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過的幸福快樂,希望孩子能變成自己期望中的樣子。可是,很少有父母能發現——孩子對父母同樣抱有期望,孩子也希望父母成長為他們期望中的樣子……

“我沒有見過爸爸。但是,我覺得我爸爸是很厲害的超級英雄,總有一天,他拯救了世界,就會來看我!”

“我爸爸很忙,我只能在睡夢裡聽到他出門的聲音。我媽說他是醫生,很厲害的,和超人一樣厲害!”

“我經常在外面闖禍,因為這樣我爸就能抽出時間來揍我了……”

孩子的想法天真而爛漫,但看著他們的留言,Professor又不免感覺心酸。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知道孩子對你們有什麼期望嗎?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孩子期望最多的,是父母的陪伴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陪伴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每當過節的時候,家長總會為給孩子送什麼禮物而頭疼,殊不知,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最近有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中國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儘管有父母陪在身邊,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關於這句話,很多父母都不會認同——我們除了工作和睡覺,剩下的時間都留給了孩子!

可是,在你留給孩子的時間裡,你陪孩子做了什麼呢?

有的家長說自己一有空就帶孩子去遊樂園,這難道還不是陪孩子嗎?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帶孩子進入遊樂園之後是什麼樣子呢?

大多時候,父母帶孩子去遊樂園,經常是孩子自己玩,或者孩子和別的孩子玩,大人們自顧自玩手機、接電話、完全沒有和孩子的互動。

同樣,那些號稱自己在家裡有空就陪孩子的家長,真的做到了全身心、高質量的陪伴嗎?這點有待商榷。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認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不少家庭忽視了陪伴質量,流於形式。

因此,Professor認為家長們必須要讓每分鐘的陪伴都變得更有意義,放下手機,全身心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只要父母多用心,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得到。

家長們完全可以抓住晚餐時間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暢聊;或者在晚飯後,一起和孩子散散步,沿途可以為孩子講講小故事,孩子也可以向家長描述今天在學校裡發生的趣事……

孩子更期望更健康的家庭關係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培養出暖心的孩子,可是家長們知道,培養一個暖心的孩子需要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只有更健康、更有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更暖心的孩子。就像嗯哼一樣,他的古靈精怪,他的善解人意,他的暖男特質都與他父母的愛情相關。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片段是要求孩子們去摘火龍果,然後拿火龍果去換菜,嗯哼知道爸爸喜歡吃火龍果,就特意留了一個。

杜江:“兒子,你不捨得吃啊?”

嗯哼:“對啊,我想留給你。”

杜江:“所以你沒有拿它換食材是嗎?”

嗯哼:“對。”

杜江:“你想留給我是嗎?”

嗯哼:“爸爸,你確實很喜歡吃火龍果。”

杜江:“是啊,可是,我更喜歡你。”

節目中,拿到火龍果的杜江眼泛淚花了。誰家不想要個暖心的孩子呢?誰家不想要個貼心的小棉襖呢?

因此,創造更健康、更有愛的家庭氛圍非常重要,孩子只有在有愛的環境中長大,他才能被愛包圍,才能學會去愛,去關愛他人,去溫暖他人。

同時,研究發現: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家庭關係,從小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對婚姻和戀愛產生極大陰影。

孩子期望父母更多的關心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心,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注意,很多孩子說自己拿小紅花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注意和獎勵。

家長們要知道你的關心和注意是孩子進步的動力,父母們要對孩子的生活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要關注孩子的喜好。

家長們不妨自己想一想,你們真的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最喜歡什麼水果、最喜歡哪個玩具、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嗎?

所以,對孩子多上點心吧!多參與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中吧!要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確實在關心我的生活,爸爸媽媽確實是非常愛我的。

孩子期望父母做他的榜樣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要以身做責,為孩子做出示範。

比如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那麼自己就不應該不求上進;教育孩子不玩手機,那麼自己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時時刷手機;教育孩子要勤勞勇敢,那麼自己就不要總是懶散的癱在沙發裡……

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長大;孩子在進步,父母也在進步;教育的過程就是一起努力、一起進步、一起變得更好的過程!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我希望,我爸能抽時間揍揍我……”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點評:

其實孩子要的真的不多,他們只想要父母更多一點的陪伴,更多一點的愛,更多一點的關心,更多一點的指導。

家長們快快行動起來吧!瞭解孩子的期望,不辜負孩子的期望,與孩子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