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2020:穩字當頭決勝第一個百年目標

2020:穩字當頭決勝第一個百年目標

2020大勢前瞻——推進經濟治理現代化(5)

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問題多點交織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要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創新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後一步”作出堅實努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課題組

展望2020年,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特別是實體經濟不振引發全球經濟減速、金融風險上升。國內面臨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深化、製造業經營困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較大、財政收支平衡壓力突出等問題。但我國經濟具有超大規模性,調控政策仍有一定空間,擴大金融等領域對外開放增強發展新活力,深化結構改革增加發展新動能,創新驅動拓展發展新空間。

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不利因素明顯增多

(一)實體經濟乏力引發全球經濟減速和金融風險上升

不同於以往金融風險爆發衝擊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進入下行週期,減速效應將進一步向服務業蔓延,2020年實體經濟增長減速可能觸發股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調整以及債務違約率上升等一系列連鎖反應,由此導致實體經濟減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險上升,增大世界經濟下行壓力。

(二)貿易摩擦抑制全球投資和消費增長

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升級,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風險。由於經貿摩擦短期內難以根本性緩和,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動能趨弱,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不足,全球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全球製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開支將繼續走弱。

(三)全球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空間有限

主要經濟體在2019年中期啟動新一輪降息週期,2020年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取向,但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在弱化。同時,美國減稅刺激作用逐漸消退後,IMF等國際組織呼籲美國等發達國家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受赤字和債務規模上限的制約,預計2020年各國財政政策空間有限。

(四)先行指標預示著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黯淡

從先行指標看,2019年10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指數為49.8,連續6個月在榮枯線以下;2019年10月,OECD綜合領先指標已回落至99.1,創2009年9月份以來近10年新低。從機構預期看,2019年10月,IMF《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0%和3.4%,較當年春季報告下調了0.3和0.2個百分點。

國內經濟發展基礎堅實

(一)多領域開放舉措加速落地,增強發展新活力

近期,我國在深化製造業開放、加快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完善對外開放法律法規體系和更大力度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一是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涵蓋信用評級、理財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金融機構類別,以及涉及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和准入門檻、縮短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過渡期時間等方面。二是新佈局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集聚帶動效應明顯。三是全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大力強化執法,杜絕強制技術轉讓,完善商業秘密保護,依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四是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推動製造業、農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我國在不斷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層次的開放邁進,並通過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舉措落地,將為經濟增長增添更多活力。

(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塑造發展新環境

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大幅提升,位列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第三名。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總之,外商投資和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有助於激發我國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塑造發展新環境。

(三)供給體系不斷優化,壯大發展新動能

當前,面對全球科技變革加速推進的新形勢,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提升,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穩步提高,工業內部結構優化升級,製造業逐步向中高端邁進。總之,我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供給體系不斷優化,新動能快速壯大。

(四)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拓展發展新空間

目前,我國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消費環境不斷改善,互聯網革命破除二元結構短板,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會不斷加強。總之,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可以有效應對嚴峻複雜外部環境的衝擊,拓展發展新空間。

國內兩難多難問題交織

(一)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依然存在

一方面,已徵關稅的後續影響存在,對我國製造業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另一方面,貿易摩擦存在向科技乃至金融等領域延伸的可能性。我們始終要清醒地認識到,中美貿易摩擦的複雜性、艱鉅性和長期性。美方試圖通過貿易摩擦收取關稅利益並讓製造業迴流美國,通過製造科技摩擦重構全球產業鏈,遏制中國創新活力。

(二)製造業面臨困難增多

一是製造業企業經營成本較高。二是發展信心受到衝擊。三是製造業技改投資多以節能、環保、安全改造項目為主,帶有一定的被動性,而設備工器具更新改造投資不足,對提升產成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促進效果不大。四是內外部需求不旺。

(三)部分領域就業壓力有所上升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整體延續穩定態勢,但部分領域就業壓力有所上升。從大數據監測情況看,自2019年3月份以來我國企業互聯網招聘數量大幅收縮,製造業企業招聘意願最為低迷,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企業招聘形勢嚴峻。就業壓力上升的主要領域包括:外向型部門就業壓力顯現;淘汰落後產能部分地區失業風險仍然較大;智能應用導致低端技術崗位數量縮減;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四)財政收支平衡壓力突出

當前,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顯著放緩和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現象並存。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更為突出。一些地區“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增長較快,財政收支壓力尤為嚴峻。

(五)債務問題仍有隱憂

一方面,企業債務風險加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存困難增多的情況下,我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債券違約情況有所增多,債市風險趨於上升,給後續企業債市融資增加了更多困難。另一方面,到期債務風險問題突出。在當前地方財政特別是基層財政收支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到期債務風險問題突出。

2020年我國主要經濟目標預測

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問題多點交織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要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創新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後一步”作出堅實努力。

(一)生產側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工業生產波動下行。在總需求難有明顯好轉、企業效益不佳、經營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下,工業生產將延續波動下行態勢。當然,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動能有望繼續快速成長。預計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左右。服務業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一是《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將在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二是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特別是對金融業投資意願較強,為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初步預計,2020年服務業生產增長6.9%左右。

(二)需求疲弱態勢有所緩解

投資增速將溫和回落,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一是在連續多年減稅降費政策逐步顯效、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企業融資環境轉向寬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製造業投資增長狀況有望回暖,但增長脆弱性仍然較強。二是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壓力,開發商融資渠道收窄,企業到位資金趨勢性下行,房地產企業拿地和建設更趨謹慎,房地產投資增速將趨緩。三是地方政府專項建設債券有望繼續加碼並加快發行,考慮到所籌資金可以作為基建項目資本金,將會撬動更多資金進入基建領域,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穩中回升。預計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5.0%左右。消費平穩增長,超預期下拉因素有所緩解。在促消費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就業和收入形勢總體穩定、消費短板加速補齊等有利因素支撐下,消費需求將保持總體平穩運行。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的影響逐步消除,各地銜接政策進一步明確將緩解國五國六標準轉換帶來的觀望情緒,汽車消費將觸底企穩,對消費的下拉作用趨弱。此外,商品零售價格漲幅將較2019年有所提高,支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但是,就業承壓、高負債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仍然存在、消費供給短板尚不能滿足新需求、服務消費發展不規範等問題給消費平穩增長提出較大挑戰。預計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左右。出口壓力較大,貿易摩擦影響依然存在。全球經濟仍將延續下行態勢,外部需求不旺,特別是貿易摩擦的後續影響逐步顯現,我國出口面臨較大壓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進口需求難以明顯改善。預計2020年美元價外貿出口將下跌3.0%,進口將下跌5.0%左右。

(三)物價水平延續分化格局

肉價繼續推動消費價格,核心通脹呈趨弱態勢。一是社會總供求關係依然寬鬆、貨幣流動性不會“大水漫灌”,居民消費價格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核心CPI存在進一步走弱態勢。二是糧價保持基本穩定。糧食產量連續豐收以及庫存較高等因素抑制糧價上漲,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穩定有助於消費價格穩定。三是全球經濟面臨疲軟態勢,石油等大宗初級產品價格難以大幅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四是生豬市場供需矛盾將會持續,2020年上半年供給衝擊造成的豬肉價格上漲壓力依然較大,到下半年後將有望逐步緩解。綜合來看,居民消費價格將溫和回升,初步預計2020年CPI上漲3.5%左右。工業品價格將延續下滑走勢。內外需仍面臨下行壓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穩中趨降運行態勢,企業家通脹預期有所回落,鋼鐵和建材價格缺乏堅實增長基礎,工業品價格尚不具備反彈的支撐條件,綜合考慮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的影響,預計2020年PPI將下跌1.2%左右。

穩字當頭,決勝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

(一)穩字當頭,全面做好各項經濟工作

堅持穩字當頭,將“穩”貫穿於收官之年始終。

首先,工作總基調繼續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穩經濟、穩社會、穩政策、穩預期,在穩的基礎上,持續用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提質增效。

其次,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沒有穩定,經濟轉型關鍵期的各類社會矛盾可能凸顯,不僅經濟建設可能遭遇波折、改革遭遇坎坷,而且民生福祉可能會受到損失。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從穩就業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多措並舉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不僅要穩定就業總量完成既定目標,更要通過改善就業結構,精準施策推動就業質量的提升,發揮出我國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大學應屆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特別是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從穩金融看,既要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也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引導保險公司迴歸保障功能。從穩外貿看,面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複雜嚴峻外部環境,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顯得尤為重要。從穩外資看,要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推動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穩定增長。從穩投資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切實增加有效投資,穩定基建投資,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從穩預期看,既要做好預期管理,持續提振市場信心,調動投資者、消費者的生產、生活的積極性,也要全面落實好各項政策舉措,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穩定市場預期。

此外,還要穩房地產、穩物價、穩槓桿、穩步提質等。房地產調控新增“三穩”要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建立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主要任務集中在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等與民生相關的舉措,這些都是支持合理住房消費的表現。2020年,因豬肉價格引致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壓力將有所上升,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金融風險有所緩釋,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去槓桿”逐步轉向了“穩槓桿”。在處理經濟增速和質量的關係上,要保持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二)理念先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將超過14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6.6%左右。但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進程尚未完成,人均GDP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提升潛力。“發展仍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國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是必要的,必須要保持就業基本穩定和民生不斷改善。

高質量發展是在保持適度增長基礎之上,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我們追求的是科學發展,是符合新理念的發展。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的關鍵,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收官之年,各地區各部門應當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克服“本領恐慌”,擺脫“路徑依賴”,努力找到做好經濟工作的抓手和關鍵。比如,要崇尚創新,切實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又如,要厚植開放,無論是沿海地區還是內陸地區,都要以更開放的視野、更廣闊的格局來籌劃部署經濟工作。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一個有機整體,哪個方面做得不到位,發展都會受到影響。2020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內外部風險挑戰,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而要解決好發展問題、實現量的合理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也不能為了增長而放鬆了對生態環保等方面的要求、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折,不能為了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只有科學落實、統籌推進,才能讓新發展理念真正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政策協同,宏觀調控政策形成合力

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面對當前政府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在戰略性和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通信網絡、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以及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方面,仍有較大投資空間。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與以往僅強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不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範圍和工作力度將更大。並且,首次提出“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這就是要大銀行業務向基層延伸,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等方面入手,在支持民營小微企業、“三農”等方面,充分發揮大銀行先天的客戶存款多、資金成本低等優勢。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這是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的具體體現,統籌多領域政策措施,有利於各部門及利益相關方在制度框架下共同解決發展問題。

(執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鄒蘊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