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西南民族大學:一路蓬勃發展,芳華正茂!

西南民族大學:一路蓬勃發展,芳華正茂!

“莫愁前程多風雨,錦繡芳華在路上。”

“我們大學現在還未進入“雙一流”,但咱航空港校區在雙流,差一橫,就成了“雙一流”,但這一橫,需要我們大家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面,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只要努力,別人有的,咱們也會有。”

近日,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的一番精彩而又鮮活的畢業演講直擊心扉,廣為傳播,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所頻頻見諸報端的大學。

近五年來,西南民族大學整體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本期就來看一看這所頗具實力的國家民委直屬高校。

砥礪奮進,歲月流金

西南民族大學建校於國家需要、百業待興之際,前身為西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0年7月,於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為西南民族大學,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王維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關懷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

西南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直屬綜合性民族高校,始終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辦學宗旨。2005年,實現國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實現國家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學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文脈傳承,群英薈萃

六十七年文脈傳承,西南民族大學群英薈萃。

目前,西南民族大學教職員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近500人。此外,不少教師還入選國家和省部級高層次人才計劃。

西南民族大學有51人先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7人先後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5人先後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8人先後為國家民委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9人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人選,1人為四川省“千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 8人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17人為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人選,57人先後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學科建設,成就斐然

長期以來,西南民族大學在學科建設上一直頗有建樹。

目前西南民族大學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其中在本次博士學位點審核中一舉新增了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本科專業85個。有5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 13個專業獲批省級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中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本科特色專業、19個雙學位專業。

此外,西南民族大學還擁有5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兩翼”建設,彰顯特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民族大學立足學校實際,提出“兩翼”建設戰略,即建設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範基地和民族文化創新實踐研究基地。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範基地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79 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項,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轉化,一系列科技扶貧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建立1個“青藏高原草業院士工作站”併成為四川省第七批院士(專家)工作站單位,已成為青藏高原地區科學研究、教學實踐、智力扶貧、示範推廣的重要平臺。

民族文化創新實踐研究基地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8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9項。與中國生產力學會聯合成立“中國生產力科學研究院”。成立“全國格薩爾研究西南基地”。獲批1個四川省首批新型智庫。30餘項智庫成果獲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或被政府部門採納,其中,8項成果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

這裡,還有極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館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學文獻館、彝學文獻館。作為全國高校民族教育的厚重基石,西南民族大學在民族經濟、民族旅遊、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領域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有相當分量。

她不僅承擔了全國彝語術語標準化、全國高等院校彝漢雙語教材編譯審定的工作,並且在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國西南民族語言資源庫、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普及、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方面都建立起研究基地,使得民族智慧在這裡延續和生髮。

科學研究,實力不俗

西南民族大學在科學研究方面也具有不俗實力,近五年(2013—2017)西南民族大學各類科研項目達3408項,科研總經費達3.3億元。作為一所民族院校,非常難得。

根據統計,2013-2017年,西南民族大學獲得國家級項目251項,經費1.4億元,其中人文社會科學168項,經費0.45億元;自然科學83項,經費0.95億元。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中,西南民族大學“西藏地方誌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等7個項目獲得立項,立項數創歷史新高,位列四川省內高校第一,與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並列全國第九,表現非常出色。

除國家社科基金外,西南民族大學國家藝術基金立項數表現也非常出色。從2014年開始,西南民族大學連續5年成功獲批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項目總數共有16項,位居全國前列。其中,2016年西南民族大學6個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立項數並列全國第一,表現優異。

成果豐碩,表現不俗

近五年,西南民族大學共出版著作373部,發表學術論文8611篇,其中權威核心期刊論文181篇,核心期刊論文2928篇,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883篇。《新華文摘》等各類轉載69篇,共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133項,其中一等獎9項,榮譽獎1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85項,優秀獎6項。

此外,西南民族大學周青平教授參與的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應用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人才培養,質量突出

作為一所民族教育為特色的高校,西南民族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形成博士教育、碩士教育、本科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預科教育等多層次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

重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既符合高等教育發展普遍規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特殊規律;既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又適應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需求的“雙符雙適型”人才,使西南民族大學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及就業市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近幾年,西南民族大學的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入選“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和“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連續7次被評為“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先進工作集體”。

桃李芬芳,人才輩出

學校現有56個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餘人,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營造了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共同進步的人文環境。學校是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

數十年立德樹人,使得西南民族大學人才輩出。在“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民大精神引領下,建校67年來,在20萬各族各類畢業生中,湧現出新中國第一個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湧現出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藏族將軍,湧現出不少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和各類傑出人才。

一路桃李芬芳,恰值芳華正茂,未來的西南民族大學,或許值得我們更多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