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引起一場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場革命。它改變著教育的生態、教育的環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師生關係等等。充分認識“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戰。

“人工智能+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改變教學方式,要從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單向傳授知識的方式。學生通過自我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探索,或者與同伴合作,互相探討。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幫助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設計科學的、合適的學習方案。人工智能、大數據,還可以作為教師的有力助手。大數據可以幫助教師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幫助教師批改作業,替代教師一些機械式的勞動,減輕教師的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接觸溝通。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報告提出,有研究預測,2021年之前數字教育市場將每年增長5%;2017—2021年,人工智能市場將增長50%。雖然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這一領域很可能在未來10年呈指數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否適應由私人市場推動的技術變革速度?教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善學習成果?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數據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該報告表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從一個全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人工智能在知識、創新、商業和新法規的複雜生態系統中工作,國家政策應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問題,以產生解決方案和法規,並創建或支持創新生態系統,將人工智能的機會帶入教育領域。正如報告中所說,“雙教師模式”包括教師和虛擬教學助理,“助理”可接管教師的日常任務,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對學生的指導和一對一的交流。

總之,“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發生重大的、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革。但是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不會變。

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就是說,一個人通過教育提高了生存能力,使他能過上有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價值”是說,一個人通過教育提高了他為社會服務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和教師不會消失。《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1972年發佈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發佈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後,於2015年發佈的又一綱領性文件,旨在向各國重申人文主義教育觀,倡導“教育作為全球共同利益”的願景。正如《反思教育》中所說的,學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公共場所,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步。兒童進入學校不僅學知識,重要的是要學做人,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有學者認為,未來學校要變為學習中心。但學習中心如果沒有教師的話,那隻能說是自學,不是教育。教育必須具備學生和教師兩個主要要素。

信息技術、互聯網改變了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但技術永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需要改變,但教師培養人才的職責沒有變。

兒童的成長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的指導、幫助。人只能由人來培養,不可能由機器來培養。技術替代不了教師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教師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是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是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是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當前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我認為還存在幾個問題。一是認識問題。廣大教師還沒有認識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點和它的優勢,比較迷茫。二是軟件跟不上。如適合學生自學的軟件、利用大數據進行教學管理的軟件、個性化學習課表設置的軟件等等。三是廣大教師還不會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進教育教學。因此,未來需要專家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