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上的乾陵,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座二帝合葬墓,里面至今安睡着唐高宗李治以及一代女皇武则天。


乾陵前面并立着两块巨大石碑,西侧的一块是李治的述圣碑,上面刻有武则天亲自为丈夫撰写的5000字歌功颂德碑文,而东侧的一块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只字片语而得名。


帝王驾崩后立碑刻传乃是惯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墓前为什么偏偏是一块无字碑呢?


对于这个问题,民间有三种不同说法,笔者简述如下。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说法一:武则天认为自己功劳太大,一块碑文远不能承载其丰功伟绩。


从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高宗执政算起,至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实际统治王朝长达45年之久,其中正式掌权23年,女皇岁月15年。


由于武则天善于治国,知人善用,整顿田制,奖励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所以在她执政期间,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复兴,军事强大,有“贞观遗风”的美誉,更为之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诚然,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能力与历史功绩不容置疑,她的威名不但盖过了丈夫,也盖过了诸多子孙后代,是盛开在大唐盛世里的一朵荣耀之花。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说法二:武则天认为自己罪孽太深,无颜撰写碑文。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人称赞她的千古功绩,也有人诟病她的行事人品。


武则天的最大“罪责”无疑就是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唐代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更是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中揭露了武则天的累累罪行,认为她妖媚惑主,牝鸡司晨,是最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


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执政期间为了巩固统治,确实重用酷吏、培植党羽,还杀害了很多反对她的李唐宗室以及朝中重臣。另外,武则天晚年骄奢淫逸,宠幸男宠,也成为后人诟病她的主要罪证。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说法三: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


这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该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坦然睿智的女皇帝,她既不想吹嘘自己的功绩,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责,她不想用碑文树立自己的形象、左右后人的判断,她只想任由“千秋功罪后人评”。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以上三种说法乍看之下都非常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却又都不合逻辑。


以上三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碑无文”似乎是武则天自己的意思。但是,这明显与史实不符,因为帝王的碑文向来是继任者负责安排撰写的,不会出现帝王本人死前下诏要求如何撰写碑文的情况。笔者认为,武则天自己授意不刻碑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便是帝王,也没有这个先例和权利。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那么,武则天无字碑诞生的原因又到底是什么呢?笔者简要分析如下,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武则天驾崩前后,是唐朝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


先是宰相张柬之等发动了神龙政变,改周回唐,拥立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辟,韦皇后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大有效仿婆婆武则天之势。


然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又联手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消灭了韦氏集团。唐隆政变的结果是,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接着,唐睿宗李旦退位,太子李隆基登基,是为唐玄宗。但混乱仍没有结束,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又发动了一次政变,除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就此,此起彼伏的“唐朝政变时代”才算告一段落,而此时武则天已经驾崩了将近十年,根本没有闲暇考虑撰写碑文之事。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她死后的封号一直在变,一直没有定下来,直到五十多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武则天的名号才正式被确定下来,叫做“则天顺圣皇后”。

写在武则天无字碑上的隐笔:传说美如画,真相寒彻骨

到底是皇帝还是皇后?连名号都没确定,自然是无法撰写碑文的,这是其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武则天死后,她的继任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李显虽然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但二人的母子感情并不好。


李显记恨武则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武则天曾将李显由皇帝废为庐陵王;第二,武则天改唐为周,篡夺李家江山;第三,武则天滥杀李唐皇室子孙,这其中还包括了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永泰公主。


一方面武则天是李显的母亲,李显如果在碑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行,这有悖于孝道。另一方面,武则天也是李显的仇人,李显如果在碑文中歌颂武则天的功绩,又有悖于本意。所以,李显干脆不给武则天撰写碑文,给她留下一座无字碑。


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情况与李显也大致相同,他们作为李治与武则天的共同后代,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说这段是非。而且,到了武则天的名号终于确定之时,她已经驾崩了半个世纪,孙子李隆基也实在没有那个孝心,也没有那个必要去补写碑文了。


综上,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诞生,笔者认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三种说法均不可信,而是有更加深层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真相往往就是如此,既不浪漫,也不传奇,而是寒彻入骨,令人唏嘘。


武则天无字碑,看似无字,实则处处是隐笔,处处是文章,写尽了世态炎凉,写尽了人间冷暖,写尽了权谋争斗,一幕幕,一桩桩,都是历史的印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