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有天賦人家也不一定愛用,你想看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沒門!泡妞才是王道.

——題記

他是一個天才。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衛生清潔工,兩天時間攻克了教授公佈在走廊黑板上的高難度數學題;

不到一週的時間,拿下學院中全體數學教授兩年才攻克的難題;

經常在麻省與哈佛來往,用哲學歷史知識在三分鐘搞定一個在名校讀書的“傻瓜”;用自己熟知的法律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成功開脫。——這就是天才少年威爾!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他是一個問題少年。

從小成為孤兒的他浪跡街頭,與自己的死朋爛黨混跡於酒吧,打架鬥毆無所不能。

在男女問題上,更是放蕩不羈,毫無真誠可言。

就是自己最心愛的女孩,他仍然以一副玩世不恭,不說半句真話的虛假之態對待。

——這就是問題少年威爾!

威爾,威爾!

《心靈捕手》中的主人公,他用他超人的天賦征服了一向自命不凡的教授藍波。

他也用他屢教不改的惡劣行徑讓法官傷透了腦筋。

面對自己的天賦異稟,這個問題少年將何去何從,命運的轉手會將他推往何方?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這是我在觀賞這部片子之前二十分鐘最想知道的一個問題。

但隨著影片的逐漸深入,我知道這樣的發問未免過於低俗,片子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高人一等的編劇與導演,並沒有將這部電影侷限在一個問題天才少年的改邪歸正的層面上,而是藉助這個孩子不斷修正自我的過程中,滲入了人之發展的歸宿探討。

天才與問題之間

天才就是天才,天才的存在無須理由的支撐。

可問題不能就是問題,問題的背後總會有其存在與發展的必然。

威爾從小失去了母親,自幼在酒鬼父親的威嚇下長大,缺失母愛的柔慈,威爾的世界中充滿了暴力,充滿了激憤。粗暴的動手,骯髒的語言成為了威爾釋放宣洩自身情緒的唯一方式。

外表的躁動不能撫平其內心創傷,肢體的舒展不會開啟他封閉的心靈,事實上威爾一直自閉著自己的心靈,安全感從來沒有眷顧過這個受傷可憐的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自己最心愛的女孩,威爾都沒有真誠相待。他在封鎖自我的同時,又在渴望嗅到世界的味道。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知遇與獲取之間

無所事事的威爾被藍波教授發現後,似乎有伯樂識千里馬意思,威爾的生活被推向了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

要麼與藍波教授合作,成家成名,領取高額工資,要麼繼續與一群爛黨廝混,甚至將牢底坐穿。

在另一個重要人物沒有出現之前,藍波的知遇與威爾的感恩之間就不可能輕易地畫上等號。

藍波是個自以為是之人,強人一頭的數學能力使他獲得了“數學界中的諾貝爾獎”。可是想更上一層樓的他卻長時間倒在了一條超級數學難題下,力邀威爾加盟也是藍波的一種無奈與必然的選擇。

可不久,威爾將答案寫在一張紙上遞給藍波時,很自信的說道,那一定是正確的。你看藍波那種激動與嫉妒的眼神。

當他為自己的計劃得逞而暗自慶幸時,威爾卻用火機燒掉了那一頁紙,讓那剛剛復出水面的結果瞬間化為烏有。

藍波自以為用自身已經擁有的地位與名譽給予了威爾一切,金錢名譽。

可在這些面前,威爾毫無所動,他不屑一顧。

不是因為威爾的崇高,視金錢如糞土。而是因為威爾的問題,他正用他一貫的封鎖心態對待每個人,當然也包括那個會給他帶來一切的藍波教授。

在有目的的知遇中,在有問題的心態上,這一切本身就有著永遠都無法溝通的障礙。結果,一個只能是跪倒在地,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一個依舊我行我素的瀟灑與逍遙。

所以,將威爾推向心理醫生,試圖解決威爾一直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為自己服務,成為了藍波教授必然的抉擇。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埋沒天賦與尋找幸福之間

這就引出了本片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心理學教授尚恩。

尚恩用自己的親身故事感染著威爾,讓威爾逐漸懂得了感受愛情——

此時能喚起威爾愛之覺醒的最好暖氣,讓威爾懂得了學會珍惜——

活著就好,一切都是為我而存在。在與尚恩的相處相知的過程中,威爾能往日的痞氣,走上了一個迴歸正常人的軌道。

但在迴歸中,當威爾的心理健康程度達到某一個標準時,必然會對自身的存在與周邊世界進行清醒狀態下的辨認。

威爾開始在講藍波與尚恩之間尋找一種對比。藍波是為自我的名利提升了他生活的質量,尚恩卻在鼓勵他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當藍波發覺威爾的心理逐漸健康,卻依然沒有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行事,他又開始緊張了。因為藍波的成功必須要藉助這個數學天才的介入。

他滿以為自己給定的優厚待遇不能讓處於問題狀態下的威爾屈服,那是威爾因為心理的疾病缺少理性的考量,而病情去除的威爾仍然沒有對藍波的設定的圈子無動於衷,則無論如何是藍波沒有想到的。

在電影中,藍波教授與尚恩教授有一段精彩而激烈的對手戲。主要是辯論作為心靈輔導師應該將威爾改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藍波:威爾為數學而生,他是數學界的天才,只有在數學中,他才能想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才能使他成為人之驕子,才能使他的一生富有意義。

尚恩:威爾首先是一個人,他在某方面的天賦是他作為一個人生命因子的一小部分。他不必為誰而生,他就是他自己,選擇成為什麼樣子的人,是他個人的事。

事實上,受尚恩的影響,威爾在逐漸釋放自己心靈的同時,也在開始思索關於自我存在價值的思考。在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別人給予的生活中,雖然存在巨大的物質差異,但威爾勇敢的選擇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一個浪蕩小子到數學精英的轉型?天賦和幸福,你會如何選擇?

——埋沒天賦,踩碎路上的絆腳石;

尋找幸福,走上人生的獨木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