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讀懂“戲劇三角形”理論,處理好親密關係

讀懂“戲劇三角形”理論,處理好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人遇到問題時,會遊走於三種角色之間。也就是斯蒂芬·卡普曼的“戲劇三角形”理論。

各位書友,今天要共讀的是《親密關係》的第150頁—第169頁,在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問題:

1. 為什麼會在“受害者監牢”裡不斷轉換角色?

2. 怎麼樣才能衝破“受害者監牢”?

01

遇到問題的時候,你首先會採取的位置是受害者。毋庸置疑,面對問題之時的恐懼、無助、自悲自憐,你幾乎被壓得喘不上氣。然而,在受害者的角色裡,你無可奈何。

於是,人類處理問題的機制會驅使你採取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來處理你的問題。這時候,“迫害者”的角色就登場了。迫害者把問題怪罪到別人的頭上,通過找個人來怪罪,痛苦似乎可以暫時減輕。

有時,受害者會捫心自問,會責怪自己,這種“對自己的迫害”同樣是試圖脫離受害者的痛苦。堅持完美主義的迫害者認為,受害者的不完美是所有悲慘之事的肇因。於是,你強迫心中的受害者站起來繼續努力追求進步。

迫害者用理直氣壯的態度來鼓舞自己,讓自己跟軟弱的受害者保持距離。

但是即使這樣,你仍然過得很慘。雖然有些人並不介意一直活在憤怒和嚴苛的完美主義之中,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過得快樂一點。這也就是“拯救者”現身的時候了。

你開始作為拯救者,用最正面的態度,尋求問題的解決。拯救者樂觀自信,受害者有一天一定能恢復獨立,不再需要別人的幫助!拯救者總是努力地設法平息迫害者的憤怒與不滿。

當生活中出現問題時,你可能會在“受害者監牢”裡不斷轉換角色,在選定自己的角色之後,再借助周遭的人來填補另外兩個空缺。有時候你會改變角色,而使得另一個或另兩個人也跟著玩起大風吹遊戲。

讀懂“戲劇三角形”理論,處理好親密關係

不論何種方式,你都會體驗到自己心中同時存在監牢中的三個角色,或看到這幾個角色投射在外在的世界。

02

在親密關係中,你也會完全把內心的監牢投射到親密關係上了。換句話說:你現在把親密關係看作監牢。

在這個時候,你的拯救者往往已經非常疲憊了,只要看看你自己或伴侶就可以知道——你們其中一人已經又累又失望,再也沒辦法為了“讓親密關係成功”而付出了。

當你們對望的時候,其中一人可能會立刻變成迫害者,因為只要一看到對方就覺得討厭。另外一人則很可能用沉默或明說的方式,來抱怨(受害者)對方缺乏關懷、熱情、溝通,或不關心兩人的感情現狀。

還有些時候,其中一人怎樣也不肯承認有問題存在(拯救者),而讓另一人覺得自己好像被施恩惠、不被傾聽、被忽視或被遺棄(受害者)。這卻也是你們向對方尋求慰藉(拯救者)的時刻。

會發生這樣的結果,其實早在“月暈現象”的階段就有跡可循了,只不過當時被浪漫衝昏頭的你,一定會否認或忽視這些警告。

而到了“幻滅”的階段,扮演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的傾向會變得更明顯,但你的響應方式往往傾向於用操縱的力量來改變對方,而不是為自己的“受害者監牢”模式負責。

如果是這樣,那麼等到“內省”的階段,一切似乎都顯得太遲了。你可能早已深陷在無益的互動模式裡,在你的受害者監牢裡建起保護自己的壕溝(或自我麻痺),而安於這種舒適狀態,很快你就會相信,除了分手,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了。事實上,你是有另一條路可以選的。

讀懂“戲劇三角形”理論,處理好親密關係

03

親密關係是沒有公式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沒有哪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人。不過,雖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但還是有一些原則是共通的。這些原則如下:

1.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

除了問自己之外,我們必須另外打開一個知識來源,才能學會正確的處理方式。面對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都一樣。問題不能夠解決,是因為我們在非常有限的知識來源中尋找答案,卻不懂得運用我們的想象力和直覺來突破問題的框架。只依賴舊有的知識,人們永遠沒辦法成長——唯有吸收新知識才能成長。

2.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你會發現,每次妥善地解決問題之後,你都能學到一些重要的東西,生活也變得更豐富了。也許你變得更自信、更聰明,學會相信生命,或是發現了自己的一項天賦。如果你沒有得到(或不懂得珍惜)一份禮物或寶貴的經驗,往往是因為這個問題讓你失去的事物,是你不肯放棄的。

3. 你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在所有挑戰中,“受害者監牢”的三個層面都會存在。人們會扮演你在戲劇三角形中的角色,這反映出由你的心智所創造的陷阱。有時候你會扮演迫害者,用理直氣壯的憤怒來攻擊伴侶。有時候你會分飾拯救者和迫害者兩角,試著用“野蠻的愛”把你的受害者伴侶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或者你也可能扮演拯救者,盡一切力量去鼓舞你的受害者伴侶。

如果檢視一下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表達自己的方式,你就會發現,三者之間可能發生的互動情形,有數不盡的排列組合。但如果你能瞭解,監牢中的這三個角色都是你內心所創造出來的,那麼你就能不再扮演受害者。

這樣你就能明白,你自己就是問題的原因——是你的靈魂往前邁進了一步,所以讓現狀起了大變動。然後你就可以選擇,是要和靈魂合作,還是要繼續玩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遊戲,而讓問題繼續存在。

4. 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負責。

對問題百分之百地負責能讓你得到力量。一旦確定了意向,決定要完全為自己生活中的事負責,就能得到平靜和清明的心智,做出對每個人都好的選擇。

5. 自由並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瞭解自己的過程,從問問題開始——探詢在信念之外的其他可能性的問題,如:“這件事的事實是什麼?”“我該怎樣才能平靜地接受痛苦?”“我該怎麼去愛我的伴侶?”

以上是這類問題的幾個例子。如果能用天真無邪的心來問這些問題,你就能從已知中解脫,進入自覺——靈魂思想——的領域。一旦進入了這個領域,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直接的方法,並體驗到自覺的愛。

6. 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這條原則不需要解釋,只要我們能真心相信自己的靈魂就行了。

在親密關係中,會遇到左右為難的情形。“左右為難”是耽擱你生命的最有效的工具了,而且這種耽擱既沒有益處又令人沮喪。

要突破左右為難的困境其實很簡單。首先,要選擇真理。還有就是要願意接受兩個選擇中的任何一個,或是兩個都不選。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兩難的境地往往會讓你相信你就只有兩個選擇,再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但如果你願意兩個都不選,而且決心追尋真理,你就可以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並發現無盡的可能性。

在兩難的時候,如果您能不把自己當做悲劇的主角,並且表達決心,像這樣說:“我願意接受這兩個選擇中的任意一個,或都不選。我最想要的東西就是真理。”那麼只要你是誠心的,你就能自然地瞭解到下一步該怎麼做。

本章思維導圖:

讀懂“戲劇三角形”理論,處理好親密關係

領讀君說:必須跳出受害者監牢,本篇提供了共通的原則,可以好好體會!從我們的內心出發,一切都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