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覺得黃忠到底有沒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

奉史為師


三國演義中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列蜀國五虎上將,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有共同特點或者地位、功績大體相當。

關羽、張飛列五虎將,大家覺得肯定沒問題,趙雲百萬軍中救後主,勇謀俱佳,也能上榜單。馬超是西涼兵的猛將,世間聞名,大敗曹操,也可以位列五虎將,為什麼黃忠也能上榜,黃忠原本是劉表手下的將領,在劉備攻下長沙郡之後,鑑於黃忠在長沙城中德高望重,雖然年過六旬,但是老當益壯,英勇不減,劉備便親自上門拜訪希望收編黃忠。而黃忠也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之後便開始跟隨劉備南征北戰。

主要是漢中之戰中黃忠消滅夏侯淵立下首功,馬超、張飛都親眼所見,而且當時黃忠年事已高,在這麼大的年紀下,還能有如此表現,馬超和張飛也是心悅誠服,所以提拔黃忠上五虎將,也算實至名歸。





米爸Derek


“五虎上將”是民間說法,既不是來自蜀漢官方冊封,也未見諸正史,但這個說法並非憑空杜撰,而是有些來歷的。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有共同特點或者地位、功績大體相當,所以《三國志評話》《三國演義》後來便將他們稱為“五虎上將”。

從蜀漢官方角度看,也有過一次類似“五虎上將”的冊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劉備在漢中打退曹操後稱漢中王,首次規範了武將體制,最高一級為“四方將軍”,劉備擬任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在此之前蜀漢武將之首是馬超,他是平西將軍,而關羽、張飛等人為雜號將軍,現在關羽以前將軍身份成為武將之首,但他仍有意見,原因是黃忠也成了“四方將軍”之一,與他並列,關羽輕視黃忠,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諸葛亮首先考慮到關羽會有意見,他當時不在漢中,但專門給劉備寫信說:“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羽遙聞之,恐必不悅。”漢中之戰中黃忠消滅夏侯淵立下首功,馬超、張飛都親眼所見,提拔黃忠他們倒能想通,但關羽在荊州卻看不到。

但劉備主意已定,給諸葛亮宮回信說“吾當解之”,意思是我去給他做工作。後來劉備專門派了能說會道的費詩並往荊州封拜關羽,關羽雖仍有怨言,但被費詩不軟不硬的幾句話給壓下去了。

在關羽眼中黃忠都如此,如果魏延一躍進入“四方將軍”行列,關羽肯定更氣憤不過,估計費詩來了也沒用,關羽非找劉備論理去不可,其中的原因至少有3點:

一是論資歷魏延遠不如黃忠。黃忠是劉表舊將,投身劉備時地位已經很高了,是裨將軍,論軍職略低於關羽、張飛,但大約與趙雲相同。魏延是荊州義陽人,也是在荊州期間追隨劉備的,史書未細述其出身,但估計也是劉表舊部,只是軍職比黃忠差得遠,史書說他隨劉備入益州時身份為“部曲”,關羽連裨將軍黃忠都看不上,魏延更不用說了。

二是論軍功魏延也不如黃忠。黃忠、魏延是第一批隨劉備入益州的將領,在奪取益州之戰中黃忠表現英勇,《三國志》說他“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而《三國志》對魏延此階段的描述僅為“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顯然魏延立的戰功不如黃忠,更不說在漢中之戰中黃忠的表現更是遠超魏延,這些情況關羽雖未親見,但應有所耳聞。

三是論地位魏延也沒有黃忠高。劉備攻下成都後論功行賞,黃忠因功被提拔為討虜將軍,相當於軍長。魏延此時也被提拔,史書說是“牙門將軍”,有人認為這也是雜號將軍,相當於軍長,但趙雲在長坂坡立功後也曾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不過之後趙雲又由此職升為偏將軍,意味著“牙門將軍”低於副軍長,而並非普通意義上的雜號將軍,所以當劉備讓魏延以鎮北將軍身份留守漢中時,眾人才無不吃驚。

都是荊州降將的身份,但魏延在各方面也都不如黃忠,關羽連黃忠都看不上,魏延就不用說了。

關羽反對黃忠進入“四方將軍”的行列,也許針對的並不是黃忠本人,而是對趙雲沒有列入“四方將軍”有意見。關羽與趙雲相識已20多年,史書雖然沒有說他們之間私交情況如何,但以關羽重舊情的特點,趙雲在他心裡的分量顯然遠超黃忠或魏延。








玄心收藏


先說下個人的結論吧,黃忠是差點意思。

按《三國演義》來講,說關羽對黃忠入選當眾發出抱怨。關羽個性雖然剛愎自負,但他的身份在哪兒,蜀國第二第三的人物,絕非信口就來的噴子,黃忠,確實就是五虎將裡,不那麼夠格的一個。

按《三國志》來說更甚,前後左右、南北西東四方將軍中,被擠下去的是趙雲趙子龍。黃忠老爺子武力再強,他能和三國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趙雲相提並論嗎?要講功勞,雲哥那可是力挽狂瀾,兩次三番救了太子的人,這可關乎著劉氏王朝事業存續,黃忠真比不了。

好吧,所以照我這麼瞎扯,這中間存在著明顯不公平,黃忠是被安排了嘍?那他究竟為什麼能列入演義五虎將,或三國志四方將軍之列呢?

資格,他的資格是什麼?

答,黃忠位列五虎上將,最大的本錢是因為他來自荊南。長期生活戰鬥在這裡,和劉磐一起保護鄉黨,對抗孫家數十年,是有廣泛群眾基礎,廣受荊南人愛戴的本地軍事幹部。

劉備的老底,長坂坡幾乎都打光了,先借劉琦的江夏兵,之後能站穩荊南,得到蜀郡,漢中,晉級漢中王之位,分官大賞,荊州人尤其荊南四郡士兵組成的荊州軍團是主力,可以說貢獻至偉。漢朝,是個家族地域派系極重的時代,軍方勢力中,不能少了荊州系的代表,這是剛需。

如果劉表的大將文聘能投過來,那沒爭議,五虎將一定是有他一份兒。然而並沒有,大致人選只能是魏延和黃忠中挑一個,可兩人地位都不高,無論提拔誰,都是矮子裡選將軍。

我們仔細留意下書中描寫,不難看到,入川之後,魏延和黃忠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黃忠還沉穩點兜著,魏延幾乎是拿命搶功,甚至不惜坑老黃,野心到了絲毫不掩飾的程度。為啥,都知道只有一個能上位,成為荊州的代表。不用比別人出色,壓倒黃老頭是最要緊的。

然之後進軍漢中,定軍山黃忠是殺了夏侯淵。但請注意一下,魏延表現一樣也是那麼優秀,充滿大無畏冒險精神,他甚至對曹操形成了衝擊。這是蜀軍正面作戰中,唯一一次做到這一點。斬大將優秀,衝帥旗則更猛,這都在劉備眼裡。

黃忠可貴之處,在於表現出了配合能力,和成都派的法正,嚴顏搭檔愉快。個人覺得這種大將之風,也許才是競爭中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所以,人際關係很重要。最終黃忠上位,魏延雖不如意,也得到了太守之位。算是良性競爭吧。

所以,五虎將就這麼平衡來的。你真要說奉獻忠誠,糜竺糜芳糜夫人他們一家,那奉獻精神真是有目共睹,加盟比趙雲還早,捨命舍財不離不棄,糜芳淪落成二三線又跟誰說理去?

究竟到底,還是地方派系實力的維繫,對蜀漢政權穩固更重要些。

說點題外話,五虎上將,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個虛的名,以馬超說,他入選毫無爭議,五虎且四方,最後怎樣呢,在蜀漢沒拿到過兵權,得不到信任,毫無作為,鬱郁而死,這就是明證。顯然,劉備是把理論上馬超最適合的漢中太守實權給了魏延。

倒回頭說,從蜀漢大業來說,也許當時提拔的要不是黃忠,而是魏延,進五虎會不會更好些。魏延敢強出頭,不怕失敗,富於冒險精神,思維大膽有創造力,正是蜀軍所缺乏的,劉備應該也看到了這點,給了魏延太守實權,並寄予厚望。只可惜諸葛大神,好像並不這麼看[害羞]不但無情碾壓了魏延一輩子,死了還滅了魏延家。

總之,這風雲變幻的紛亂年代,裡外裡的,都是關係平衡與制約,著實不易。一個個英雄,誰都是負重前行啊。




劉羽舟和蕭銘珏


三國時期,魏蜀吳個政權的武將最厲害?肯定有人說是魏國武將,也會有人說是吳國的武將更厲害,而我認為是蜀國的五虎將武力值最強,有人又會說,黃忠老朽,怎麼能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呢?那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格?我們來一一分析: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殺顏良,誅文丑,又是桃園三結義的主角之一,作為劉備的二弟,武力值又勇猛,封為五虎將,大家沒有異議吧?就算把範圍擴大到三國範圍,能與關羽單挑的,也找不出幾個人了;

張飛,據水斷橋,單騎喝斷長板橋;義釋嚴顏,助劉備入川;大破張郃,北拒曹魏;單條值有,與呂布大戰百餘回合,和馬超大戰幾百回合,又是劉備的結拜弟弟,無論是從功績上還是武力值,封為五虎將,大家肯定沒有異議的;

趙雲,單騎救助,再加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就憑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被封為五虎將,沒有任何異議;

馬超,號稱呂布第二,曾經殺的曹操丟盔棄甲,甚至需要更換帽子來躲避馬超的追殺,可知道,那真是千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可知道,曹操手下也是猛將如雲‘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也地位很高。武力值,沒得說。馬超又作為北戎少數民族代表,威望極高,處於政治需要,馬超封為五虎將也是沒異議的。

黃忠?很多人都認為黃忠老人家一個了,怎麼能封為五虎將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黃忠的實力不容小覷,不信你問問夏侯淵。

夏侯淵雖然只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但卻也身經百戰,要想取得夏侯淵首級,首先要勇猛,二是要有計謀。當時兩軍對峙,互不進攻,黃忠無奈只好詐敗,夏侯淵不知是計,以為老將黃忠堅持不住了,就引軍追擊,結果中了黃忠的埋伏,被黃忠斬於馬下;大家是否還記得關羽和黃忠的長沙一戰,黃忠以虛箭射之,後用實箭射中雲長盔纓上,雖然這不能證明黃忠比關羽武力值強,但確實打成了平手,即使沒有關羽強,也不會比關羽弱多少,單挑實力不相上下,可知黃忠已經是花甲之人了,能與關羽單挑,足以證明,黃忠不只是有百步穿楊能力。

經過樑一雜說的簡單分析,大家應該不會懷疑黃忠的實力了吧?是否更能理解黃忠絕對無愧於五虎將的稱號,如果還想跟梁一細節探討,請留言,我將一一答覆諸位。記得點贊!!!!!





梁一


黃忠被封為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裡的內容,所以這個問題要按照《三國演義》來回答。

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以後,自稱為漢中王,大封群臣,其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被封為五虎大將,成為武將之首。關羽知道以後大怒,認為黃忠沒資格和自己並列,還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封。最後還是在費詩的勸解下,關羽才醒悟,拜受印綬。

關羽認為黃忠沒資格和自己並列,固然有他心高氣傲的原因,不過也並非全無根據。長沙之戰黃忠雖然和關羽大戰一百多合不分勝負,不過戰後關羽對他的評價是刀法“全無破綻”,而不是武藝高強。

在此後劉備和劉璋的益州之戰中,劉璋向張魯求援。張魯命馬超攻打葭萌關時。諸葛亮認為只有張飛和趙雲可以去戰馬超,卻沒有考慮此時就在身邊的黃忠,顯然也是認為黃忠相比張飛、趙雲、馬超等人要差一些。

因此綜合看,黃忠畢竟受限於年紀,在五虎上將中武藝確實是屬於墊底的一個。但是黃忠也只是略遜於五虎上將而已,比其他人還是要強著不少。

在奪取益州和漢中時,黃忠衝殺在前,屢建戰功,擊敗過泠苞、張郃等人,殺死了夏侯淵,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漢水之戰,黃忠力戰徐晃、張郃兩員名將,從早晨殺到午後不落下風。

徐晃和張郃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將,黃忠年近七旬還能力戰二人可不容易,其表現足以躋身超一流之列,和關羽等人相比即使有所不如,也差距有限。

因此從武藝和戰功來說,黃忠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


不沉的經遠


當然有。

黃忠雖然年紀老邁,在與大多數人對陣時都會被看輕,但是到真正交手了就知道黃忠的厲害了。

黃忠最突出的當屬一手神射之際,指哪射哪,箭無虛發。

在與關羽對陣的時候,前期賭氣跟關羽比較馬上冷兵器功夫,竟然不相上下。

關羽心中也驚奇,這老傢伙竟然這麼厲害。於是利用赤兔馬的速度引開黃忠,再回手一劈,將黃忠打落馬下,不過出於英雄相惜,關羽故意在無人看見的地方打敗黃忠,算是給了黃忠一個面子。

第二次對陣時,黃忠被韓玄激將,讓他直接用箭射死關羽。黃忠不忍心,所以幾次搭弓射箭都故意射偏,算是回了關羽的人情。

之後,由於韓玄內部矛盾,使得劉備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城池,而黃忠也只好選擇歸老。

劉備愛才如命,親自登門去請黃忠,一番言語彷徨中感動,決定跟隨。

其後,在對陣馬超等諸將的時候,黃忠的勇猛更是顯露無遺。以年老之資對戰少年強者,本就有些不相配,加上旗鼓相當,若是黃忠年輕時定會戰勝對手。

由此可見,黃忠是絕對配得上五虎上將的稱號的。


古今中外多少事


黃忠有沒有資格,可以問問夏侯淵!

古時候中國朝代更換頻繁,大大小小的戰鬥中湧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記載了不計其數的知名戰役。三國時期,定軍山處就發生過一場出名的戰役。

時間為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出兵爭奪漢中,駐紮於定軍山處,漢中守將夏侯淵和部下張郃多次領兵與劉備交戰,最終失敗飲恨。

隨同劉備出征的是老將黃忠,雖然已經白髮蒼蒼,但是神勇依舊。曹軍駐守的為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猛將。

十年前,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劉軍與曹軍初次交戰,劉備率領一萬多精銳的部隊攻向漢中西面的陽平,夏侯淵派張郃帶領精銳部隊守城,張郃憑藉滾石原木,夜間突襲劉備軍營地等方法,據守了陽平十年之久。

十年後,劉備聽從法正的計謀,佔據了定軍山的有利地形,攻破了陽平。這也使得守在漢中的夏侯淵坐不住了,他率領手下所有精銳,連同張郃、徐晃等將領出兵奔向定軍山,並在定軍山展開大決戰。

決戰開始之後,張郃率領部下突擊張飛鎮守的巴西,但是敵不過張飛的勇猛,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只好退了回來。夏侯淵想要堅守住己方的陣地,不曾想法正搶先佔領了夏侯淵對面的高地。一輪齊射下來便讓夏侯淵不得不撤退。

《三國演義》中評價夏侯淵,說他勇武有餘,智謀不足,在在此戰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撤退的夏侯淵在定軍山不遠處安營紮寨,設置兵馬,劉備軍則選擇側翼突襲,向他們的後方營地、糧草輜重放火。

夏侯淵不知是計,一方面分兵救援被張飛打敗的張郃,另一方面親自帶領部隊前往後方救火,修補鹿角。劉備軍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情形,黃忠軍擂響了戰鼓,做出想要衝殺出來的架勢,引得夏侯淵回防前線,但黃忠並不戀戰,只是稍稍一交手,眼見夏侯淵部快要支援到前便再度撤回定軍山上,如此翻來覆去十數回,曹軍早已人困馬乏,沒有多少戰鬥力了。最後一次衝鋒中,黃忠的部隊勢如破竹,老將黃忠殺出了一條血路來到夏侯淵面前,將夏侯淵斬於馬下。一代名將夏侯淵魂落定軍山。

夏侯淵死後,張郃領兵退回漢中,魏軍沒有了再戰的勇氣和實力,只得撤軍放棄漢中。定軍山一戰,使關中全境落入劉備之手,真正劃分了三足鼎立的局勢,為兩名劃時代的名將奏響了凱歌和悲歌。


奉史為師


先來看下黃忠的生平簡歷:

據《三國志》記載,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徵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隨韓玄投靠劉備,並隨劉備軍隊入川。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後,被封為討虜將軍。

沒跟劉備之前,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劉磬是誰?是劉表的侄子,與黃忠交情甚好,黃忠還向劉備推薦過他。  

先說劉磬這個人。三國志裡的太史慈傳有記載:“劉表從子磬,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於是分海緡、建昌左右六縣,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建首府的意思)海緡,並督諸將拒磬。磬遂絕跡不復為寇。”

從上述可推理出,劉磬之所以驍勇,是因為有黃忠在身邊,給東吳的邊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而孫策、孫權只好派出太史慈這樣的猛將才得以保住邊境。當時太史慈三十來歲,而黃忠已年過半百。可以設想當時黃忠和太史慈交過手,結果應該是平手。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個真正的神射手。曹操聞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以篋封之,內無多物,而放了少量當歸,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其見重如此。而黃忠則是開二石弓,百步穿楊,可見二人不分上下。

如果還對太史慈不夠了解,可以再看酣戰孫策這事: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由此可見太史慈是員虎將,自然他的對手黃忠也是員虎將。

再來看黃忠跟了劉備後: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身先士卒、勇冠三軍,這兩個詞意味住什麼,不需細提。要補充說明的是“先登”一詞,這兩字絕對不是陳壽隨便亂用的。先登”代表的是士兵至高無上的榮譽,是真正可以改變普通士兵一生的專有名詞。由此可見黃忠之勇武!

當然了,聲名最旺的時刻,莫過於斬殺夏侯淵: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曹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徵西將軍。這一仗打開了通往南鄭的大門,並迫使曹操親自帶兵來漢中和劉備決戰。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張飛、馬超、關羽同位。

不同於威震華夏的軍團元老關張二爺,也不同於早就聲名在外的西涼將門之後馬超,只有在定軍山那一個夜晚過後,黃漢升才真正擁有了入列五虎上將的資本。

綜合上述可知,黃忠完全配的上五虎上將之名。



吉吉Ang


導語:

黃忠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在蜀漢黃忠代表的是劉備招賢納士的心,而且黃忠雖老但所立的戰功也不少。

在蜀漢黃忠代表的是劉備招賢納士的心

蜀漢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其中關羽、張飛、趙雲是最早跟隨劉備打天下的頂樑柱;馬超再投奔劉備之前是一方諸侯;只有黃忠是劉備在荊州盤踞時期的降將。

五虎上將中最具有意義的就是黃忠的冊封。黃忠的冊封代表著劉備對降將的態度及想要招賢納士的心。如果五虎上將冊封只有老派和有名望的人,而沒有降將一派會顯得劉備不能容人即使效忠劉備也難以一展身手。而且劉備又非正統,再不能容人那天下的人才又有誰還會去投奔劉備。

黃忠雖老但為立下的戰功並不比年輕人差

黃忠歸降劉備後,在入西蜀時常常擔任先鋒,衝鋒陷陣、勇冠三軍,而且是五虎上將中唯一一個斬殺曹魏名將的蜀漢大將。漢中定軍山一戰,夏侯淵兵馬精銳,但是黃忠身先士卒一戰即斬殺了夏侯淵,殺的對方大敗而逃。

黃忠的名望雖然不比關羽、馬超,但是作為老將黃忠的功勳是身邊人有目共睹的。冊封時劉璋的舊部大多都沒有為蜀漢立下功勳,而且在當時劉璋的眾多舊部威望沒有能蓋過黃忠的;而劉備在荊州幾郡招收的各部降將也只有黃忠最具有代表性。

總結:黃忠雖有功勳,但位列五虎上將還略有不足。劉備將黃忠位列五虎上將的用意大家都懂得,在降將中黃忠也是最具有代表性。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一個武將的能力與作用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戰爭的勝利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個人認為黃忠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的。

漢中之戰

曹操 投入兵力20萬

大將 張郃 夏侯淵 曹洪 徐晃

劉備 投入兵力 7萬

大將 法正 張飛 黃忠 趙雲

結果劉備勝利,而黃忠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因此黃忠絕對不一般。

五虎上將

從五虎上將陣容來看,關張趙是劉備老班底,都立過汗馬功勞這不必說。那黃忠和馬超比,都是降將,馬超自投降劉備後,大多是陣守外地。沒有參加過大規模戰爭,而黃忠參加過漢中大戰且立有大功。若馬超都有資格,那黃忠怎麼就沒資格呢?

政治角度

黃忠是荊州來的大將,提撥黃忠有利於團結“荊州派”。

勇冠三軍攻劉璋

定軍山下斬夏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