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共享教師,人工智能,那個才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看到兩個新聞,一個是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2018年4月17日在北京”引智·創新教師專業成長論壇上作的題為

《AI(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論述:今後教師“傳業、授道、解惑”的職能就由AI來代替,教師只剩下育人的職能。

第二個是“共享教師”的報道,相關部門專家提出:優秀教師要資源共享,必須每年要有固定的時長交流到基層學校授課(30天為一個基數)。

共享教師,人工智能,那個才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前一個消息,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發展的未來。如今人工智能普及率越來越高,雲計算也在引領世界發展,家庭智能化都已經部分實現,再結合各個學校開展的平板班、電教班,讓我們明顯感受到教育部門在探索教育資源平衡分配、均衡發展的另一條路子。鄉村缺教師,尤其是缺優秀的教師資源,教育不均衡是基層永遠的痛,這個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又非一朝一日之功,教育行業AI的引進,即省錢省事省力,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投入使用、產出效益,何樂而不為呢?AI負責教書,學校和教師負責育人,這未嘗不是一種極為適合基層教育的最好的途徑。今後教師隊伍建設的大方向都可以改變,以社會責任、道德建設、心理輔導、集體管理為主,把機械的教學交給AI。這種方式投入小,見效快,將是影響教師隊伍建設革命性、顛覆性的改變。

共享教師,人工智能,那個才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共享教師”,路走歪了。又一個自以為高明的專家意見:共享教師就是優秀教師資源下鄉、下基層教學一段時間?馬雲的“共享醫院”是這個意思?而且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面積實行,產生的明顯問題有:

1、費用。共享期間路費、租房費用、伙食費用等,這些額外的費用誰來承擔,是教師個人還是派出學校,還是接受共享的學校,有這個支出項目嗎?

2、連續性。短時間共享,連續性怎麼保證?共享教師以30天為時間基數,那麼共享教師在原學校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共享期間怎麼辦?接受共享的學校也有自己的教學計劃,短時期內的共享,教學怎麼安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嗎?

3、成果。共享教師沒有相應的績效壓力,其工作實績如何考核?還是單憑責任意識、師德等主觀因素來衡量?

4、範圍。

共享教師只是試驗性質,還是在全國推廣?其產生的巨大影響,到底是利大於弊,還只是表面繁榮?

自己也當過專家,更讓我感受到我們國家專家門檻之低,令人瞠目結舌。任何不經調查,拍腦袋式的主意和辦法,表面上看亮麗光鮮,實際上根本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只期盼這些專家不要拿國家的錢財和學生的時間、教師的職業生涯來開玩笑,多沉下身子做調研,少出些自以為高明的餿主意。

共享教師,人工智能,那個才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