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与孔子的教育言论有矛盾吗?

苗山风物视角


先不论二者是否有矛盾,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从理想状态思考,教育或许能做到,但是从现实来看,没有其现实依据。这句话犯了一个最大错误就是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师生在教育中的关系。

1.片面夸大教师引导作用,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教学,有教必要有学。不可否认教师在教育中需要发挥主要引导作用,创造情景与条件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是,我们忽略了学生群体的复杂性,以及学生成长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谈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或者说根本不会按照老师的引导去做,无法实习知识内化的人,如何能教好?有人会说是教师没有方法,但是现实中就存在油盐不进的学生,他们调皮捣蛋,毫无学习兴趣。你能怎么办?所以,教师教很重要,但是并不起决定作用,学生自主的学更重要,把教和学割裂思考,对教师与学生都无益处。


2.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的人在智力方面有其倾向性,不可能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擅长之处或者说天赋。过去我们不重视基因,认为教育能够弥补很多东西。但是现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进化心理学都证明基因对于个体有重要影响。这个在艺术学习领域表现最明显。例如,有些孩子在绘画上天赋异禀,完全不需要老师怎么教,就能够顺利完成;而一些孩子无论怎么教就是画不好。这不是说这个孩子笨,而是他并不擅长这个领域,缺乏空间感、审美感等。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同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有差异的,甚至于教师无法弥补这个差异。可能无论教师怎么教,他依然学不会。这不能怪教师,也不能怪学生,怪就怪他的"基因"。


3.片面夸大教师的影响,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发展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家庭、社会都有重要责任。孩子发展是一个三维立体化的,我们不能说教师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教师本身时间精力有限,一些问题必然需要家庭或社会解决,教师可控力是有限的。除非他一辈子教一个学生。例如性格问题、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顺便说一句,如今多数家庭将学校教育视为理所应当,乃至于将所有教育责任推卸给教师,而缺乏对自己家庭的反思。毋庸置疑,人生发展中教师对人很重要,但是其他角色尤其是父母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存在"教不好"的学生。因为学生个体有差异,学生自主性的关键、学生发展受各类因素影响。

现在我们再来看孔子的话。孔子说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我个人理解这并不代表他的教育观,这只不过是孔子在"听其言观其行"之后,比较愤怒骂了宰予。而且我倒认为孔子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怎么能因为睡觉就认为他不可雕呢?

孔子教育的核心观点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如果非要扯到教育,那应该是他看到了人的差异性与个性。朽木不能雕,也就是有些人并不适合统一的方法去规定他。


至于二者的比较,我认为没有价值,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本身就是片面的。孔子所说也与教育本身相去甚远。

最后对于专家或名人的观点我们也需谨慎接受,不能奉为金科玉律,而要批判性思考与选择。因为很多时候他说这句话的未必就是他的思想核心,没有谁能保证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偏概全。


教育学人李政林


这要辩证地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现实中一个班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了有的考得很好,有的考得非常的不好,那么单纯在个学校里对学习来说你怎样评判这老师教的不好,学生学得不好呢?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学生换了不同的老师,她的成绩立即就会提升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说这个老师不会教,你怎样确定是这个学生之前没好好学习,之后又好好学习了呢。现实中也确实有的学生换了好了的讲课风格就会学习很好,这个一方面是老师讲课的水平在里面,一方面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

单从学习上来讲,这个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我们的应试教育,导致我们是依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老师教的好坏。我们评判老师也是唯有学生学习,没有其他,2000年的孔子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

我们现在一说到学习就想到学校里面,走入工作岗位师傅带徒弟是不是也是一种学习呢?这个才是我们生活使用的技能。那么在工作上带我们的师傅呢。好多工作的人曾经也做过别人的徒弟,曾经也当过别人的师傅。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也会有上学时候的场景一样,只是工作上我们评判的标准不是学习,而是学会。


陪着孩子一起学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虽然是作为问题提出的,但包含了题主明确的观点,那就是不赞成此话有理,特别是引用了孔子的原话,显得更有说服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如果和孔子的教育言论比起来,显得太绝对化了。

现在网络上许多人吐槽这句话,估计大部分都是教师,说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句话都是受到质疑的。也有一些人替这句话辩解,试图说明这句话的合理性,但这些辩解包括原话在说服力上都显得那么苍白。单纯从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来看,就可以证明这句话的不合情理。



《论语》上说,子我(名字叫宰予,字子我)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意思就是说,子我大白天睡觉(现在学生很普遍了),孔子对他失望已极,感叹说,子我提不起来,不可救药了。那么这句话是孔子单纯从学习成绩方面来说的吗?绝对不是,子我能言善辩,是非常聪明的人,但孔子一定是既不满意他的不好好学习,又不满意他的品质,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他就是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结果怎么样呢?子我后来在齐国做了执政,但是既专横跋扈,又挑拨离间,最后被新兴的田氏家族所灭。孔子对他的行为一生都引以为耻。

孔子可以称得上教师的祖师,被历朝历代尊为圣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历经几千年不衰,甚至为现代教育思想所认同。他都有“教不好的学生”,何况是凡夫俗子呢?


初中语文王老师2


作为一位长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我认为这个观点已异化成一顶巨大而无形的山紧紧地压在我们千万执笔教师的头顶上,成为所有人指责我们教师的理论依据。其实,这个观点也严重违背了我们教师的“祖师爷”——孔子的教育理念。


请看《论语-公治长第五》: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即:学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是“腐朽的木头不值得雕凿成精美的器物,粪土做的墙壁不值得粉刷!对宰予这个学生再批评教育有什么用呢?”。在三千学生中,仅仅因为上课睡觉便彻底放弃了教育,这就是孔子。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品行不端之人,批评教育也是白搭。而对那些可塑之材,他因材施教,成就了“七十二贤人”的美名。注意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成功啊!
再看现代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已被社会异化成“只要是学生,都能被教育成栋梁之才。如果没有,那就是老师教学水平菜到极处”。这与孔老先生的思想不是南辕北辙吗!当然,陈老先生说这句话当时是站在动态这个角度说的,即学生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即为“教好了”,不是一定成才。今天没学好,明天再来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今天教不会,明天可再教。这样看,也未尚不可。

但当今人们却把此话异化成指责老师的理论,学生用,校长用,教育专家用,家长用,社会上所有人都可用了,让一线老师如泰山压顶,透不过气来。把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一咕脑儿推给了捏粉笔的老师,你说公平吗?以上观点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望各位指点!“乡村高级教师”。


乡村高级教师


写在前面的话:不要再纠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了!谁说的都不错,但是拿陈鹤琴跟孔圣人相比较,他不够格,你和我更不够格。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u)也”的正确论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点,很多网友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只有一线教师才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这句话为什么能够引起大家的热议?因为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同。包括我,我至今也一直对这句话有过耿耿于怀的想法。今天我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一,想要弄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不是普遍的真理,就要好好的去了解说这句话的陈鹤琴先生的生平经历。

陈先生一生都是很优秀的,他的家庭环境也很不错。最重要的是,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教授和专家等角色存在。教授和专家善于搞理论研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学生”就是他所有理论中的重要的一条。如果按照他说的话,这是属于纯理论上的说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却完全是在残酷教育生涯中挣扎,自然对这种“高大上”的教育理论产生抵触的心理。陈先生在他的长子出生时,将其作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对其从出生起的身心发展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并作系统研究。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几个能做得到?只能说,他过他的天堂路,说他的专家才能说的话,我们走我们的地狱之路,忍受现实教育的残酷。

二,从最纯的教教育目的去思考问题。

陈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幼教之父”,自然是专家级别的人物。专家的想法纯理论的说法,很多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理论都不能经受住现实的考验。

如果从最单纯的教育目的去思考的话,他说的话没错。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得好,可是他没有说“任何一个学生都能考试得好”。但是,对于老师就不一样了。老师的教也有两种“教育和教学”,现在的应试教育,我们主要是搞教学,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

不过,这不是我们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这里我们又跟陈先生产生了思想隔阂,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对陈先生没好感也很正常。

三,结合现实教育现状,乃至国家教育的最终目的的角度去考虑。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至少,在大多数乡村学校的状况是如此。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已经有点水平,城市的教育也比乡村好很多。

乡村的教育虽然得到一定重视,但是远远不够。想要弄清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有没有毛病,就需要结合目前教育现状乃至国家的教育目的的高层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就目前来说,这句话很不受一线老师欢迎,因为教育体制也限制了这句话的最大的影响力的发挥。如果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那就不是一句教育名言而已,早已经会写进各种教育规章中,现实中完全不可能,这也就说明这句话也只能是一些专家们拿来当做“装点门面的理论”罢了。

希望广大一线教师们也不要太纠结于这句只能“挂在墙壁上供人膜拜的理论”,老老实实的像老黄牛一样拉着犁往前走,遇到“教育难题”要懂得避开,不要到最后累了牛不算,还把自己吃饭的工具“犁”给搞坏了,得不偿失!

注:马云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花钱!”,王健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还有刘强东说:“我不知道奶茶妹妹很漂亮,我是脸盲。”,其实,他们说的都没错,我们说的话就错了,境界不一样啊!


孖无悔观教育


先说说因材施教。孔子曾设私学,收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一个例子,取自《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从例中看出,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相反,如果孔子用公式化的答案统一回答的话,倒是误人子弟了。



而我们现在的授课方式,也注定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校都是统一课本、统一教学目标,几十个学生一起听一个老师讲课,虽然讲课内容完全一样,到最后成绩却差别巨大,这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合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不太适合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正确性在现实中一直也都在被印证着。像各种补习班的存在,省重点学校老师被重金邀请去校外授课等等。很多孩子成绩优秀固然离不开在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是靠课外听更优秀的外校老师的课外补习,才提高了成绩、拉高了分数,这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舍得花很多钱让孩子去听名师讲课的最客观的原因。

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上高中时,我们的数学老师,他自己数学灰常灰常厉害!被称为数学组“大拿”,有些难题其他老师解不出来都去找他,但是,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后来我去一个教数奥的老师那里听了几次课,那感觉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几堂课后茅塞顿开,高考数学成绩一出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同样,即使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遇到了好老师,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可能会出好成绩,可是如果换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的话,即使遇到再好的老师,恐怕换做孔子教一样也是无能为力。毕竟大教育家的孔子,收了三千弟子,也仅仅教出来七十二个“达者”而已。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从现实来说,和孔子的教育言论不但完全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包含在孔子教育思想之内的。


爱上古风


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

没有办不好的案子,只有不会办案的警察;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没有做不好的公务,只有不会做的公务员;

没有赢不了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

没有断不了的案子,只有不会断案的法官…………这些理论对吗?答案明摆的的,不用回答,没人问为什么。这个社会奇吧不少



杜鹃花149128626


个人不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学生教不好,不能将全责推给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也不是神仙。因此,我很看不惯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去学校找老师的麻烦。孩子没学好,父母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对孩子的家教如何,是否一味地纵容孩子的过失,使其越来越不服从管教。

相反,不会教的老师也有可能出来优秀的学生。因此,古话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那些一味地将责任推给老师的人是应该好好想想了。


WeMoney


孔子是大教育家,是圣人,弟子3000,可是孔子真正教育成才的也不过72人,有的学生连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无可奈何,何况我们这些老师?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太绝对了,把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于老师,是不对的,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可以尽全力去教学生,但是真遇到“朽木不可雕”之类的人,也束手无策。何况现代的教育,不准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老师除了对学生教育外,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方法,想把每一个孩子都教好是不可能的。


_WJ569


“教的好”不能定义为每个学生都被培养成优秀人才,因为个体不一样。但,正确的教育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陈鹤琴老先生的话是正确的。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准的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不能因某些学生出现问题而否定教师工作,就像农民辛勤耕耘并不能使每一粒种子都结出硕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