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机制的面为什么不好吃?因为缺了“灵魂”

做为一个河南人,我曾经非常喜欢吃烩面。

但是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吃了。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了以前味道。

不光烩面,还有街上的饺子、面条,都是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

想来想去,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烩面里缺少了一样东西,就是”灵魂“。

以前,面是师傅手工活的,面胚是靠人力擀的。因为每个店、每个人的用料的多少、醒面时间的长短、面胚的厚薄等不同,每一碗烩面都可以吃出不同的感觉。更为关键的是,每一碗面都倾注了做饭人的心血,他们为每一碗饭都注入了不同的”灵魂“。

而现在的烩面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你在街上大小不同的店里吃的烩面,烩面胚可能来自同一家工厂,就连配料也可能是同一个老板配送。冷冰冰的机器即使进行再多遍的揉制,可能也不比上人们那一双充满了灵性和温润的双手的轻轻触摸。配料即使精细到多少多少克,可能也比不上师傅们貌似随意的拿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是没有办法简单复制的。

.

我的女儿喜欢读书。

后来,受她母亲的影响,开始”听书“。利用手机上的”听书“软件,开始听。

吃饭的时候听、上卫生间的时候听、甚至是边写作业边听。

看似充分利用了时间,但我认为实则是浪费了时间。

因为,读书就是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只有深深地沉浸其中,才能真正地从作者那里得到”真传“。如果你和人谈话,有一搭没一搭,不能真心投入,别人还有耐心和你谈话吗?

书也是有灵魂的,需要你的认真对待。

并且,看书可以培养你沉静和文雅的气质,靠”听书“则不会。

.

我们小时候,遇到不懂的字、词,包括英文单词,都是去翻字典、词典。

现在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时间是去拿手机、电脑。百度一下,答案立现。

方便是方便,但我却认为这样的效果不会太好。

道理和上面的差不多。

有些事,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

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身炉中,铁汁出,铸成二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