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感情用事無益(六)

——感情用事無益

許多人對孩子易於感情用事,特別是當我們和他們分開時。所謂感情用事並不是每當夜晚我們替孩子蓋好被子時流露的真誠關懷,也不是當他們和我們肌膚相親、娓娓交談時的摯愛親情。感情用事是我們把自己固有的想象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沒有注意他們究竟是誰。父親由於和兒女的交往比母親少,有時比母親更為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無益,但卻有可能對孩子期望過高造成負擔,孩子會因此感到沮喪。感情用事有許多種表現:把孩子看成討人喜歡的天真無邪的寵物,讓孩子穿上鑲嵌有許多花邊的衣服,喜歡大的填塞毛絨材料的玩具,通常離開孩子幾天後送給孩子大大的禮物,喜歡模仿童言和孩子說話,迴避生活中的問題,空口許諾。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成人之間,成人至少會保持一定距離。但孩子卻不行,他們信任成人做的一切。

不幸的是,感情用事極易被商家利用,我們被誘惑包圍,以致形成了某種習慣。愚蠢的生日賀卡和機場商店裡眨著眼睛的洋娃娃,使出差回家的父親感到不買禮物就有負疚感。出差回家的父親一定要買禮物嗎?難道禮物不會氾濫嗎?想想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不一定只有禮物才能表達父母之愛,從出差的地方可以帶回一些當地的民俗風情,如故事、兒歌、風味食品等。我的同事每次出差回家,總是帶回一塊新鮮麵包,這是份簡單的禮物,足以供大家在餐桌上進行生動的交談。問題是感情用事不尊重孩子真實的天性,給予孩子自身發展的空間太少。極端的情形下,孩子會成為成人幻想的產物。理解孩子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因此:

  • 感情用事意味著把自己的想象投射給孩子,而這個想象又與孩子的本性不符。

  • 如果孩子沒有按父母的想象去做,感情用事就成了孩子的負擔。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感情用事無益(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