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72集07 全文1608字,閱讀需5分鐘

【天下樞要,在於尚書,尚書之選,豈可不重?而間者多從郎官,超升此位,雖曉習文法,長於應對,然察察小惠,類無大能。宜簡嘗歷州宰素有名者,雖進退舒遲,時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職周密。】這段話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十二《後漢書二》。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天下最重要的職位在於尚書,尚書的選拔豈能不重視?然而現任尚書大多是從郎官提升上來的,儘管他們通曉文法、善於應對,但這只是小聰明,大多沒有辦大事的能力。因此,應當選拔那些做過州官,而且素有名聲的人來任職,他們應對雖然遲緩,有時甚至比不上別人,但他們一心向著國家,忠於職守而且辦事周密。

“天下樞要,在於尚書”。“樞要”就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位置。“尚書”,用現在話說就是部長級的幹部。“尚書之選,豈可不重”,所以尚書的選拔怎麼可以不慎重?譬如,民政部要管理整個國家的民間社會事務,這些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用錯了人,那將影響千千萬萬人民的正常生活。再譬如教育部,如果用錯了人,制定了不合時宜的教育政策,那甚至會影響整個民族的素質。然而,選拔尚書,往往比較多的情況是“從郎官,超升此位”,這個“郎官”就是副部長,通常都是把副部長提升上來當部長。這有什麼弊端?郎官雖然“曉習文法”,他雖然很通曉這個部門的事務,譬如起草一個文件報告,撰寫一個領導的發言稿,甚至於答記者問等等,他都能夠應對。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然察察小惠,類無大能”。但這些只是小聰明,大多沒有辦大事的能力。也就是說,做副職的人往往善於體會領導的心意,他能很好地配合部長工作,部長安排他去做一件事,他能盡心盡力完成,部長使用得很順心,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比較喜歡這個副部長,等他要推薦候選人或後繼人才的時候,可能就會推薦這個跟他配合得很好的人,但是這是出於情感的考慮。這個副部長配合得好,很可能只適合於輔助性的工作,假如要推薦他做部長,因為會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親自決斷,所以就要考慮他做事有沒有魄力,有沒有領導的素質和決斷的能力。

由於每個人的才質都不一樣,所以推薦正職領導不能夠僅憑情感去判斷,還要理性、慎重地去評估。

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人擔任尚書?這裡說,“宜簡嘗歷州宰素有名者,雖進退舒遲,時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職周密”。這個“簡”就是挑選、揀選的意思。因為尚書是一國某個行政領域內的最高長官,所以要找那些當過州宰,也就是當過省長或省委書記,而且頗有政績和口碑的人來擔任。因為這些人有真正治理一個大省的經驗,讓他來負責全國性的事情,比較有把握。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雖進退舒遲,時有不逮”,雖然他可能在應對進退的過程中,反應不是那麼快,或者說口才、禮節都沒有那麼到位,有時會有一些疏漏,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然端心向公”,但他都是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做事。做省長、省委書記的時候,他不但考慮事情要為上千萬人、甚至上億人著想。而且還因確有政績、造福一方而享有盛名,所以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這都是真正做出來的。“奉職周密”,他做事很冷靜、考慮問題很周全。身處這麼高的位置,必須要有足夠的定力,而且位置愈高,需要的定力愈強,要能夠做到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所以,選擇部長這樣重要的官員,首先要看什麼?古人告訴我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首先要看他的胸懷、他的氣度,是胸懷天下、心繫蒼生,還是目光短淺,總想著自己個人、家庭的私事。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然而,這個氣度不是那麼容易培養出來的。一般而言,看得到的東西好培養,譬如說口才、專業素質、演講能力等等,這些是看得到的地方;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就很難培養了,譬如一個人的胸懷、氣度、人格特質,這些都看不到,但是這些恰恰是選拔人才應最先考慮的因素。

一個副部長,如果沒有胸懷天下的心,如果沒有獨自決斷、治理眾多百姓、處理紛繁複雜政事的歷練,那將何以擔任部長的職位?當然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任何事情也都有例外。

這裡的重點是,選擇主管一國事務的官員,要選擇那種有胸懷、有氣度,而且有治理大省經驗、享有盛名的州宰,這樣比較有把握。

身處高位,要有足夠的定力,位置愈高,定力愈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