棺体镂刻着华丽精致的纹饰,并镶有琉璃、碧玉、绿松石等。棺盖正面展现了法老的容貌,图坦卡蒙双手交叉,手中握有神鞭和权杖。

石棺外面还有四个贴金的木造外棺,以厚达6厘米的橡树板制成,也是层层相套。因结构复杂,古时的盗墓者开启第一层外棺后,就不得不放弃,放在外棺内的人形棺及法老木乃伊得以完整保存,当年考古学家耗时84天才完成了拆卸外棺的全部工程。四个外棺内外部都雕饰有神祇及《死亡之书》的内容,是研究古埃及最珍贵的史料。

四周陈列的图坦卡蒙陪葬品精美绝伦,令我目不暇接。图坦卡蒙黄金王座极尽华丽,王座前端两侧雄踞两只公狮,四个椅脚为狮掌,扶手处装饰着两条头戴红白双冠的眼镜蛇,守护着扶手前端所刻的王室椭圆形饰徽。靠背处细腻地雕饰了图坦卡蒙坐在王座上的情形:他右臂斜靠在椅背上,头戴精心制作的假发及庆典专用的王冠,身穿打褶长裙,胸颈处的项圈璀璨多彩。王后阿肯艾斯纳玛站在他的面前,手捧一罐油膏为他涂抹。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图坦卡蒙黄金王座造型别致,工艺精湛,被考古学家誉为“埃及出土文物中最美丽的一件”。

让图坦卡蒙闻名世界的,除了宝库一样的墓葬外,还有陵墓入口处的那行神秘咒语:“谁敢惊动法老的亡灵,必遭天谴。”这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法老的诅咒”,可当时谁也没把它当回事。1922年,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凭直觉认为帝王谷一定还有大宝藏,并说服罗德·卡纳冯勋爵赞助他,这一挖就是10年,一无所获。卡特正打算鸣金收兵时,一个小工却意外发现了图坦卡蒙墓葬的入口。卡特特意邀请卡纳冯勋爵一同进入坟墓,没想到爵爷在进墓时被蚊子叮了一口,竟感染致死。没过几年卡特也死于车祸。据传,跟这次发掘有关的人,在十几年内先后去世。科学家一直认为是坟墓中隐藏的病菌导致了卡特的死亡,也有人认为是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一种叫做“氡”的有害气体导致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埃及帝王陵墓,图坦卡蒙墓内的建筑、壁画、陪葬品和象形文字,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人情,具有无与伦比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行在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是赴埃旅游的必到之处。穿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砖红色的埃及博物馆无言地立于蓝天下,怀抱历史厚重的遗物向世人展现着古埃及的绚丽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