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书法创作怎样用好“枯笔"?

我自飞扬66


枯笔是笔毫墨少快干时,在行笔中出现的,笔画中有丝丝飞白的笔触。

在书写中,由于笔毫有时含墨少,不能平拖而出,笔画浮于表面,在行笔时,笔尖顶着纸面逆行,边行边按边提顿。以写出沉着的笔画来。枯笔有沉郁、苍古、老辣和淡远的意趣。在创作中,一笔书写多字,墨色由浓到枯渐变,有自然渐变过渡,也形成一种节奏变化。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南宋张即之《杜甫诗卷》时露飞白,行笔果断,干脆利落。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张即之书《杜甫诗卷》。











神韵轩书法


分享几点自己的书写过程中写出“枯笔”的小经验:

1、纸张粗糙容易写出枯笔。

有些宣纸纸面很细腻,比太容易写出枯笔。手工纸、毛边纸等纸面粗糙的纸张则容易写出枯笔。

2、干笔蘸墨容易出枯笔。

多数人在书写之前都有先把毛笔用清水润湿,然后再蘸墨书写,这样写不太容易写出枯笔。直接用干笔蘸墨,容易出枯笔。书家王铎就喜好用这种方式,干笔蘸墨,一口气书写几十个字,前半段字迹浓重,后半段字迹干枯古拙,前后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不过这种方式对书家的书写功底很有要求。一般人笔毫墨少了写出来的字不成形。

3、调过的墨容易出枯笔。

大家可能认为淡漠不容易出枯笔,浓墨不容易出枯笔。淡漠不容易出枯笔是真的,但是浓墨也不容易出枯笔。枯笔也叫“飞白”,既然是飞白,对书写速度自然有要求,问题在于若用浓墨,速度提起来之后容易断掉,反而不容易出枯笔。书写之前把墨调一下,反而容易写出枯笔。

4、偶得的枯笔最珍贵。

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到,好的作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写出来的。看来大书家同样也面对一个困惑,就是越想把字写好可能越写不好。其实写枯笔也是这样,为了写枯笔而写枯笔,写出来总是不尽如人意,反倒是一个不小心写出来的枯笔,连自己都会眼前一亮,别人看着也觉得养眼自然。

(王铎书法)


水滴国学


枯笔主要用于行草书及隶书,篆体字及楷书宜慎用。有一位楷书大家认为,楷书绝对不允许出现枯笔,出现就是败笔无疑。这种说法有点武断,但的确有一定道理,纵观欧赵颜柳四大体,的确鲜有枯笔。好在楷书不求快,有的人甚至会一笔一舔墨。



在行草书创作中,一旦下笔,墨水自然会逐渐耗尽,枯笔不可避免就出现了。问题就在于自然出现的枯笔恰恰会营造出老辣,苍劲,悠远,古拙等独特的书法艺术效果,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神奇美妙之处。正因为如此,有的书法家会刻意停留在枯笔状态,继续推挤出来一个甚至好几个字来。



我的看法是墨尽就宜舔笔,如果一定要追求老辣遒劲的效果,只要笔锋没有完全散开,还可继续行笔,一旦发现笔锋全部散开,完成笔下最后一个字,必须舔墨,否则就会显得一团乱麻,而且会显得矫揉造作,失去率真,凡事都有个度,过尤则不及。



古代书法家在运用枯笔这方面都做的很好,很少见作品中大量使用。可以这么说,大量使用,甚至通篇使用枯笔,是今人的任性而为,看上去扎眼,摸上去扎手,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



回答就到这里,不妥之处,大家指正。

随文附上书法作品两幅,请大家不吝指教一二,永书我先行谢过。


永书101


枯笔最难写,难于写实笔。

请看拙笔大狂草:浓淡墨、飞白线、长笔画三结合。

月落乌啼霜满天……,所以多出飞白书。一行白鹭上青天,亦拉枯笔线,古帖中未尝能见。




王乃栋说书画


书法创作怎样用好“枯笔"?

枯笔是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实际书法中的枯笔多是笔毫中的墨汁将要耗尽而出现的枯涩。

枯笔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枯笔多见于行书尤其是草书,因为行书、草书讲究连贯,尤其草书其笔势不可中断,频繁的蘸墨,笔势便不能顺畅贯通,“一气呵成"的最后便会出现枯笔。枯笔的淡涩与饱笔的浓润便形成对比,往往给作品增添自然的气韵,使作品变得更丰富、更具有艺术特色!楷书之中尽量不要把墨写枯,那样会影响楷书的遒润,使得字形笔画毛糙神伤。

枯笔没有多少难度,关键是用的恰当自然。

有意识的枯笔表现在创作布白时刻意为之。一幅作品中,除了气息相连之外,还要注意字间距的疏密变化、单字的丰富变化、同字的差异化。这些丰富的变化除了线条灵动以外,可以以枯笔的形式来表现丰富的形态与笔势。

无意识的枯笔是在即兴创作时产生的。即兴创作是书法创作中最重要的创作形式,更利于出精品。此时,或喜或悲,或怒或忧,情感之浓烈,其浩然之气一并倾于笔端,这时一定会出现枯笔。这种自然的枯笔,必然把作者的情感世界流露于笔端,展现于笔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自然形成的枯笔是一种奔放的情感,是一种残缺的美。

最后还要提示您谨记三点:

1、枯笔只能在雄厚的书写基础上产生。

2、虽然是枯笔效果,但仍旧要保持中锋运笔,切勿侧锋刷出枯笔。

3、枯笔效果不能多用,一幅作品中有一两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乱用、烂用枯笔会导致丑书。


我就是竹韵


书法创作怎样用好枯笔?

那么,在书法创作中怎样用好枯笔呢?我们不能故意或着意去表现,那样做作。正确的方法,还是要从自然书写中加以调控和运用。



一是在行草书中的运用。大家知道,行草书除点划、结构、章法特征外,最主要强调的是它的贯气、行气。为了写出它的气韵生动,书家们一次醮墨,行笔要连续写出好几个字,其墨色也由浓、润渐次至枯,才再一次醮墨。这样一个回环,即是书法家们高超的笔法与墨法的表现,又是书写者自然流露的情感所使然。我们从王羲之、怀素、王铎等作品中就能看到,其枯笔在整幅作品中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又是那么的精彩亮眼!行草书中的枯笔比较频繁,正因为用墨的浓淡、干湿对比强烈,才烘托出了其内涵的满纸云烟,丰富多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墨饱时行笔快而轻,墨枯时行笔要慢而重。要枯中见滋润、枯中见骨格。最忌柔弱虚怯,飘渺无形。



二是在表现碑版金石味中的运用。大家知道,我们在书写篆隶及北碑的书体中,一般不用加太多水的墨,而要用浓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胶质含量高,着纸后水分渗透力差,才能在挥写中,用笔表现碑版文字的浑厚、坚涩、锈钝、苍茫感,从审美角度上关照,就是要表现它的金石气。所以,我们在创作篆隶北碑作品中,一定要用浓墨。具体挥写中,要与行草书区别对待的是,写碑版书时,要多用浓润之笔、少用枯笔表现,否则,整体不能气象浑穆、整肃端严,而失去碑版应有的金石之气。



以上两个方面的运用,是枯笔在书法中着力表意的两个关键点。要运用好,我们只有在学习前人经典作品的基础上,从大量地书写实践中去掌握它,除此而外,没有可走的捷径。所以,爱好书法的师友们还得用心加把劲啊!

我是晋风,如果觉得我回答满意的话,请给一个关注。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中国书法讲究墨色的变化,墨与水相融合可以演变出无穷尽的墨色层次来。在书法创作中,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识、情绪,合理使用枯墨,往往可以给作品增加感染力。

那么,枯笔怎么写呢?下面具体告知方法

1、枯墨写法。是在浓墨基础上变化的墨色,比浓墨燥些,方法是蘸浓墨一定程度,待写到需要表现枯墨之处正好是干笔,用笔皴出来的字,自然是枯墨效果。

2、枯墨要领。枯墨效果的关键是蘸墨的多少和浓度的比例,心中要有数,应以经验判断为妥。不然蘸墨太少,干笔皴字未写完就已无墨,不好续蘸;或者蘸墨太多或不够浓,在需要表现枯笔的地方尚湿,写不出枯墨效果。

3、实例说明。附图王铎草书《鲁斋歌》(局部)为墨色变化应用中枯墨的样例。墨色轻重,行笔速度均掌握得较理想,达到了枯而不燥的效果,墨色运用与营造文句的气氛相协调,值得借鉴。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友们有所帮助。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日书法技巧分享!


麓风轩


用生宣纸书写,临帖也容易出枯笔,不用过多设计的。如果是半生半熟宣纸,只要行笔疾速也容易出飞白的。




狂草控


书法中的枯笔怎么用?枯笔是怎样形成的?是众多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书者所困惑的。它起现在书者在笔法、章法、墨法等上的造意深浅有关。

什么是枯笔?枯笔是在书写过程中,笔毫内的墨汁将没有的时候,表现在纸上飞白。这种飞白是字体点画运行中的飞白,与结构飞白有区别。结构飞白是点画分布而形成的。整体章法上也可布置飞白,以形成黑白上的变化。而枯笔只是运笔过程中出现,形成书画中黑白相兼的布局,它现于书者对笔法、运笔的运用功力。

枯笔在作品中运用很重要,枯笔时行笔速度要慢,所谓润笔易快,慢则成墨猪;枯笔宜慢,快则无形。两次沾黑要有谦让,不可平头。就是说第一行与第二行不能平行,要让开。枯笔在作品中起点缀作用,不宜太多。

总之,想让枯笔运用的好,必须对笔法、运笔、墨法要精,做到熟能生巧之效果。必须苦练基本功,悟出用笔的技巧来,才能够用好枯笔

个人见解,请凉解。


飞鹰94806


书法如何使用好枯笔?

书写作品为了达到枯笔润笔的巧妙使用,必有注重用笔与墨法的了解和如何运用问题,搞清楚了如何出现枯笔的险峻之气象。才能够运笔自如充裕而纯熟运用之。

墨法,古人称之为“血法”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古人云“以润取妍,以枯取险。”

又云“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

由此燥墨才有出现笔画的枯笔,出现飞白,那么如何才能适宜的运用燥干之水墨,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墨,这就是一种?笔墨的关系,用笔水墨必须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调墨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枯笔之际,必须运用干燥水墨,以干研墨去湿润点笔。且有飞白出现。

笔画用笔,根本是笔锋,成功于水墨。所有墨水到处皆有笔,笔与墨,相辅相成,因此达到枯笔就要把墨调到燥干,少许水润,则有成与枯笔形貌。

枯笔的目的达到一种险峻,一般浓墨疾速出锋会有枯笔,古言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知用笔就会用墨。

因而,书写根据宣纸,笔,墨,三者处理好。生熟宣纸对于枯笔也多少有一定的作用。

唐代太宗文皇,善飞白字。即用枯笔,出现一种苍劲有力之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