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我们欠学生一堂课

我们欠学生一堂课

位静

今晚又该我值班了。提到值班,我的心里就紧张不安,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总是念叨: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其实我这样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住宿的学生总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生尤其如此,几乎天天有事。单说上周:周一我值班时,有个孩子肚子疼,半夜一点敲我的门,我只得打电话让他的家长来接,家长还嫌大半夜的折腾人麻烦,后来我再也睡不着觉,一天都头昏脑涨的;周二有个孩子在睡觉前穿着拖鞋上厕所,滑了一下,头碰在墙壁上,起了个包,哭个不停。家长来校后,还非让老师陪着去做CT;周三晚上倒是没事,我还没顾得上庆幸,到了班里就不停地有人向我打报告,说XX尿了床,弄的宿舍很味儿;周四晚上有个孩子上宿舍不开灯,不知怎么划破了眼皮,他自己也说不清,还缝了两针。后来我去床边摸了摸,感觉没有锋利的地方。

几乎周周这样,天天都有问题!

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下晚自习后,我刚检查完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的小王老师就叫我过去,说我们班的小雅脚丫被扎了,要不要打电话通知家长。我一听,真是又急又气又纳闷,赶忙来到小雅的宿舍,看到小雅正坐在床上,伸着脚丫哭呢。同学们告诉我,上铺小佳的玻璃杯从床上掉下来摔碎了,虽然碎玻璃都被打扫了,但有个碎渣掉进了小雅的棉拖鞋里,小雅穿的时候就扎在了脚趾头上。我打开手电仔细看了看小雅扎伤的地方,发现那块细小的像剪下来的小指甲的碎玻璃,一头扎在脚上,一头露在外面,感觉扎的不深,只要拔出来就该没事了。我告诉小雅:“别怕,扎得不深,我给你拔出来就好了。”可我刚一接触小雅的脚,她就大声哭喊起来,说疼。我安慰她说:“你看,都这么晚了,咱也没必要折腾你家长来接你了,我说了,扎得不深,你忍耐一下啊,马上好。”看到小雅不那么激动了,我让小王老师稍稍挤着伤口,用个指甲刀把那个碎渣叼了出来。因为伤口不大,所以只是出了一点点血,我让小雅用卫生纸擦了擦,然后对她说:“不疼了吧?”小雅嗯了一声,我又故作轻松地说,“明天就能结上痂了,就完全没事了。”我说完后看到小雅的表情也放松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小雅照常出操了,虽然没有跑步。她告诉我,伤口已经不疼了。

我庆幸昨晚没有给家长打电话,自己就把事情解决了。否则,家长一来,事情就复杂多了,碰上素质差的,一点小事都要追究责任,指责老师管理不到位,要索赔。弄的你忐忑不安,心灰意冷。其实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小时候也是经常会磕磕碰碰的,碰个包流点血那是常事。那时家里柴禾什么的都多,手上也时常会扎上刺,有时还扎得很深。大人们往往抓住我们的手,用力挤着把刺挑出来,流的血比这多多了,也没见谁这么大哭过。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娇贵。看来,真该让他们经受些磨难,学的坚强些,真该给他们好好上上教育课了。

提到上教育课,我忽然意识到,我们几乎还没给学生上过挫折教育课。是的,我们给学生上的最多的是文化课,我们给他们灌输各种需要考试的知识;像黄世仁讨债似的催学生交作业;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要好好学习,要出人头地。若再不听话,我们会采取措施,会叫家长。为了给学生上好文化课,我们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其次,我们还给学生上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课,我们告诫学生们课间不许打闹,不许跑,上下楼梯不许踏两个台阶,以防摔下来跌伤。为了彻底管住他们,我们还指派学生在楼梯“站岗”监督,也算是煞费苦心。我们还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晚饭后不许在某些地方玩,因为没有监控,不许一个人上厕所。在宿舍里,暖壶必须放在某个地方,甚至睡觉采取什么姿势才能避免摔下来也得唠叨个没完……

可是我们唯独缺少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忘了告诉他们,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只有使自己变得坚强,将来才能从容地应对人生的磨难。如果我们不给孩子们上这一课,溺爱孩子的家长又有几人能上呢?于是娇生惯养、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成了大多数孩子的常态。我想起了平时经常见到的情景:一个小男孩生病了自己在座位上哭,不去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向老师请假;一个女生的手被划破了一点点,就用卫生纸包裹着向老师哭喊着“疼”,卫生纸上才湿了一个小小的血点;一个男孩被另一个男孩不小心碰倒了,被碰倒的男孩就大声啼哭,说肚子疼,要给家长打电话回家,直到老师说要开车带他去医院,这才罢休。而这些都是五年级的孩子了!

是的,我们欠学生一堂课,一堂关于挫折、磨难,关于坚强和自立的课,当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些曾激励了无数人、感动了无数人的名字:张海迪、史铁生、郑丰喜,现在的孩子可还记得?那些读起来让人勇气倍增的句子:“有志者事竟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还有人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贴着桌子上?缺少了这些精神元素的滋养,学生成长的骨骼还怎么强壮?

当然,孩子性格脆弱,也不能只怪它们,家长和教师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不能受一点点委屈、吃一点点亏,否则就去找学校理论,索赔。有句广告词叫“有样儿学样儿”,幼小的孩子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一点点的伤害也得有人买单?老师们也是安全教育不离口,所以看护孩子总是提着十二分的小心—–那叫“无缝隙”对接,孩子有点头疼脑热或有一点点小伤,就赶紧让他们给家长打电话接回家,有时难免会小题大做。这些如同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你叫他们怎么变得坚强?

从明天开始,一定给学生讲这一课。

记得诗人郑愁予在《雨说》中,曾经寄语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只要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也借用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只要你们坚强了,家长们的担心就少了,老师们教导起来就放开手脚了,我们的教育就更有希望了。

作者 位静 辛集市张古庄镇中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