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9個超簡單的養生“金規”!名醫都給你總結好了!

養生是什麼?

名醫都給你總結好了,

但你卻未必做的到!

9個超簡單的養生“金規”:

1. 做人做事不糾結,就是養生

百病生於氣。做人做事不要太糾結,糾結會增加內耗。建議保持良好心態。心情不好的人肝氣鬱結,影響健康。在門診就經常遇見查不出的器質性疾病,但存在焦慮抑鬱的病人。

“十字繡能減壓,其實我還會做衣服,會織毛衣和手套。手工活能讓我平復心情,多動手還能延緩腦退化。累的時候我會去湖邊走走或去商場逛逛,多看美的事物,這對情緒疏解很有效。”

2. 活著不隨意,就是養生

要想健康不生病,就要規律生活,別太隨意。今天想喝酒,猛喝一番,明天不想吃早餐,又不吃,這樣太隨意的生活可不行。就像開車,路好,車也好,但一腳猛踹油門,車速達200邁;一腳又猛踩剎車,立馬停下。車不舒服,人也不舒服。

好的習慣要養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堅持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不能今天我想起來了,去鍛鍊去,明天沒時間了,就放下了。

3. 找點事兒幹,就是養生

國醫大師 王琦

“養生不在養,而是要幹活。生活有目標,長壽幾率高。人老了仍要畫畫、寫字、讀書,還有很多目標要實現。

從季羨林、楊絳、錢學森講到吳階平院士,他們共的特點就是堅持工作。這就是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道。

常思考、不衰老。

4. 夜飯減一口,就是養生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黃煌

古人說,夜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

若要安,常帶三分飢和寒。

臨床上發現,許多急性胰腺炎、膽石症急性發作、心肌梗塞、腦溢血,大多與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有關。貪食、多食折壽,換句話說,少食長壽。那麼,怎樣才是不過量呢?

進食後:不脹,不悶,不氣短;

晚上:不幹,不苦,口不粘,不打呼嚕,不流涎;

白天:頭腦清醒,口氣清新,沒有疲憊感,工作效率高。

5. 常走路,就是養生

中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 洪昭光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走路。步行運動鍛鍊,對保持正常的血壓、膽固醇、體重都很好。

動脈硬化是可逆的,雖然不能徹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是使動脈從硬化變軟化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證明只要堅持步行一年以上,包塊就自行消除。

怎麼步行最好呢?三個字:三、五、七。

三:一次3公里30分鐘以上。

五:一個禮拜最少運動5次。

七:指運動的適量,過分運動是有害的。適量就是要運動到你的年齡加心跳等於170。比如說我50歲的話,運動到心跳120,加起來是170。這樣的運動是優良代謝。如果身體好,可以多一些;身體差,可以少一些,步行運動應量力而行。

6. 家庭和睦,就是養生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教授 萬承奎

有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症50%來自家庭,你說家庭重要不重要?這說明家庭的重要。

在家千萬不要“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成為一個死水家庭,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

我還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有科學依據。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長壽,夫妻健在的長壽,孤獨的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

但怎麼樣把家庭搞和睦了,這是一門學問。必須解決四個問題:第一,要尊敬老人;第二要教育好子女;第三要處理好婆媳關係;第四,這條尤其重要,夫妻要恩愛,這是核心。

夫妻怎麼恩愛?要做到八互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算了,讓著她(他)吧,她(他)只要高興就行了。所以我再說一下,對自己的愛人千萬記住,不僅年輕時愛她(他),老了更要愛她(他);不僅健康時愛她(他),有病更要愛她(他);不僅愛他(她)的優點,也要愛他(她)的缺點。

7. 該睡時就睡,就是養生

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該睡時睡,該醒時醒”,穩定規律的生物鐘比什麼都重要。中醫講,睡眠也是一種養生,它是人體內生髮陽氣的最好方式。睡眠的過程中,也是人體器官恢復、休養的過程。儘量不熬夜,尤其不要突擊熬夜,要知道,不規律的熬夜比固定有規律的熬夜更傷身體。

很多長期熬夜的人都認為,晚上不睡覺白天睡回來就好了,實際上長期晚上熬夜對器官的影響已經有了,白天補覺只能是彌補。常聽有些年輕人說:“我也常熬夜,但身體不錯。就算有不適,多睡睡覺也補充回來了!”那是因為你還年輕,任何改變生物鐘的行為都會對身體有影響,像是熬夜對身體的慢性損傷可能要在很多年後才會出現。

8. 常過“苦日子”,就是養生

過“苦日子”能防癌。“苦日子”的兩個特徵就是吃糠咽菜和勤於勞作。

在飲食上,以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類菜為主,蔬菜較多,粗纖維豐富,既能滿足口味,又能避免肉類產生的有毒物停留過久,減少對腸道的慢性傷害。

生活上,以步行騎車為主,與其天天開車坐車之後再去健身房,不如回到最原始的出行方式。

9. 會休息,就是養生

休息其實可以“治病”。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得病往往是有誘因的,這些誘因常常是勞累、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等。

我們的機體有能力清除病毒,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助其一臂之力,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而休息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辦法。“三分治,七分養”的老話不無道理。

休息對於其他疾病的重要性亦是如此。得病誘因常常是勞累、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等,它們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下降,不是“放鬆了對入侵者的警惕”就是“對內部的搗亂分子熟視無睹或者不明是非、濫殺無辜”。而充分休息能使免疫力得以恢復,對於自限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可以縮短病程,對於進展性疾病如腫瘤能延緩其發展。

生命誠可貴,不該被盲目的工作觀所傷害。


本文參考資料:①杭州日報《做人做事不糾結就是養生》,②健康時報《營養專家的健康觀》,③桂林晚報《國醫大師王琦崇華中醫街開講教您辨清體質好養生》④臻源健康《黃煌:為啥多病的長壽,沒病的早死?》,⑤《洪昭光教授談生活方式與健康》,⑥羊城晚報《人物新週刊之萬承奎談健康》,⑦人民網《中醫養生:專家教你吃什麼彌補熬夜傷害》,⑧齊魯晚報《跟著專家這樣做想不長壽都很難》,⑨健康時報網《別揣著病假條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