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減輕老師負擔,實現個性化教學|熱點聚焦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本文首發於2018年6月18日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卜文娟

| 本文共 2,686 字 閱讀需 6 分鐘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在嶄露頭角,正吸引著眾多企業和資本湧入佈局。

改卷子、批作業,紅筆勾勾畫畫的過程中,老師可能只是在完成一項工作,很難記住某一個學生哪道題錯了、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人工智能技術恰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讓老師快速收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安排教學重點,將老師從繁瑣、機械、重複的腦力工作中解脫出來。

人工智能將是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

不久前,北京市 2018 年普通高校招生外語口試備受關注,不僅因為這是新高考方案下的首次英語口語測試,焦點還在於全市 6 個考點統一使用了“人機對話”模式。在考試中,人工智能口語考官不僅能進行語音評分,還能糾錯,對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都能進行精準分辨。基於人工智能的評分不僅更快,而且更準和更公正。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相關專家介紹,其原理就是通過前期抽取樣本數據進行訓練,通過大數據處理形成機器考官的評價標準。“這一技術的應用,國內在多年前就已有了。”該專家介紹說,目前這種智能評測技術已在試卷批改等更多方面推廣應用。

據瞭解,目前北京不少中小學、校外機構及高校科研機構在教學、評價及監測等方面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2018 年 4 月 28 日,由商務印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等聯合出版的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在上海發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三十五中等全國 40 所學校成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校”。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先後出臺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注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都強調通過大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將人工智能融入實際教學環境中,來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其中,在《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中就明確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未來將形成“人工智能+X”的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還對中小學、高校等多層次教育體系提出要求,未來將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關於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文件和舉措頻頻公佈,足見國家及全社會對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視與關注。香港中文大學人工智能專家林達華也預言:“未來,人工智能將是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與傳統的語文、數學課同樣重要。”

效率提高,適應消費者本身需求

科大訊飛吳曉如認為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的七大應用,分別是優質教學資源的結構化、全時互動以學定教、聽說訓練無障礙、虛擬現實或者增強現實對教學的支撐、個性化教學、主觀題的評測、高考的分層排課。

為什麼人工智能教育會成為亮點?在海納亞洲投資基金的合夥人王瓊看來:“因為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學的效率提高,適應消費者本身需求。當然,並不是說教育公司只需要提升教學效果。教育公司最後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教育服務,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本身來講,都要做得相當好。”

北京語言智能研究基地主任周建設認為,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這就是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目標。其近期目標就是減負擔、激活力、強能力,減輕老師的重複性勞動,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遠期目標是對學生升學方式實施重大技術突破,真正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開闢依據大數據選拔學生升學的新途徑。

未來,歐曼蒂人工智能推廣中心將更好地把漢語、漢字書法、國畫、太極等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科目結合人工智能科技,快速推進全球大中小學校的人工智能和中華傳統文化普及推廣工作,讓中華傳統文化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從而逐步滿足未來的教育服務體系。

市場有泡沫在所難免

在人工智能教育概念日益火熱的背景下,也有聲音質疑市場中存在炒作的嫌疑。

在天力資本投資總監李宏安看來:“人工智能教育行業在中國仍處於早期的升溫階段,相關的概念仍然比較模糊,有泡沫在所難免,這也是新生事物在資本市場上的必經之路。”

據柳樹華介紹,歐曼蒂的人工智能教育處於中小學階層,針對初、高中還有些限制。此外,部分家庭的父母不知道人工智能背後隱藏的巨大價值。

目前,影響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因素有哪些?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方海光認為,影響人工智能應用的決定因素有三:其一,學校師資情況,特別是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相關背景的師資;其二,學校相關環境情況,是否具備或者部分具備人工智能相關開發的環境,甚至是人工智能及其相關分支的各種實驗室及環境的支持;其三,學校相關課程情況,學校能否為適合本學校的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及其延伸的配套課程及環境。

方海光還指出,人工智能是一個還在繼續發展的學科,本身的技術發展狀態並沒有停滯,因此所建設的學校課程應當是以發展的眼光去設計,而不應該停留在固定的應用和操作的重複性上。事實上,人工智能應當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才可以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學校不應該故步自封地照搬別的學校的模式和效果。能否結合學校的特點和發展理念,開發出突出學校優勢的人工智能應用,這是學校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還沒辦法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就像電腦一樣,一開始一臺電腦佔據一個房間,只有一步步地研究,技術才能提高,從而實現突破。”柳樹華表示。

祝曉成長期關注人工智能在垂直行業的應用落地,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他呼籲,教育的迭代不易,未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用技術來大量減輕教師的一些重複性低價值勞動。同時,學習能夠個性化,系統能為每個人做個性化推薦、實時糾錯和反饋並動態選擇最優的自適應學習方式。

據瞭解,目前北京市只有少數學校已經實際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大部分中小學還僅限於人工智能課程開發和實施,主要是進行的諸如編程教育、硬件開發和人工智能校本課程方面,也有一些是和 STEAM 課程結合在一起進行。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卜文娟近期文章

廣州市長溫國輝:期盼創新創業團隊來羊城

互金技術平臺發揮監測預警安全風險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END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人工智能+教育:减轻老师负担,实现个性化教学|热点聚焦

製作:艾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