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1.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譯文】

天道規律是平衡且自然的,舍多少,就會補回來多少。從某個角度來講,物質方面補回來的也可能會更多些,因為舍的時候不僅有物質方面的,而且還有善良的意識信息方面,所以有時候也會由無形化有形補報回來,成為福德。如果是道人,就可能會獲得功德。假如由於你善良的行為,使更多人連帶受益,那麼補報回來的會更多。但前提是合於天道的舍,才會有合於天道的補報。如果貪得,佔了別人多少便宜,天道規律就會讓佔有者損失多少,也可能損失的還會更多,因為除了物質方面的貪得,還滿足了佔有的慾望,所以才會損失的更多。如果由於貪得給其他局外人也造成了損失,那麼同樣會算在貪得人的身上。損失巨大,可能就不只是一點點物質方面的損失,有的基至會出現大災難,直至失掉性命。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2.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譯文】

天道的規律,就是放下多餘的,補充不足的。而世俗之人則不會這麼做,他們損耗本來就已經不足的東西,而給予本來就已經很多的。

【解析】

如果合於天道的舍就會得到彌補不足之處的回報。比如說錢多身體不好,那麼就要知道停止了,不要再貪得錢財了,捨去賺錢慾念,把機會留給別人,用多出來的時間休養調理身體,就會得到好的身體補報。

但世俗人卻經常按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做,使事物的結果相反。本來這個人錢多身體不好,但他為了賺到更多的錢財,繼續損耗身體,以至於累出大病,用多少錢也換不回來,賺多少錢也無福消受了。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3.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

誰能將有餘的奉獻給天下呢?只有順合於天道者。所以聖人維護事物並不把持事物,將事物做成功了,也不處在有功的位置,聖人是不想讓人們知道他的賢能的。

【解析】

道是運化且包含著萬物的,修道人把自己豐厚的東西奉獻給天下,就會獲得與道合一的信息能量,會獲得道的豐厚加持。修道人看透世間的無常,世間沒有長久的事物,所以並不把持佔有事物,奉獻於天下也是修行法門。但是修道人並不會持著於這樣做,因為為了自己的目的這麼做是違背於道的空無本性的,會由“德”降為“義”葚至於“禮”。(請參考第三十八章)。所以聖人也只有在內心沒有所得的目的時才會那麼做,而不會持著於以舍換道,即使捨去心力幫助人做成了事情也不能居功自傲,因為那樣會把將要獲得的天道補報對沖掉了,得不償失,以至於不使人知道是自己幫助人為好。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