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初夏剛剛到來,南國的深圳尚處於怡人的雨季,北京的氣溫不時衝破35度,總體卻也舒適。

不過,近期一條新聞轉載引發的血案點燃了國內整個互聯網界,從1元賠償到9000萬經濟損失索賠,大家的籌碼在節節攀升,從馬化騰對壘張一鳴到阿里巴巴的觀戰,參與的人群在擴大,從口水戰、起訴、封殺到口誅筆伐,雙方的武器也在不斷豐富,為這個從來不缺話題的領域增添更多勁爆談資。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客們在不遺餘力地分析騰訊、今日頭條大戰的深層原因,通常歸結為前者為了發展自己的微視等產品而打響的狙擊戰,或上升為互聯網入口之爭。遺憾的是,所有分析都停留在表面。

事實上,這場發生在騰訊與今日頭條之間的南北戰爭並不侷限於二者之間,也可能隨時發生在BAT巨頭之間,或者隨時發生在BAT與任何一個互聯網新貴之間。

這是由BAT巨頭們無處安放的焦慮所決定的。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年輕人到了青春期,常常會因為荷爾蒙的爆棚,做出各種傻事、錯事,現在剛滿20歲的互聯網巨頭正處於同樣的階段,巨大的焦慮已經讓它們無法適從。

在剛剛過去的20年裡,BAT們抓住了中國互聯網騰飛的關鍵機遇期,成功崛起,它們和它們的高管團隊取得的的成就,甚至令整個世界為之側目,並將互聯網的戰略性資源----流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但高處不勝寒,身居金字塔頂端的大佬們如履薄冰。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他們擔心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帝國隨時受到他人的挑戰,他們擔心自己所獲得的利益隨時被他人搶走,他們擔心自己積累的財富無法惠及子孫後代。為了保衛這些勝利果實,BAT巨頭們的本能反應就是把所有人都當成假想敵,在他們心中,只要殺光這些敵人,自己的江山就可永保無虞,千秋萬代。

近十年來,BAT絞盡腦汁整日奔忙的就是,提防來自彼此之間的偷襲,並警惕從某個角落突然成長起來的新貴的挑戰,除此之外乏善可陳。馬雲錯過了拼多多,人人喊打的遊戲構成了馬化騰的半壁江山,而百度則錯過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BAT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為了保護自己的疆土,BAT們將過去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理論發揚光大,對於每一個稍有前景的項目,都試圖藉助資本+資源扶持的方式納入自己的版圖,一旦對方不從,立刻換另一副嘴臉,祭出封殺大招,活脫脫一幅新時代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景象。

他們忘了10年前自己是如何控訴Google、eBay易趣+PayPal、微軟等巨頭的壟斷的,如若不是後者被輿論和其他因素撕開一道裂縫,今天所謂的BAT恐怕早已灰飛煙滅。

十年媳婦熬成婆後,李彥宏,馬雲,馬化騰,誰能否認現在的自己不是曾經的死敵形象?有人說,現在的騰訊已變成一家沒有夢想的企業,試問一下,阿里和百度,誰又更有夢想呢?無一不逐漸變得固步自封起來,一個個從曾經的創新先鋒慢慢墮落成一股阻礙後來者創新的中堅力量。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焦慮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一家公司時刻擁有危機意識,至少離關門不會那麼近。但BAT們更應該發現釋放這些焦慮的正確方式,打擊異己,或許能暫時緩解自己的焦慮,卻治標不治標,相反,這些焦慮會越積越深。

沒有誰能夠靠封殺別人強大自己,這些巨頭們真正的出路在於,如何加強自身的創新基因,像過去創業時一樣,不斷保持自身的活力,自己革自己的命,在既有成就的基礎上推出更多令人驚豔的產品與服務,從而儘可能長久引領產業的發展方向,倘真如此,不論同級別的對手,還是後來者,都不足為懼。

騰訊戰頭條的背後:互聯網大佬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可是現在,從馬雲、馬化騰到李彥宏,無一不固步自封,一個個從曾經的創新先鋒墮落成一股阻礙後來者創新的中堅力量。當下的每位互聯網創業者做到一定規模後,都會面臨站隊的抉擇,以BAT為代表的一群利益集團已經成為一顆毒瘤,正在對整個國家的創新氛圍構成最嚴重的威脅。

當不能寄希望於巨頭們主動醒悟的時候,為了保護寶貴的創新環境,同時幫助他們醒一醒,我們的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大棒是不是應該適時出手了?


【互聯網沉浮錄】是一個鮮活的深度商業分析陣地,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點贊、收藏或參與討論,思想的火花總在碰撞中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