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心主血脉,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五脏中心的生理特点,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心主血脉和心藏神。心藏神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详细为大家解读,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心主血脉临床意义的介绍。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需要的条件”

心的阴阳平衡时,正常主血脉,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气充沛,第二是脉道通利,第三是气血充盈。有了这三个条件,气血才能正常循环在脉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才能正常。

(1)心气充沛

心气是生血和行血的动力,是以心血为基础转化而来,即心血化生心气。只有心气充沛,心脏才能正常生血和行血,若心气不足,血液化生减少,则见血虚;行血不力,则见血瘀。

(2)脉道通利

脉为血之腑,是血液运行的脉道。脉道通利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循行。脉道通利,则血行通畅;若痰浊阻塞,血脉不畅,则痰瘀互阻。

(3)气血充盈

气血充盈是血液循行通畅与否的关键。气血充沛,则血脉充盈,脉道通畅;气血不足,则血脉不充,血行不畅。

心主血脉,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心主血脉的生理表现”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主要从面色、脉搏、心前区感觉和舌表现出来。

面色——原理:其华在面

上节课后我们已经知道血脉由心所主,而我们人体面部的血脉比较丰富,在心功能正常情况下,气血充盈,面部就表现出红而润泽,神气焕发。反之,心气不足,血脉亏虚,则反映于而部的颜色就苍白而无光泽。若心气衰竭,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心血瘀阻则而包口唇可呈现灰暗或青紫的表现。所以说,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反映到面部,中医学所论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就是这个道理。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只有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道中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不息,从而将血中的营养物质供给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心气的强弱还可以通过察看脉搏。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那我们的脉搏和缓有力。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血行瘀滞,脉道不畅,则可出现结代的脉象。

心主血脉,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心前区感觉——原理:心位于胸中

心前区的部位主要是“虚里”。所谓“虚里”就是在左乳头之下第四肋骨间隙,稍内测。当心脏收缩时,心尖向胸壁冲击而引起的局部胸壁的向外搏动,可用手指指尖触到。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舌象——原理:开窍于舌

心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但可以从面部、脉象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反映于舌,这是因为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与舌体相关联,舌依赖心的气血以保持舌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当心有病时往往反映在舌上,有舌为心之苗和心开窍于舌的论述。

健康状况下舌红润,灵活。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面色,舌头情况,脉象,胸中感觉,全身症状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与疾病。“心病”都有哪几种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心主血脉,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心主血脉病理表现”

心气不足

心气不足就是心气虚。很多朋友在入冬以后觉得胸口憋闷,特别累,这样的朋友是气虚,尤其是心气不足。心气和宗气、肺气相关。冬天天气寒冷,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抵抗寒冷,如果心气不足,身体抵抗寒邪的能力就会下降,人就会有无力感。心气不足累积就会导致肺气不足,心肺之气不足,稍微运动就会喘。一般来说,心气低迷、心火微弱的人,往往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

这类人面色和舌头往往是晄白的,脉细弱。还常常自汗,再加上心气虚,中气不足,胸中气机不能正常疏解,所以还会经常感觉胸闷。

心阳不振

心阳不振是心气不足向病理方向进一步发展,其表现和心气不足有很多相似地方,面色晄白,舌淡滑,脉细弱。但它还有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特别怕冷,其实这种人先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精英白领,他们普遍工作劳累、经常熬夜,眼睛、颈椎一般都有问题,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阳气不足。我有个女性朋友,夏天再热,晚上睡觉也要盖一条薄被,天冷了,老公盖薄裤子时,她得盖厚被子,她老公盖厚被子,她就必须在厚被子上再加条毯子。经常感觉心慌,劳累以后心慌得更厉害,全身都怕冷,有时候还会觉得胸痛。常常感觉心慌。

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心阳虚的症状呢,原因有很多,像久病体虚、思虑过度、过量服用生物合成的药品、起居、饮食无度等等都会导致心阳虚阳虚则寒,气血流通无力,五脏六腑失养,人也就自然容易生病。在治疗上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者艾灸的方法来调理。

心血亏虚

什么是心血亏虚?指的是体内血液亏虚,导致心失所养的局面。因为心血不足,所以患者往往心悸、怔忡、心慌、头晕。心血不能濡养心神,所以就失眠、健忘。心血亏虚,则面色淡白或者萎黄。口唇也是淡白的。舌为心之苗,故而患者往往舌色淡、脉象细弱。很多心律失常、贫血、神经衰弱的人,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其中,女性占了很大一部分。

心血亏虚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有失眠的问题。老苗就给我讲过他的一个患者,找老苗的时候,她当时47岁,年轻时是个模特。可是看到她的面容,老苗当时心里一惊。47岁的人,怎么会是这样的一副面容?头发,白了一多半儿,脸上,苍白而略显萎黄,口唇看上去也不红润。关键是,脸上的褶皱很多,眼睛暗淡。这不应该是一个47岁的人,应该有的模样。她因为什么来看病呢?因为失眠。她已经好多年了,每天晚上只睡2到3个小时,多了就一点睡不着。

这个情况出现了怎么办?很简单,四物汤打底。四物汤是中医里面常用的养血方剂,基本配伍是白芍9克,川芎6克,熟地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其中,熟地滋补肾精,精能生血。当归引血入心,补心血。白芍引血入肝,补肝血。川芎行血,使得补而不滞。这是基本的方义。遇到心血不足的人,就用四物汤做基础加减,效果是可以的。

心主血脉,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证,又叫瘀阻心络,古称“心痹”或“胸痹”。对此,《素问•痹论》是这样论述的:“心痹者,脉不通。”由此可见,心血淤阻是心脏血脉淤阻不通所出现的证候。

心血瘀阻的人,往往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刺痛,入夜尤其严重,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边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涩。治疗上可选择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比如血府逐瘀丸。

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则是实证。心火亢盛的人块头一般不会瘦不拉叽的,不见得壮,但是不瘦——瘦往往是虚证的表现——这人还会面色满红润的,中医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的原文叫“好容颜”。

做事疾风快雨,走路风风火火,大步快走,“两手两肩常出于背”。这些朋友往往还志向远大(是否脚踏实地不一定),今儿组建公司,明儿就要盈利,后天华尔街上市!

首先,心火亢盛的人,就会“上热”的症状,一般有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面色发红,舌红,脉洪数,甚则咯血、衄血等。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过旺,也会引起尿少、尿液颜色深、尿血等情况。

心阴亏虚

所谓阴虚,就是体内主静、主润的物质不足,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都属于阴。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比做一个运转着的机器的话,阴就是润滑油和冷却液。如果这个东西不足的话,机器运转就会很热,在人体上,如果阴缺乏的话,我们的身体就会进入虚热和虚性亢奋的状态。

阴虚的人形体消瘦,这是因为身体机能虚性亢奋,消耗很大的缘故;阴虚之人容易面色潮红,这是虚火上炎的表现;同时口燥咽干,想喝凉的饮料,我们看到很多人特别喜欢喝凉东西,往往和他们的体质阴虚有关。

阴虚之人,会容易五心烦热,这五心,就是手脚心,和心脏。阴虚的人手脚心夏天很热,冬天也会冷,因为阴液不足,而心中热,就会心烦。所以阴虚之人容易烦躁,尤其是夏天,心阴特别容易不足,所以很多人脾气特别暴躁。

我们判断心阴亏虚主要是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面色娇红,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疗上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如天王补心丹。由于心阴靠肾水的上济滋养,即水火相济,故治疗心阴虚证时,当佐以滋养肾阴的药物。若心阴不足以抑制心火,容易导致心火亢盛证,而心火亢盛亦容易耗伤心阴,两者互为因果。但心阴虚证属于虚证,心火亢盛证属于实证,阴虚火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必须分清标、本而给予相应的方药。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