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我們欠學生一堂課

我們欠學生一堂課

位靜

今晚又該我值班了。提到值班,我的心裡就緊張不安,就像《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別里科夫,總是念叨:千萬別出什麼亂子,千萬別出什麼亂子……。其實我這樣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住宿的學生總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學生尤其如此,幾乎天天有事。單說上週:週一我值班時,有個孩子肚子疼,半夜一點敲我的門,我只得打電話讓他的家長來接,家長還嫌大半夜的折騰人麻煩,後來我再也睡不著覺,一天都頭昏腦漲的;週二有個孩子在睡覺前穿著拖鞋上廁所,滑了一下,頭碰在牆壁上,起了個包,哭個不停。家長來校後,還非讓老師陪著去做CT;週三晚上倒是沒事,我還沒顧得上慶幸,到了班裡就不停地有人向我打報告,說XX尿了床,弄的宿舍很味兒;週四晚上有個孩子上宿舍不開燈,不知怎麼劃破了眼皮,他自己也說不清,還縫了兩針。後來我去床邊摸了摸,感覺沒有鋒利的地方。

幾乎週週這樣,天天都有問題!

真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下晚自習後,我剛檢查完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的小王老師就叫我過去,說我們班的小雅腳丫被紮了,要不要打電話通知家長。我一聽,真是又急又氣又納悶,趕忙來到小雅的宿舍,看到小雅正坐在床上,伸著腳丫哭呢。同學們告訴我,上鋪小佳的玻璃杯從床上掉下來摔碎了,雖然碎玻璃都被打掃了,但有個碎渣掉進了小雅的棉拖鞋裡,小雅穿的時候就紮在了腳趾頭上。我打開手電仔細看了看小雅扎傷的地方,發現那塊細小的像剪下來的小指甲的碎玻璃,一頭紮在腳上,一頭露在外面,感覺扎的不深,只要拔出來就該沒事了。我告訴小雅:“別怕,扎得不深,我給你拔出來就好了。”可我剛一接觸小雅的腳,她就大聲哭喊起來,說疼。我安慰她說:“你看,都這麼晚了,咱也沒必要折騰你家長來接你了,我說了,扎得不深,你忍耐一下啊,馬上好。”看到小雅不那麼激動了,我讓小王老師稍稍擠著傷口,用個指甲刀把那個碎渣叼了出來。因為傷口不大,所以只是出了一點點血,我讓小雅用衛生紙擦了擦,然後對她說:“不疼了吧?”小雅嗯了一聲,我又故作輕鬆地說,“明天就能結上痂了,就完全沒事了。”我說完後看到小雅的表情也放鬆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小雅照常出操了,雖然沒有跑步。她告訴我,傷口已經不疼了。

我慶幸昨晚沒有給家長打電話,自己就把事情解決了。否則,家長一來,事情就複雜多了,碰上素質差的,一點小事都要追究責任,指責老師管理不到位,要索賠。弄的你忐忑不安,心灰意冷。其實本來也沒有什麼大事,我們小時候也是經常會磕磕碰碰的,碰個包流點血那是常事。那時家裡柴禾什麼的都多,手上也時常會紮上刺,有時還扎得很深。大人們往往抓住我們的手,用力擠著把刺挑出來,流的血比這多多了,也沒見誰這麼大哭過。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嬌貴。看來,真該讓他們經受些磨難,學的堅強些,真該給他們好好上上教育課了。

提到上教育課,我忽然意識到,我們幾乎還沒給學生上過挫折教育課。是的,我們給學生上的最多的是文化課,我們給他們灌輸各種需要考試的知識;像黃世仁討債似的催學生交作業;苦口婆心地勸他們要好好學習,要出人頭地。若再不聽話,我們會採取措施,會叫家長。為了給學生上好文化課,我們可以說是“不擇手段”。

其次,我們還給學生上各種各樣的安全教育課,我們告誡學生們課間不許打鬧,不許跑,上下樓梯不許踏兩個臺階,以防摔下來跌傷。為了徹底管住他們,我們還指派學生在樓梯“站崗”監督,也算是煞費苦心。我們還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晚飯後不許在某些地方玩,因為沒有監控,不許一個人上廁所。在宿舍裡,暖壺必須放在某個地方,甚至睡覺採取什麼姿勢才能避免摔下來也得嘮叨個沒完……

可是我們唯獨缺少了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忘了告訴他們,我們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懷抱裡,只有使自己變得堅強,將來才能從容地應對人生的磨難。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們上這一課,溺愛孩子的家長又有幾人能上呢?於是嬌生慣養、遇到問題束手無策成了大多數孩子的常態。我想起了平時經常見到的情景:一個小男孩生病了自己在座位上哭,不去給父母打電話,也不向老師請假;一個女生的手被劃破了一點點,就用衛生紙包裹著向老師哭喊著“疼”,衛生紙上才溼了一個小小的血點;一個男孩被另一個男孩不小心碰倒了,被碰倒的男孩就大聲啼哭,說肚子疼,要給家長打電話回家,直到老師說要開車帶他去醫院,這才罷休。而這些都是五年級的孩子了!

是的,我們欠學生一堂課,一堂關於挫折、磨難,關於堅強和自立的課,當年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那些曾激勵了無數人、感動了無數人的名字:張海迪、史鐵生、鄭豐喜,現在的孩子可還記得?那些讀起來讓人勇氣倍增的句子:“有志者事竟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還有人把它們摘抄在筆記本上,貼著桌子上?缺少了這些精神元素的滋養,學生成長的骨骼還怎麼強壯?

當然,孩子性格脆弱,也不能只怪它們,家長和教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不能受一點點委屈、吃一點點虧,否則就去找學校理論,索賠。有句廣告詞叫“有樣兒學樣兒”,幼小的孩子是不是也覺得自己一點點的傷害也得有人買單?老師們也是安全教育不離口,所以看護孩子總是提著十二分的小心—–那叫“無縫隙”對接,孩子有點頭疼腦熱或有一點點小傷,就趕緊讓他們給家長打電話接回家,有時難免會小題大做。這些如同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你叫他們怎麼變得堅強?

從明天開始,一定給學生講這一課。

記得詩人鄭愁予在《雨說》中,曾經寄語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只要你們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也借用這句話,告訴孩子們,只要你們堅強了,家長們的擔心就少了,老師們教導起來就放開手腳了,我們的教育就更有希望了。

作者 位靜 辛集市張古莊鎮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