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必考熱點(二)——人工智能

年年歲歲高考相似,歲歲年年

考生不同。

不知不覺中,2018年高考正向我們走來,梁挺福式的《2018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又如約與高三家長和考生見面了。

2018年高考作文必考熱點(二)——人工智能

每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撰寫肯定是我高考前一道高度重視的大作業、大任務。從2010年到2018年,一年一度的梁挺福式《高考作文大猜想》已經整整陪伴大家度過9年。在長達9年的堅持和拼搏中,我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年一整年的悉心準備和高考當天的惴惴不安,每年要承擔著太多的期待和煎熬,當然了,每年同時也會享受著來自四面八方家長的感激和問候,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根據對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命題方向的研究與分析,我發現,高考作文命題專家越來越傾向於在試題中暗含熱點事件,以引起學生對社會、人生的關注,進而考查學生由表及裡或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高考作文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蘊含並集中體現高考的育人導向。

"一點四面""核心素養"成為了2017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關鍵概念,彰顯出大國情懷和精神素養。其中,教育部提出,高考要體現"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一點"就是要在高考當中體現立德樹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當中體現核心價值、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四個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文猜想二】人工智能,科技改變生活大趨勢

2018年高考作文必考熱點(二)——人工智能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近年來,掃地機器人、烹飪機器人、安保機器人、寫稿機器人、護理機器人、擠奶機器人……不知疲倦的"超人類",讓人們的居家生活在變得輕鬆愜意,人類慣常的認知和生活方式被華麗刷新。

但是,智能機器人越來越多地進入職場,也將會導致人類"技術性失業"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使人逐漸感受到機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脅。2016年,第一代"阿爾法狗"以4勝1負大勝韓國圍棋名將李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2017年1月,一名代號為"MASTER"的神秘圍棋大咖橫掃柯潔、陳耀燁、常昊等中日韓三國圍棋超一流高手,取得了驚人的60連勝。原來"MASTER"就是升級版"阿爾法狗"。

"人工智能將導致機器人像刪除垃圾郵件一樣'刪除'人類",這樣的言論固然聳人聽聞,但機器人帶來的哲學反思與倫理困境,必將是未來社會的嚴峻挑戰。

作為面臨機器人潮流勢不可擋的一代,如何看待這些威脅和挑戰呢?

素材(二)

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的高考生將與一位特殊的競爭對手一起走進考場——由國家863"超腦計劃"牽頭研製的"高考機器人"。該款機器人包括3個獨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別應考2017年高考的語文、數學和文綜三項科目的考試,它的目標是要超過重點本科分數線。

科技部立項時已明確目標,明年機器人首次應考將力爭數學單科超過130分,一舉超過一本分數線。計劃還訂立,機器人要在2020年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而日本也提出在2020年,高考機器人考上東京大學。

這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毫無疑問,很多人在納悶:機器人考上了大學,要我們學生幹嘛。其實不必擔憂,這只是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

素材(三)

看過一個視頻,是一個名叫特奧的意大利機器人和一位中國少年鋼琴手在幕後彈奏同一首肖邦的鋼琴曲,讓聽眾和鋼琴演奏家郎朗辨別哪個是機器人,哪個是真人。彈奏結束後,觀眾有不同猜測,最後請郎朗辨認。郎朗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主持人問他:"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他說:"真人選手彈奏時有一個音符彈錯了,而機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真人演奏者的錯誤成為辨認機器與真人的主要根據。

1992年羅布納獎評選之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人工愚蠢》,認為此獎勝出者成功的一個原因就是能夠部分"模仿人的打字錯誤"。太完美的機器人一下就能被識破,因此需要故意留下"破綻"。圖靈本人也認為,編程時在輸出的結果中添加一些錯誤,才能成為更好的"遊戲者"。

在鋼琴表演中,機器人特奧正是因為"太完美",才暴露了自己。不過,坐在臺下的觀眾是很容易被騙過的,而郎朗諳熟這首曲子,能聽出鋼琴少年的"破綻"。但是,如果特奧的製作者也給它設計一兩個小失誤呢?

2018年高考作文必考熱點(二)——人工智能

二、構思點撥

從人工智能(即科技)的發展趨勢角度立意。在真正的現代意義的科學誕生並開始發展後,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在,科技的發展速度和程度都是空前的,越來越迅速和深入,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們在驚異的同時,也需要接受和享受科技帶來的種種改變,並且爭取為科技的進步增添自己的力量。

從對待人工智能發展的態度角度立意。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越來越強烈、深刻的不安,甚至是恐懼,人們擔心人工智能的"智慧"超越人類之後,世界將何去何從,人類的命運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但也不必過於誇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乃至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創造,可以說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都是有利有弊的,其中的關鍵因素還是在"人":弄清楚為什麼創造和如何使用產品是關鍵。對待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只要明白了為什麼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懂得了如何正確使用人工智能產品,人類就能安享科技帶來的"紅利"。如何對待科技的發展,從根本上說,也就是人類如何對待自己的未來。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進程,新科學、新技術總會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鏈條中引發社會陣痛:布魯諾因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燒死;奔馳之父,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製成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也曾被人嘲諷為"散發著臭氣的怪物"……先進技術的出現,或許是上天的善意,一邊把人類從舊的產業格局和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一邊鞭策人類做出種種變革。

不斷提高自己,善於利用人類的特長,善於藉助機器的能力,這將是未來社會各領域人才的必備特質。無論機器可以快速完成多少工作,人類都可以藉助機器這個工具來提高自己,讓自己的大腦在更高層次上,完成機器無法完成的複雜推理、複雜決策以及複雜的情感活動。

藉助車輪和風帆,人類在數百年前就周遊了地球;藉助火箭,人類在數十年前就登臨月球;藉助計算機和互聯網,人類創造了浩瀚繽紛的虛擬世界;藉助人工智能,人類也必將設計出一幅全新的科技與社會藍圖,為每個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人工智能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工業革命將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把全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人工智能則是要將人類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後一個需要靠人類自身智慧去攻克的革命。

人工智能階段又經歷了三次浪潮:計算智能時期,機器能算會存;感知智能時期,機器的視覺、聽覺可以超過人工;未來的核心是認知智能,以語音和語言為入口的認知計算,是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

美國科學雜誌2016年初給出的判斷是,到了2045年,全球50%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的機器來替代,中國是77%,也就是說,未來的30年之內,在中國每四個工作中會有三個由人工智能來替代。

現在人工智能已越來越多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比如現在人們不再夜觀天象,而是直接用天氣預報這樣有效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前人們還會記憶相關地址和路線,現在都直接用地圖導航。原來只是習慣於拼音輸入法,後來習慣於手寫輸入法,現在越來越習慣語音輸入。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以通過語音和車、家電、家居進行自然交互。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虛擬助理,人們對人工智能會越來越習以為常。

☞延伸閱讀:

——2014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假如有一款芯片》

假如有一個人發明了智能芯片,植入賣菜大娘腦後可以讓她博覽古今……任何人無需再學習。請根據這段材料,寫一篇作文,談談你的看法。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1999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