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瑜伽中什麼是八支分法?

用戶9642228059239


哈嘍大家好我是邵梅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小課堂

很高興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瑜伽中什麼是八支分法?

一、第一支為“制戒”制戒有五戒



1、非暴力--不強迫自己的身體,也不強迫自己去做能力不夠的事情

2、不偷盜--不偷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不偷盜別人的想法和思想,不試圖控制別人

3、不說謊--不妄語,不狂言,不辯駁,也不對自己的身體說謊,對自己的內心說謊

4、不貪婪--不執著,要知足當下,知足自我,知足環境,不貪婪的人不會恐懼

5、不淫慾--忠於身邊人,忠於情感,潔身方能自好!艾揚格大師把這一支比喻為樹根,是生命修為的根基

二、瑜伽的第二支分法為“遵行”



有五遵:純潔,知足,苦行,自我研習,熱情奉獻。保持自我純潔的身體,飲食,心靈,從而知足喜悅得生活和修行,跟隨“古魯”或者經典學習,從而檢驗和修正自我,向天神奉獻虔誠之心。艾揚格大師把這一支比喻為“修為樹幹”。

三、瑜伽的第三支分法為體式



就是我們現在練習的瑜伽體式,通過身體的練習,觀察身體,在體驗和觀察中,培養自我覺知能力。所以瑜伽是通過身體的練習,而不說非要達到一個什麼姿勢而練習的,有些會員在上課的時候就是為了做到而做

舉例說明一:例如瑜伽的三角式👇



1、站立到墊子上將雙腿分開,吸氣兩臂側平舉打開

2、呼氣身體向右側倒,手指向地面

3、保持雙手在一條直線

【注意事項】

這個姿勢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手去抓腳,在帶課的時候會員都是為了抓腳而改變身體的形狀,其實是不對的

【正確的講解】

1、先保持站立將髖部在一條直線,骨盆向前擺正將右腿尖向前👇

2、身體向右倒的時候推送左側骨盆,讓身體向伸展保持骨盆是不動的👇




3、可以的話身體側方倒過來手是不能掌心落下去的,要將手放到腳踝或者指尖指向地面👇



在觀察身體的時候,要修行正念、正知、正見,身正則心正,心正方不畏懼,不迷亂,不昏庸,不生妄念!我們的脊椎為“業脈”記錄著平時的生活習慣和行動方式。

其實現在圓肩駝背的比較多,那麼其實除了習慣的問題,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胸腔不開必定呼吸不穩定,伴隨著急躁,從而導致脊柱的僵硬和帶動肩膀靈活,所以瑜伽是教我們通過練習還回脊柱原本的彈性和伸展的支撐力

舉例說明二、瑜伽的駱駝式👇



1、跪立到墊子上將雙腿分開和肩膀同寬

2、雙手放到腰部兩側,吸氣頂髖向前

3、呼氣身體向後倒,可以的話雙手抓腳後跟的位置

【錯誤的圖解】👇



1、不能腰部向後,髖部不向前頂出去

2、手抓腳心,肩膀也不打開

3、胸腔也沒有向前、沒有打開肩膀

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柔軟脊柱,讓我們得脊柱回到正常的位置的一個瑜伽體式了

四、瑜伽的第四支分法為調息例如瑜伽的腹部呼吸👇



吸氣鼓肚子、呼氣的時候癟肚子,讓呼吸深長而緩慢,通過呼吸來洞察自己的情緒,通過呼吸來感受當下感受自我,通過呼吸去推動氣血,通過呼氣讓我們更加專注。這些都是在通過呼吸而達到身體和呼吸結合的狀態



五、瑜伽的第五支分法為制感收攝感官



1、感官就是我們現在總容易因外界干擾,當上課的時候大家應該有感覺,我們在調息,突然有人來晚了,那麼我們馬上就睜開眼睛看看,或者說誰的手機響了,也會感覺到很厭煩的去看一眼,這種煩躁是動念所致。其實是頭腦在生意念,抗拒外界的干擾。於是干擾就直接引起了心的波動。

2、瑜伽是向內收攝,把向外分散的意念收攝回當下自我之中。不應控制心念波動,因為控制會引起抗拒。而應順應,順應外界,順應當下。以聽去聽,以看去看。水深方無聲,方承載萬物。所以瑜伽是讓我們在覺知中學會敞開、圓融、豁達、自由、流動、通行無礙



3、這並不是理論說說,而是通過觀察,而回歸自我起心動念的本源,覺知自己為何會抗拒而煩躁。這樣的練習成為自然,就如在生活中遇到煩躁,引起情緒難安的時候,我們不要抗拒和恐懼。這恰恰是一個契機,如同敲開心靈的門,去覺知自己不安靜的原因。一切情緒的根源是恐懼,而恐懼多是自我起心動念,無明遮蔽了自我覺知的能力。

六、第六支為執持:持續的覺知,精進的收攝。



覺知的能力源源不斷得彙集,形成連續的覺察和看到。如源源不斷的河水正在匯入汪洋大海一樣。又如千萬光束正在彙集成陽光。

七、瑜伽的第七支分法為禪



不分辨,不抗拒,全然內斂,而生成“智慧之花”。智慧是不牴觸,不辯駁,迴歸的寬容和圓融。如光照的智慧,在光照中,無明被去除,雜念漸漸隱退。

八、瑜伽的第八支分法為入定




1、梵我如一,合於萬物。這是圓融的豁達,覺知的光芒照耀萬物,普照大地。瑜伽八支是修行的整體,不要單獨分開。

2、比如在你練習瑜伽體式的時候,要試著放下暴力之心,誠實對待自我身體,不貪婪求進,不攀比恐懼,這是“制戒”。保持內心正念正知正覺,從內純潔,知足於當下身體的狀況,誠實聽從身體的感覺,在身體的答案裡研習生命之書,讓愛和虔誠在身體裡生出自然光照,這是“執持”。



3、通過身體觀呼吸,觀意念,觀當下,順應呼吸的引導,有步驟,安全得伸展身體,不盲從,也不攀比。外界有干擾,不起心動念,能收攝感官。在源源不斷的覺知中,身體都內在能量流動起來,而那覺知就如身體裡流動起來的光明,從內在全然綻放,

4、智慧之光飽滿而從容流動起來!瑜伽此時,你是存在於當下,存在自然,存在於自我的。這一刻,您無爭無執,只做我自己!“我”是真實的,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思想裡,不在思辨裡。“我在這裡”!


【總結】



瑜伽就是這樣:當你接觸到愛上它,你就會知道瑜伽會讓我們感恩,會讓我們虔誠,虔誠會讓我們善待眾生。所以瑜伽最終喚醒那顆易波動,易貪婪,易恐懼的心,把愛帶進生命裡。會愛的人是健康的,是喜悅的,是平靜的

身體和心靈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博大精深的!我深信,不會愛自己的人,就不會愛別人,瑜伽是融於生活的修行,是從內而外在覺知中培養起來的愛的聯接

瑜伽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在鏡子裡看到自己,去及時調整,學會在聯接中修行,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今天的邵梅瑜伽小課堂就先分享到這,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我關注我每天教你不同的瑜伽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


邵梅瑜伽小課堂


江南暮煙 Yoga Life

瑜伽 旅行 悅讀 美食

Yoga is the way of life付出時間和堅持,

收穫輕盈的身體和愉悅的自己。

煩請關注更多訊息,告知你的疑惑和需求

#我是生活家##瑜伽生活#

《瑜伽經》開篇講:瑜伽是控制心念的波動,還覺知者本來面目。如何控制心念波動?瑜伽經詳解了瑜伽修行的八支分法 !

(1)持戒(梵yama)︰指謹守不殺生、真實(不妄語)、不偷盜、貞潔(梵行)、無所得等五大誓戒。

非暴力, 不說謊, 不偷竊, 不縱慾, 不貪婪

(2)勸制(梵niyama)︰指奉行潔齋、滿足、苦行、學習、歸依至上之神等預備行。

純淨, 滿足, 苦行, 學習, 敬自在天,

(3)體位法(梵a^sana)︰指依規定保持堅固、安樂的坐姿。

舒適穩定的姿勢,

(4)調息(梵pra^n!a^ya^ma)︰指調整呼吸。

對呼吸的調整和控制, 呼吸法

(5)制感(梵pratya^ha^ra)︰指制御感官,即制止感官與對境結 。

感官加以控制,

身體和思想都得到控池, 感官更加敏銳 ,

(6)執持(梵dha^ran!a^)︰指將心繫於一處。

專注,意識高度集中

(7)禪定(梵dhya^na)︰又譯作靜慮,指觀念的集中持續。

冥想, 超越時間的長與短,空間的內與外, 忘卻自己身體的存在就進入冥想的狀態,

(8)三摩地(梵sama^dhi)︰指主體進入空無的狀態。

完美的冥想


江南暮煙YogaLife


帕坦伽利大師在《瑜伽經》的第二章節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並非每一項都做得到,但是我們可以從Yama,Niyama開始,真正體會瑜伽的好處。

1、制戒 Yama,指為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範,自制。包括:不殺生,誠實,不偷盜,梵行和不執取。

2、內製 Niyama,指為改善內心環境,每天實際應做到的行為規範。包括純淨、知足、苦行、誦習和敬仰自在天。

3、體式 Asana,指讓人感覺舒適並能長久保持的姿勢狀態。體式給身體帶來健康和輕盈,穩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我們內心和精神的寧靜。

4、調息 Pranayama,對呼吸的延長和控制。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制(外懸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過控制感官,使練習者從對外關注轉移到向內在專注的狀態。

6、專注 Dharana,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7、冥想 Dhyana,指意識能長久的集中,並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幹擾,此時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會從表面逐漸深入到本質。

8、入定 Samadhi,三摩地。在入定的階段,不再有具體的冥想對象,而是意識進入到空靈的狀態。身體和感官都處於一種休息的狀態,心靈隱藏的力量被逐漸開啟,體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Surya愛瑜伽


八支分法瑜伽,也叫做ashtanga瑜伽。帕坦伽利大師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也可以說是瑜伽修習的八個步驟。

1、制戒 Yama,指為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範,自制。包括:非暴力、誠實、不偷盜、節慾和不貪婪。

2、內製 Niyama,指為改善內心環境,每天實際應做到的行為規範。包括純淨、自足、自律、內省和向神的臣服。

3、體式 Asana,指讓人感覺舒適並能長久保持的身體姿勢。體式給身體帶來健康和輕盈,穩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我們內心和精神的寧靜。 瑜伽的八支

4、呼吸控制 Pranayama,對呼吸的延長和控制。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制(外懸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過控制感官,使練習者從對外關注轉移到向內在專注的狀態。

6、專注 Dharana,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7、冥想 Dhyana,指意識能長久的集中,並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幹擾,此時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會從表面逐漸深入到本質。

8、入定 Samadhi ,在入定的階段,不再有具體的冥想對象,而是意識進入到空靈的狀態。身體和感官都處於一種休息的狀態,心靈隱藏的力量被逐漸開啟,體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董師爺說


八支分法瑜伽,也叫做ashtanga瑜伽, 在距今2000多年前,古印度偉大的聖人和瑜伽行者帕坦伽利曾著書《瑜伽經》——它指引瑜伽者完成靈性的旅程,經書中著重於身心靈世界的探索,首次提出瑜伽是一種“抑制心念波動”的方法,並明確的指出瑜伽修行的八個步驟,清晰而系統,即八支分法。瑜伽經記載:瑜伽的修持方法分八個階段進行:

1、制戒(Yamas):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品德戒律。包羅服從戒律,不殺生、誠篤、不偷竊、淨行、不貪

2、遵行(Niyamas):是指內涵控制,通過自律舉行自我淨化。寂靜、滿足、苦行、詠經、敬神。

3、體位(Asanas):是指瑜伽姿勢。也稱調身。端正姿勢,連結身材牢固自若

4、呼吸控制(Pranayama):是指有節律呼吸的,控制呼氣。也稱調息。控制呼吸。5、制感(Pratyahara):精力

6、專注(Dharana):會合細緻,同心專心一意。精力會合,心注一處。

7、冥想(Dhyana):默坐冥想。精力連續於冥想的工具

8、三摩地(Samadhi):由冥想而來的超意識全部集中到靈魂中,和宇宙合二為一。入定,所謂心神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