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抗击疫情处于关键攻坚期,为加强统筹布局,精准助力,协作共推,更好地为基层社区、妇女家庭服务,把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和妇女儿童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南京市妇联建立分片工作机制,致力于工作资源互通、工作经验共享、工作成果相融。

今日起,我们集中推出东片——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在战疫期间涌现的那些人与事,感受作为主城区妇联人在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妇联改革的进程中展示的巾帼风采和坚韧力量。

分片组对,只为攻坚破难。

携手并肩,共迎春暖花开。

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党有号召,妇联有行动。落实上级防疫工作部署要求,紧盯打造最文化、有情怀、高能级的精致城区目标,秦淮区妇联团结带领执委、基层妇女骨干、巾帼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开展宣传引导、参与辖区排查、做好居家防控等方面想实招做实事,做好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巾帼防线。

社区工作者篇

有这样一群人,平时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是一群普通的平凡人,做着平凡的工作。然而在这样一个疫情来袭的关键时刻,她们化身“钢铁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默默无闻的抗疫逆行者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2018年感动南京年度人物、龙王庙社区党委书记徐水兰就是她们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一位默默无闻的抗疫逆行者。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徐水兰的微信名叫作“忙碌的人”,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她确实也忙得一刻没停过。疫情紧急,她顾不上才做过手术的虚弱身体,全面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工作中,徐水兰发扬一贯的柔性工作方法,提出疫情防控“一早二准三控四防”措施,安排好流动人口防控排查、路口点位防控值守、居家隔离人员生活保障。她还主动与居家隔离人员建立微信实时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日常,为他们送口罩、消毒水等物资,消除他们被隔离的焦虑和抗逆情绪,取得他们对社区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抗疫斗争中,徐水兰发挥她长期从事基层社区工作的特长和优势,每天运筹帷幄,安排好流动人口防控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生活保障、发动党员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等大小事务,抗疫工作有序推进。


铁脚板走街串巷,织牢一张网、守住一方人


莲子营社区位于老城南地区,老旧无物管小区居多,人流量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社区书记陈海宁的带领下,莲子营社区的网格员们用铁脚板走街串巷,织牢一张疫情防控网,竖起一道健康防护屏障。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莲子营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妇联主席陈海宁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她坚守岗位一线,坚持靠前指挥,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全面了解社区疫情防控情况,部署落实各项工作。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陈海宁和她的团队创新性开展网格长+党员+信息员的“一长两员”网格工作模式,开展拉网式排查走访、密集型防疫宣传,张贴“一封信”与“告示”。她们自制网格住户分布图,用有色标签纸分类标注居家隔离、外地返宁、出租屋空置等信息,做到一个网格一张图,每日动态一目了然。

社区的孩子由于居家太久而情绪烦躁不安,陈海宁还邀请到南京市馨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岳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跟孩子们“聊聊天”,为居家隔离家庭开设家庭心理保健课。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贴心服务,社区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跟社区心连心、一家亲。


一路奉献,一路前行


在光华路街道紫金社区,社区主任徐英这阵子几乎没怎么挨着家。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点恐慌,徐英总是对其他人说:“你们还年轻、孩子都还小,上门测体温这样的事情就让我来吧! ”简单的一句话感动激励了所有人。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她穿着自制防护服,陪同医务人员,上门为武汉来宁人员测量体温;每天对隔离居民回访、问询, 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及处理居家垃圾……所有这些事,徐英都身先士卒地冲在前面,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投身这场战斗。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作为一名入党20年的老党员,徐英也是一名军嫂。当年的她,为了支持爱人全身心地保家卫国,舍弃了原本待遇优厚的工作,办理随军来到了南京,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默默奉献了17年。今年,随着疫情的出现,她又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要留在社区,这里更需要我。”带领着她的团队,徐英在基层社区这个防疫“主战场”,以踏踏实实的脚印,一路奉献、一路前行。


战“疫”一线,“格格”们在路上


她们是社区网格员,也是一群基层经验丰富的“娘子军”,一个普通的口罩、一件蓝色的马甲、一沓微皱的表格、一只便携的喇叭就开始了她们的工作。她们既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战斗员,又是快递员、信息员、宣传员、劝导员……,她们深受社区居民们的喜爱,被亲切地称作“格格们”。

“快递员格格”——带上购物单、拉着买菜车,双桥新村社区网格员刘冬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张阿姨,这是两斤芹菜、一颗卷心菜、一袋冻鸡翅,你看够不够?”……多问话、随手记、随手买,巡查社区、跑菜场,时间不长,居民就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宣传员格格”——“勤洗手,多通风,出门就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每天一大早,路子铺社区网格员郑文就拿着小喇叭在网格里巡查宣传。从防控开始时的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发放告示,到每天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抖音等方式及时转发防疫信息给居民,再到上门给居民发放防疫一封信、宣传手册,郑文做得有条不紊。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劝导员格格”——得知居家隔离的裴阿姨是单身一个人后,西华东村社区网格员李晓静第一时间加了裴阿姨的微信,通过微信随时了解裴阿姨的生活所需。害怕裴阿姨孤独,李晓静就利用休息时间和裴阿姨聊天,帮忙疏导阿姨的负面情绪。经过14天的相处,李晓静和裴阿姨成了亲密的好友,裴阿姨说,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请小李去她家尝尝她的拿手好菜。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还有磨盘街社区网格员夏丽莉,不顾自己身患甲状腺癌、家中两个上幼儿园的双胞胎儿子无人照看,坚持回社区跟大伙并肩作战;秣陵路社区网格员盖显颖,拥有南大研究生学历的山东妹子,为楼道清扫喷洒消毒水、为居家隔离人员买买米和菜,这些事她都抢着干……无数可敬可爱的“格格”们坚守在防疫一线,为守护群众的安康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身边的普通人篇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开头有些难。然而,抗“疫”阻击战全面打响以来,秦淮区域内涌现出了很多凡人善举。这些普通人的平凡事,有的看似微不足道,却在时刻温暖着人心;有的闪耀着光辉,激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七旬老奶奶“守护”小区大门


在红花街道响水桥社区同创宿舍小区,72岁的志愿者谢珍华每天都在门岗值班,排查进出小区的人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防疫工作。尽管已经年过七旬,谢珍华却总是闲不下来,就想要为社区平安再出一份力。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的队伍当中来:“在家反正闲着也闲着,我要做点事,帮我们小区管好外出人员。”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谢珍华每天在岗超过6个小时,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上下班,还负责在夜里锁好小区大门。她在小区居住了20年,对邻里街坊的情况十分熟悉,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谁是小区住户、谁是新面孔、谁刚从外地回到南京,她都了然于心,一眼就能认出来,并及时告知不远处的社区工作人员,再按照规定登记身份信息、测量体温等。


单亲妈妈克服困难守院


2月5日,淮海路社区对辖区所有院落布局设点,实行封闭管理,严控外来人口。由于院落较多且较为分散,站岗执勤的人手不够,户部街24号居民李玉琴主动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李玉琴来说并不容易!她是单亲妈妈,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才上小学,特殊时期,他们更需妈妈的照顾。不过,为了能在这艰难的时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整个院落的平安,李玉琴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当起家门口的“哨兵”,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守护一方平安。


82岁老奶奶的家国情怀:捐款表意,战“疫”有我


前不久,家住五老村街道小杨村的独居老人宗丽华给三条巷社区打来电话,她急切地说:“我要捐1万元钱支援武汉,请你们来帮帮我。”

宗奶奶今年82岁高龄了,她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更想出一份绵薄之力,捐1万元驰援武汉。可是,前一段时间她的脚崴了,连楼都下不了。犹豫了好几天,她终于忍不住向社区求助,希望社区工作人员帮她到银行取1万元钱。

宗奶奶每个月退休金3000多元钱,她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经济上并不宽余。一生俭朴的老奶奶要捐1万元,这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动之余也忐忑不安,他们决定给老人的大儿子打个电话,电话那端儿子态度很明确:“她有这份心意,我肯定支持。我母亲是老党员,我也是个党员,这份觉悟不能没有。”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现在疫情这么厉害,国家有难,我们老百姓也应该出一份力。”捐出这笔钱,宗奶奶一点不心疼,更了了一桩心事。


国家有难,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小西湖社区热心居民朱德武,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主动参与,每天尽职尽责地守在自己的监测点处,对进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防疫宣传,风雨无阻。他总说:“国家有难,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有一天,执勤结束的朱德武再次来到社区,丢下一包东西便匆匆离开。社区工作人员打开发现里面是2000元现金和一张纸条——“捐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祖国我的母亲生病了,做点应该做的”,落款是中国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沉甸甸的100斤芦蒿”


南京人爱吃野菜,芦蒿是最常见的一种。如果不是疫情,“蒌蒿满地芦芽短”,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恐怕都要飘起芦蒿的清香。乔虹苑社区有一位居民,从江心洲开着私家车,把一麻袋芦蒿送到了秦虹街道乔虹苑社区主任袁文娟的手上。这100斤芦蒿,不仅仅是数字代表的重量,更是社区与居民之间沉甸甸的情谊。

【迎“三八”·风雨彩虹】东片之秦淮区(一):战“疫”有我,她们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社区工作人员马上把芦蒿一袋袋分装好,送到社区居家隔离的居民家中,把这份爱心传递了出去。面对感谢,这位居民说的很朴实:“没啥,你们很辛苦,这是我该做的。我是个退伍军人,在部队的时候,这就叫军民一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